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玩具展覽

國慶節那天,媽媽領我到向往已久的上海玩具展覽館參觀。

一進門,那琳琅滿目的玩具真把我看花了眼。展覽館左麵陳列著五顏六色的積木玩具,旁邊還有一些花花綠綠的兒童車;右麵是“軍事玩具”,有飛機、大炮、軍艦、坦克等,還有用紅藍膠泥做成的大小模型。

展覽館最後一部分是“未來世界”的玩具,有機器人、電動火箭、電動飛船、太空人等。最吸引人的是紅色機器人,它身上穿著紅色大衣,方方正正的頭上,嵌著兩個碧綠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它腰中還有一個活螺絲,上身可以轉來轉去。這時,機器人兩手握著電動開關,熟練地操縱著各種電動玩具。看了它的這些既機械又快速的滑稽動作,我的手也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來。嗨,真是好玩極了!

49.看煙花

明天就是元旦了。剛吃完晚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的手來到大操場看煙花。

隻聽“嗖”一聲,一個煙花被點燃了。從裏麵噴出了五六顆魔術彈來,把天空染成紅色、黃色……五六顆魔術彈的光柱交織在一起,顏色各異,形態萬千,仿佛交織成了一張一張彩色的光網。在光網的照映下,大操場顯得更加美麗了。小孩子們蹦呀,跳呀,好像吃了許多蜜糖一樣。

50.逛遊樂場

呀!這裏簡直是兒童的世界。一個頭紮蝴蝶結的小姑娘坐著電雪橇,“哧溜”一下向前滑去。爸爸、媽媽們望著自己的孩子坐著電動椅,臉上露出了笑容。歡聲笑語灑滿了遊樂場。“坐觀覽車去!”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說。那架觀覽車竟有32米高,坐上去就像登上12層樓房。走進觀覽車,坐在椅子上,我的心一個勁地咚咚地跳。觀覽車漸漸升高了,它自動地轉向西、北兩麵,這時眼前出現了一片鄉村的風光,山坡鬆柏蒼綠,湖水像展開的綠綿緞,田野裏是綠色的蔬菜。那輛拖拉機變得那麼小,它正在突突突地朝前跑哩!觀覽車漸漸地升到最高層,車廂又轉向東南麵。喲,這裏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色。一排排高聳的樓房,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大道兩旁,寬闊的街道上一輛輛小汽車向前奔跑,遠處綠樹掩映處是緊張繁忙的工地,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了。觀覽車慢慢地停止了運轉,穩穩當當地停下了。我走下車廂長噓了一口氣,剛上車時的緊張勁兒不知怎麼得無影無蹤了。

51.天安門廣場升旗

我們是坐地鐵去天安門廣場的。到了那裏,我發現晨曦中已經有許多遊客在等候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時,從天安門城樓裏走出了一支整齊的隊伍,他們就是國旗護衛班的武警戰士們。他們端著衝鋒槍,高舉國旗,邁著威武矯健的步伐,朝升旗台走去。嘹亮的國歌響起來了,隻見旗手把係在電動旗杆繩上的五星紅旗迎風打開,國旗在國歌聲中慢慢地升起來。武警戰士以及觀看升旗的解放軍向升起的國旗莊嚴地敬禮,周圍觀看的人們也都神情專注地看著國旗在空中飄揚。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啊!多麼壯觀的場麵。那飄舞在晨空中的五星紅旗,就像祖國母親的大手,在召喚著我們,希望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小主人快快長大,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為建設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52.登長城

這天,陽光燦爛,遊人如織。下了汽車,我隨著人流上長城。城牆上平整寬闊,五六匹馬可以並排奔馳。城牆外垛口相連,每隔三五百米便有一座凸起的城樓(又稱烽火台),遠望像聳立於山巔上的一支支利劍,直射雲天,城樓分上下兩層,下層可容納十餘人住宿並儲存所用的武裝。上層是平台,四周全是垛口。站在城樓上,觀望八達嶺群山,隻見山巒重迭,巍峨險峻。在這萬山叢中,隻有這一道關隘可通塞外。過去聽過:“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今日親臨目睹,這裏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我終於登上了長城的最高點。站在高高的城樓上,居高臨下,極目眺望,大好河山盡收眼底。隻見群山蒼翠,蔥籠蓊鬱,長城在疊翠而險峻的山上,迤邐遠去,一直伸向遠方,與碧空相接,更加顯得氣勢磅礴。現在我看它,不再是翹首欲飛了,而是一條有生命的、探首天際的巨龍,正在翻山越嶺向前飛騰。

53.觀賽馬

比賽的地點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賽場周圍圍滿了觀眾,就連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蹲在草地上觀看。觀眾大部分是來自各縣的“拉拉隊”。有的人手裏捧著哈達,有的人手裏提著青稞酒壺。大家都緊張地等待著比賽的開始,盼望著自己的賽手獲得勝利。

