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法聚苦報義有十四門(一二種生死義 二四生義 三四有義 四四識住義 五四食義 六五陰義 七六道義 八七識住義 九八難義 十九眾生居義 十一十二入義 十二十八界義 十三二十五有義 十四四十居止義)。
二種生死義六門分別(釋名一 辨相二 就位分別三 就界分別四 因緣分別五 治斷分別六)
第一釋名。二種生死。出勝鬘經。名字是何。一分段生死。二變易生死。言分段者。六道果報三世分異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名生。終謝稱死。言變易者。泛釋有三。一者微細生滅無常念念遷異。前變後易名為變易。變易是死。名變易死。故地持中。生滅壞苦名變易苦。此通凡聖。二者緣照無漏所得法身神化無礙。能變能易。故名變易。變易是死。名變易死。此該大小。三者真證法身隱顯自在能變能易。故言變易。變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滅。猶為無常死法。所隨變易身上。有其生死。名變易死。此唯在天。雖有三義。勝鬘所說。第二為宗下諸門中。聽此言耳。分段生死。勝鬘亦名有為生死。變易生死。勝鬘亦名無為生死。蓋乃從人以別名矣。凡夫多起有漏諸業。建集有果。名曰有為。有為眾生所受生死。名有為生死。無為生死翻前立稱。聖人不起有漏諸業受分段報。名曰無為。無為聖人所有生死。名無為生死。名義如是(此一門竟)。
次辨體相。分段生死開合不定。總之唯一。或分為二。一善二惡。人天名善。三塗名惡。或分為三。謂三界中所有生死。或分為四。所謂胎生卵生濕生及以化生。此如後釋。或分為五。謂五道中受生差別。或分為六。六道報中生死不同。於前五上。加阿修羅名為六道。隨類別分數。有無量。分段如是。變易之中。亦開合不定。總之唯一。或分為二。一事識中變易生死。二妄識中變易生死。於六識中。緣照無漏所受之報。名事識中變易生死。第七識中緣照無漏所得之果。名妄識中變易生死。彼事識中變易生死。因果在別。此世造業。餘世得報。如論中說。有妙淨土。出過三界。是阿羅漢當生彼中。如是等也。彼妄識中變易生死。有粗有細。地前名粗。地上名細。於中粗者。因果世別與前相似。微細之者。前念為因。後念果現。是中微細。不複可以世別論之。念念之中。細分異世亦得無傷。或分為三。謂三乘人變易生死。或分為四。如勝鬘說。一阿羅漢。二辟支佛。三大力菩薩。地前菩薩。二輪煩惱全未斷除。而不為彼煩惱所牽。又於三界受生自在。故名大力。問曰。地前大力菩薩。涅槃經中說為凡夫具煩惱性。勝鬘何故說為變易。釋言。涅槃對初地上出世聖人。名為凡夫。未斷地上二輪之惑。名具煩惱。若對聲聞辟支佛等。此是大聖二障清淨。何為不得說為變易。故涅槃中說。須陀洹八萬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謂到性地阿耨菩提。此既大聖。變易何疑。四意生身。初地已上受生如意。名意生身。意有何義。生如意乎。意有三義。一能速疾。二能遍到。三能無礙。初地已上受身如是。或分為六。如勝鬘說。謂此三地及彼三種意生身等。此三地者。謂此地前羅漢辟支大力菩薩三乘地也。彼三種者。謂初地上三種生也。三種意生如楞伽說。一三昧意生身。謂從初地乃至五地。禪度增上故名三昧意生身也。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六七八地慧行成就。知法有性。知法無性。名為覺法自性性身。前自性者。是法有性。有法之中色。為礙性心為知性。如是一切名為自性。複言性者。是法無性。無是一切法之實性。故名為性。此有無性皆能善照。故名為覺。三種類俱生無作行意生身。謂九地上無功用行。任運轉起。名種類俱生無作行身。此三彼三。九地已上行報純熟。前七地中所修種類。至彼地中。報熟現前名種類俱生。法流水中任運上升。舍離功用。此三彼三合以為六。別則無量。變易如是(此二門竟)。
