這一天,從早晨到午後,他的功夫全費在照鏡,看《中國曆史教科書》和查《袁了凡綱鑒》裏……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實在太不將兒女放在心裏。他還在孩子的時候,最喜歡爬上桑樹枝偷桑椹吃,但他們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樹來,磕破了頭,又不給好好地醫治,至今左邊的眉棱上還帶著一個永不消滅的尖劈形的瘢痕。他現在雖然格外留長頭發,左右分開,又斜梳下來,可以勉強遮住了,但究竟還看見尖劈的尖,也算得一個缺點,萬一給女學生發見,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鏡子,怨憤地籲一口氣。

作者通過高老夫子顧影自憐的描寫,將其假道學的麵目與自我怨憤的情緒巧妙地融合起來了。

(3)從其他人物觀察的角度寫

這個角度易於收到一箭雙雕的藝術效果。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三回中描寫林黛玉初交見到賈寶玉時,她以少女的敏感與細心,觀察了賈寶玉全身的打扮以及容貌、神情:

卻是位年輕公子: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麵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真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纓絡,又有一根五色絲絛,係著一塊美玉……越顯得麵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這是通過黛玉的視覺給寶玉繪製的一幅肖像畫。這幅肖像畫自然溶進了黛玉的感情色彩——真可謂一箭雙雕。

肖像描寫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後反複點染,逐漸充實;也可以分為多次,隨著故事情節的發燕尾服而逐步完成。肖像描寫的技法,可以是工筆描寫,也可以是簡筆勾勒,還可以是漫畫筆法。可以采用靜態描寫,也可以采用動態描寫。俄國作家岡察洛夫在《奧勃洛摩夫》中對奧勃洛摩夫的肖像描寫是為工筆描寫,李朝威寫則屬於簡筆勾勒。

契訶夫在《套中人》中對別裏科夫外貌的描繪就是漫畫式的。一般說來,西方作家比較擅長工筆細描,而中國作家則更喜愛簡筆勾勒;中國作家常用動態描寫法,即更多地描寫行動中的人物肖像,而西方作家卻更多采用靜態描寫法,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像阿·托爾斯泰就反對用幾十頁篇幅對主人公肖像作靜態描繪,主張“主人公的肖像應該人運動本身,通過鬥爭,通過衝突,通過行為顯現出來。”

在肖像描寫技法中,還可以借助比喻、象征和誇張等手段來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總之,描寫肖像的技法是多種多樣的,或單獨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種方法交叉使用。但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必須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裏,“以形傳神”,切忌犯臉譜化、套子化、程式。

4.肖像描寫的要求

(1)有序

描寫時應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或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都行。如

果寫了眼睛,接著寫頭發,又寫嘴巴,再寫眉毛,而後寫鼻子。這種描寫不管寫得多好,它給人的感覺是一片混亂。

(2)和諧

這要求所寫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齡、性別、國別、職業。比如一位考生在寫其中一個小姑娘的眼睛時,這樣寫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顧盼生輝。望你一眼,便有萬千情種。可以說,這個眼睛寫得很美,但是如果這樣來寫一個小姑娘這是不合適的。

(3)要研究人物性格

比如90年高考題,首先要仔細研讀材料,從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動任性,看問題簡單片麵;第二位文靜懂規矩,能全麵地看問題。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寫外貌時就顯現這些性格特征。

(4)抓住關鍵、特征鮮明

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反映時代特點或者能區別與其他人物的獨有的外貌特征。

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淪為乞丐:“隻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祥林嫂初到魯家:“隻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再到魯家:“順著眼,眼角上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後的希望破滅後:“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濟了。”這幾處的描寫,都抓住了人物的關鍵,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5)細節突出

魯迅曾立誌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修改了20次。

(6)用詞準確、修辭恰當

可以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總而言之,外貌描寫要為刻畫性格、塑造形象服務。以形寫神是外貌描寫的關鍵,同時我們也要使筆下的人物和諧有序。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