健壯的賽手們穿著嶄新的藏袍,騎著駿馬,個個精神抖擻,威風凜凜,整齊地排好隊伍站在那裏。隻聽裁判員一聲哨響,馬像離了弦的箭一樣,奔馳向前,你追我趕。這時,場上觀眾也情不自禁地喊著:“加油!加油!”頓時,加油聲,鼓掌歡呼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草原上萬馬奔騰,觀眾的情緒也沸騰了。

人們為勝利者祝賀,給他們獻上了哈達,敬上青稞酒。為了慶祝他們的勝利,大家歡樂地拉起手。一麵跳舞,一麵唱歌。通宵達旦地狂歡。

第二天再進行揀哈達比賽。在每隔5米處,放一條哈達。誰在飛奔的馬上揀得多,誰就是勝者,這場比賽最引人注目。

比賽開始了。隻見一個身穿黑色藏袍的小夥子一馬當先。他一邊策馬,一邊左手緊緊抓住馬鞍,一隻腳踩著馬鐙,身子斜下來,右手飛快地揀起地上的哈達。人們為他鼓掌喝彩,有的賽手不慎從馬上摔下來,也會很快縱身上馬去揀哈達,動作敏捷,十分頑強。

那位穿黑色藏袍的年輕人揀到的哈達最多,他終於成為優勝者。人們按照風俗習慣,給他獻上哈達,敬青稞酒。

54.看風箏展覽

同學們看著這些藝術品,讚不絕口,這個說:“做風箏的人手可真巧啊!”那個說:“那個大老鷹做得多像呀!飛起來肯定跟真的一樣,手藝真高!”

正說著,忽聽一個同學喊:“快看這是什麼玩藝兒?”

我順著他手指的地方一看,隻見高高的屋梁上掛著一個我們沒有見過的巨型怪物,它那用長長的彩綢做成的身子一直垂到半人多高的地方,又順著一根鐵棍向前卷了三、四米,好像要展翅高飛。

55.家鄉太平鼓

正月十五那天,全縣的社火隊都到縣城來會演,整個縣城非常熱鬧。街上幾十個社火隊在表演,兩旁站滿了觀眾。鼓隊人員的服裝各不相同,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五顏六色。隨同太平鼓隊的,有“獅子”,有“豬八戒”,有鐵芯子等等。打鼓的人是年青力壯的男人,但也有女人。鐵芯子全由小孩子裝扮,綁在鐵架上,讓大人們抬著走,或者用拖拉機拉上走,他們穿的衣服非常好看。聽爺爺告訴我,每一台鐵芯子就是一個曆史故事。

每一個鼓隊都有一個指揮者,鑼鼓隊裏的人都看他的作勢來表演。他們一會兒跳起來打,一會兒又走著打,還能擺出各式各樣的隊形。鼓隊整齊,鼓聲悅耳,真是又好看又好聽,叫人眼花繚亂。

56.參觀燈展

我和同學們又觀看了“科學太空城”,“航天飛機發射”,“孔雀開屏”……突然,一聲虎嘯傳來,我們忙向發出聲音的地方擠去。也不知道是哪位同學驚訝地說了一句:“嗬!這虎燈做絕了。”我們走近它,它的腦袋就來回地擺動,像是在歡迎我們;我們遠離它,它就大聲吼叫,好像是被激怒了。那燈泡做成的眼睛閃閃發光,圍著看它的人特別多,有的還用照相機給它拍照。隨著它變換的姿態,人們發出陣陣歡笑,把它的鄰居氣壞了,不信你看那條“遊龍”的樣子:遍體金黃色,在燈光的反射下,發出一道道金光;它的眼睛是用綠燈泡製成的,發出耀眼的綠光。這時,紅綠掩映,是多麼豔麗。“龍”的嘴裏吐著煙,身體搖晃著,爪子在不停地揮舞,好像是在雲霧裏飛騰。我看看周圍的同學們,隻見他們一個個都目瞪口呆,雙眼緊盯著這條栩栩如生的龍。看來這條“龍”跟那“虎”一比,“虎”就遜色多了,看到這條“龍”,我想到了祖國,祖國不是正在四化建設的道路上飛奔的一條龍嗎?