次就位論。總相粗分。分段死者。是虛偽眾生。變易死者。謂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等。小乘之中凡夫學人。大乘之中外凡善趣。皆於三界。妄愛受生。名為虛偽。小乘人中羅漢辟支。大乘人中種性已上。以無漏業正智受生。故非虛偽。虛偽所受。名分段死。非虛偽受。名變易死。問曰。小乘須陀已上。大乘人中十信以上。亦有五分法身功德。何故不名為變易死。乃名分段。釋言。是人於三界中。有漏結業受生未盡。故名分段。雖有無漏五分法身。是因法身未得果報。是故不得名變易死。粗分如是。於中細謂分段有二。一者惡道。二者善道。三塗名惡。人天名善。小乘法中。惡道分段。見道時盡。故須陀洹名為抵債。抵三塗債。著複通論。增上忍時。三惡道報。皆非數滅。善道分段。無學時盡。大乘人中。惡道分段盡處有三。一惡業為因。四住為緣。受惡道報。十信時盡。以修身或心慧等行轉惡業故。雲地持中說為善趣。又花嚴中宣說。賢首能現作佛。明知。亦能離惡趣報。二惡業為因。四住為緣。緣力微薄不能牽生。加少悲願受惡趣身。種性時盡。故勝鬘中說。種性上大力菩薩離分段死。三惡業為因。悲願為緣。四住殘氣隨逐佐助。受惡趣生。初地時盡。地前未斷。初地盡故。地經宣說。初地菩薩。離惡道畏。地持宣說。解行菩薩。轉惡趣報。入歡喜地。又彼隨助四住煩惱。初地盡故。地持宣說。增上及中惡趣煩惱。初地出過。以其地前未斷滅故。地持宣說。種性解行。或墮惡道。惡道既如是。善道分段亦有三階。一善業為因。四住為緣。受人天報。種性時盡。二善業為因。四住為緣。緣力微薄不能牽生。加少悲願。受人天身。初地時盡。地前未斷。初地盡故。楞伽宣說。初地菩薩。得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前未斷故法華論中宣說。地前猶有三界分段生死。故彼論言。所言入生乃至一生得菩提者。謂初地證智。所言八生至一生者。是其三界分段之生。三善業為因。悲願為緣。四住殘習隨逐佐助。受人天生。至佛乃盡。自前未斷。至佛盡故。經歎。唯佛斷有頂種。十地已還。人天受生。未窮盡故。地持但雲。解行菩薩。轉惡趣報入歡喜地。不言轉善。又十地已還人天受生。煩惱未盡。故地持中唯說。初地過增上中惡趣煩惱。不言出過善趣煩惱。以斯文證。人天殘習明至十地。於中別分。人分段者。八地時盡。自前未斷。八地盡故。涅槃經中宣說。八地為阿那含。不受肉身。前未斷故。大品經中說。前七地猶是肉身。天分段者。至佛乃盡。自前未斷。至佛盡故。唯佛一人斷有頂種。前未斷故。八地以上唯名那含。非阿羅漢。問曰。地上遍生六道。何故偏說人天中生以為分段。釋言。地上惡業盡故。雖生惡道。但是應現。人天善業。未窮盡故。生人天中。與彼凡時微業相應名分段矣。次辨變易。變易之中。有因有果。小乘人中。見道以上變易因生。無學果後變易報起。何者是乎。如論中說。有妙淨土。出過三界。無煩惱者。是阿羅漢。當生彼中。如是等也。大乘人中分齊有四。一起因處十信已上。二得果處種性以上。故勝鬘中說。種性已上大力為變易死。問曰。法華優婆提舍說。解行前為分段死。勝鬘何故說為變易。釋言。菩薩種性已上有五種身。一法性身。謂性種性及解行中清淨。向等如地持說。六入殊勝無始法爾。如是等也。二實報身。謂習種性及解行中得前方便。如地持說。若從先來修善所得。如是等也。三者生滅變易法身。所謂緣照無漏業果。四分段身。謂無始來有漏業果。五應化身。隨物現生。此五種身。各有因緣。法性身者。佛性為因。度為緣。實報身者。六度為因。佛性為緣。更有餘義。如後二種種性中說。變易身者。無漏業因。無明為緣。分段身者。有漏業因。悲願為緣。應化身中。有其二種。一者法應依法身起。二者報應依報身現。此二種應因緣各別。論其法應。如來藏中化用三昧法門為因。悲願為緣。若論報應。悲願為因。化用三昧法門為緣。此五身中。初二非死。次二實死。後一應死。是故於彼種性已上。實報身中。有變易雜。應化身中。有分段雜。法花論中。據第四門說為分段。勝鬘經中。據第三門說為變易。各是一義。不相乖背。此是第二得果之處。三漸舍處。初地已上。四窮盡處。在如來地。位分如是(此三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