57.節日的菜場

節日的菜場真熱鬧。菜場裏,人山人海。叫賣聲、車鈴聲、討價還價聲彙成一片,好像在演奏一首歡慶節日的樂曲。人們懷著節日的喜悅心情,喜氣洋洋地走進菜場購買自己需要的食物。

菜場裏的東西可真多啊!有青菜、芋頭、螃蟹、豬肉、羊肉、大龍蝦等等。聽,“賣青菜嘍!新鮮的菜哦,小孩子吃了長身體,年輕人吃了更強壯,老爺爺吃了長新牙,快來買哦!”一位老爺爺正在使勁地誇自己那筐碧綠的、帶著水珠的青菜,在他的旁邊是一隻裝著大龍蝦的箱子,一隻隻紅色的大龍蝦在箱子裏爬來爬去,它們好像也被這節日氣氛感染,想爬出來湊熱鬧呢!旁邊還有賣魚的,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鯉魚、草魚等,在灌滿水的箱子裏遊來遊去,嘴裏還吹著一個個小泡泡。看,那邊人們都圍在一起,在幹什麼?哦,原來在買螃蟹。瞧那螃蟹橢圓形的身體,灰褐色的顏色,兩旁各有五隻爪子,特別是前兩隻大鉗子,張牙舞爪的,令人望而生畏,但是顧客還是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輪流買螃蟹。不一會兒,螃蟹就賣完了,售貨員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瞧,那位胖阿姨,她一手提著放滿新鮮蔬菜的籃子,一手還拎著一隻大母雞,興致勃勃地回家去過節。還有那位叔叔,他的自行車籃子裏裝滿了豐盛的菜肴,車頭上還掛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呢!他喜洋洋地趕回家去。

58.秋遊

圖畫中,走來一群群歡樂的人們,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歡蹦亂跳的孩子,自然,更有許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到哪裏去呢?噢,原來是去秋遊。看吧!在公園裏,在草坪上,在大樹旁,在湖邊……有多少人手提照相機在“哢嚓”“哢嚓”地拍照,有多少人打開錄音機讓歌聲伴隨著秋風飄蕩。那是哪個學校的“紅領巾”,正在采集標本?他們小心翼翼地拾起落在地上的一片楓葉,夾在本中,大概是想留下秋天的記憶吧!那幾位身背挎包,手提旅行袋的遊客,可能是剛從外地來的吧!你看,他們還沒顧得上喝一口水,就風塵仆仆地來到北海、香山、頤和園,腳步是那樣匆忙,臉上充滿興奮和喜悅。啊!我明白了,他們和我一樣喜愛北京的金秋。為了飽覽美麗的秋色,竟不忍浪費一點點時光!……

59.遊老虎灘

清晨,很早我們就啟程了,來到老虎灘公園。我們登上遊艇,飽覽自然風光。小小遊艇在蒼茫的大海上,一會兒被推進波的深穀,一會兒被湧向浪的峰巔。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高。海風吹來,冷嗖嗖的,浪花在海風的吹送下,變成無數晶瑩的水珠,打在臉上、腳上,頓覺清涼滋潤,沁人心脾。遠處的小島,近處的山石、峻嶺漸漸向後駛去,我們所期望的棒錘島近在眼前了,因它形如棒錘,故此得名。島上光禿禿的,卻有許多石洞。最後,遊艇繞過棒錘島返航了。

60.廟會

這不,三月三又到了,大街上的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一個個都喜氣洋洋。大街兩旁擺滿了小攤,貨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小販們興高采烈,大叫大喊,誇說著自己的貨物怎樣怎樣好。人們圍在小攤旁,爭執著貨物的好和壞,忙著買東西。大街兩頭各有一台大戲,戲台前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地看戲,遇到唱得好時,便拍手喝彩。旁邊還有外鄉人到這兒表演挑花籃兒,這些挑花籃兒的大都是老年人,她們雖然已是年過花甲,但一個個仍然老當益壯。她們的表演博得了觀眾們的一陣陣掌聲,那些花籃編得就別提有多好看了。那邊還有說書的,他們那滑稽的動作,幽默的語言,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那就別提有多熱鬧啦!人們一直狂歡到深夜才離去。

61.遊孔廟

欞星門,是孔廟的第一個院落。院內蒼鬆翠柏,鬱鬱蔥蔥。再往裏就是聖時門。

穿過聖時門,迎麵有一條東西橫貫的透明的白帶子。啊,河!真沒想到孔廟裏會有河。我帶著好奇心快步走上造型古雅的小木橋。往下看,清清的河水,上麵還漂著幾朵花,順流而下。那些小金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時隱時現,有趣極了。

62.遊潭拓寺

走進寺門,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首先映入眼簾。朱紅色的牆壁,墨綠色的琉璃瓦殿頂,簷下正中掛著一塊普藍色鑲金邊的豎匾,上麵嵌著“天王殿”三個鬥大的金字。金框上的五條蛟龍造型奇特。頂上的那條龍,抖動龍須,張牙舞爪;左右兩邊的龍瞪著眼,保衛金匾;底下的兩條龍翻騰滾躍,戲弄著一顆金光閃閃的寶珠。

走進殿門,可以看見殿堂中央供奉著一尊雍容大度、笑容可掬的金色彌勒佛。他挺著大肚子,手中拿著一串佛珠,似乎在為人們祈禱呢。向左右看,便見形象生動的四大天王塑像威武地肅立在大殿兩旁,紅臉的、白臉的、藍臉的、青臉的、一個個頭戴金冠,身披金甲,腳蹬虎頭戰靴,佩著青龍劍,手拿紅羅傘,舞著三頭蛇,橫眉立目地站在那裏,守衛著大門。

63.市場一瞥

今天天氣真好,風和日麗,雖是初春,卻沒有一絲寒意。

吃過早飯,我踏著自行車來到街上。我在農貿市場,饒有興致地“參觀”。

“喂,老夥計,你得了什麼決竅,這麼早就培植出了又紅又大的西紅柿?”我斜睨了一眼,問話的是站在我身邊的一位老人,約摸60來歲,滿麵笑容正等著回答問題!這邊賣西紅柿的得意地說:“嘿嘿,老兄,不瞞你說,現在黨的富民政策在農村已紮根,農村小夥子已不再去城裏打臨時工。我的小兒子兩年前高中畢業後,就開始研究培養蔬菜的技術啦,這是他在溫室裏種的西紅柿,還不錯吧!”

過去隻聽說農貿市場搞得挺活,今日一見果然熱鬧非凡。買者精挑細揀,賣者爭相鬥奇。

農貿市場的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真是熱鬧。從這市場的一角,足以看到我們農村的新風貌。

64.斷梁殿一遊

抬頭望去,一大殿屹立於眼前,殿門上刻有醒目的三個大字——“斷梁殿”。字跡似乎有些模糊,但仍剛勁雋永,人們可以從中推知它的曆史已很長了。我和姐姐嘻笑著奔進殿中,想了解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仰頭一看:嘿!這殿的中心梁是兩根木頭連接而成的,粗看確有“斷梁”之感。我把頭一縮,吐了吐舌頭,說:“這殿的中梁怎麼會斷的,會不會倒塌?”“哈,這麼多年都挺過來了,這會兒還會塌?”姐姐開玩笑似的說。“真的嗎?這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太了不起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你還不知道?這是元朝時建的,這兩根木頭的連接處沒有用一根釘子。”姐姐一字一板地說,她的口吻是如此自豪,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我摸著殿中的建築物,不禁若有所思:是啊!每一個有民族氣節的誌士都會為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光輝成就而感到自豪,每個有愛國之情的仁人都會為先人的偉大而感到光榮。我們是炎黃的子孫,難道我們能無所事事,辜負祖先、人民的期望嗎?不,……“想什麼?走!”姐姐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索,我猛然“醒”了過來,拉著姐姐的手向前奔去。

65.參觀蜜桔園

登上台渠,舉目眺望,一幅桔園美景圖展現在我們眼前。一片蔥綠的桔林像碧綠的絨毯一樣,上麵鑲著瑪瑙似的蜜桔,蜜桔累累,壓彎枝頭。桔林圍渠邊上,一排垂柳,柔枝拂水;渠中綠水清清,長滿荷蓮。桔林盡頭,有五幢瓦房。

66.遊動物園

當我轉到另一列獸舍時,冷不防一隻大熊朝我撲過來。我驚出一身冷汗,拔腿就跑,隨即定神往回一看,哦,原來是一隻大熊直立著,身子正趴在鐵柵欄上。唉,真嚇我一跳。它正把胖臉蛋貼在柵欄上,傻乎乎地望著我呢。我也好奇地打量著它。這隻熊渾圓結實,像一堆肉團子,披著一身光滑油亮的棕色皮毛,怪不得叫它棕熊呢。我望著棕熊碩大的軀體,發達的四肢,威嚴的姿態,確實難以想象出哈薩克牧民是怎樣與它們殊死搏鬥而使它們蹣跚敗北的。這時,那隻棕熊突然張開大嘴,伸出血紅的舌頭,睜著亮晶晶的眼睛望著綿亙的遠山。它大概是嫌這房舍太悶熱了,想回到那莽莽蒼蒼的森林中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67.觀賞石刻

在大成殿的東西兩院裏,陳列著曆代的二千餘塊石刻。這些石刻,內容十分豐富。我走到一塊石刻前麵,見雕刻的是“圍獵圖”。石頭是黑色的,雕刻的線條是白色的。圖麵上,兩隻梅花鹿在前麵驚惶失措地狂奔,後麵有三條犬狂叫著,緊追著梅花鹿。兩個獵人在拉弓搭箭,準備射梅花鹿。這幅畫表現了生機勃勃的狩獵景象。這些石刻的技法,有的細致精巧,有的粗獷奔放。它們是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