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附錄(5)(3 / 3)

李鳴生(1956—),原名李明生。四川簡陽人。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1973年應征入伍,曆任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戰士,解放軍出版社編輯、軍事科技編輯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軍事文學委員會委員。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走出地球村》、《飛向太空港》、《澳星風險發射》、《遠征三萬六》、《飛天夢》、《徐海東》、《天路迢迢》、《挺進太空》、《中國863》、《國家大事》,另外創作電視劇本多部。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等。

李荃(1955—),山東濟寧人。1972年應征入伍,曆任文藝宣傳員、排長、副指導員、宣傳幹事,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主任。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報告文學《中華之門》等。短篇小說《最後一個軍禮》(合作)獲全國第三屆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路魂》獲1983年《昆侖》優秀作品獎。紀錄片《中華之門》、《中華之盾》、《中華之劍》獲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

李鬆濤(1950—),原名李容閣,筆名原橋父。遼寧昌圖人。1981年畢業於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68年插隊務農,後曆任撫順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幹部,沈陽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專業作家,沈陽空軍政治部創作組組長,文學創作一級、大校軍銜。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第一縷炊煙》、《詩的腳印》、《雲影與鬆風》、《凝固的濤聲》、《墜果》、《熒燈》、《無倦滄桑》、《李鬆濤詩選》、《晴空》、《沒有完成的愛》、《女性插翅的浪漫》、《幸有媧石》、《李鬆濤自選詩》,小說集《夕域》,散文集《走出碑影》,報告文學集《大道存高遠》。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等。

李西嶽(1959—),河北獻縣人,1976年入伍,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曆任戰士、司務長、指導員、幹事,北京軍區文化工作站編輯,創作室副主任、主任。著有長篇小說《百草山》,中篇小說《戰友》、《生命線》、《農民父親》等,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北京市首屆新世紀文藝獎。

李曉樺(1955—),筆名曉樺。北京人。1969年畢業於北京外語學校日語專業。1970年應征人伍,曆任班長、排長、代理副指導員,遼寧大學中文係學生,《昆侖》編輯。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組詩《軍人走進大西北》、《劍.鋼盔.女兵墓》等。詩集《藍色高地》獲全國新詩獎。

李延國(1943—),生於膠東。1964年入伍,曆任炮手、新聞幹事,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廢墟上站起來的年輕人》、《敢立軍令狀》、《穆鐵柱出山記》、《不滅的劍光》、《中國農民大趨勢》、《在這片國土上》等,曾多次獲全國報告文學獎。

李瑛(1926—),河北豐潤人。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係。1947年在校讀書期間從事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參軍,曆任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南下新聞隊隊長,四野新華總分社記者,總政治部文化部秘書,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組組長、副總編、總編輯、社長,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四、五屆理事及第四、五屆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聯第五、六屆委員及副主席,國際友人研究會常務理事,國際筆會中國中心理事等。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和詩論集《石城底青苗》(合集)、《槍》、《野戰詩集》、《戰場上的節日》、《天安門上的紅燈》、《寄自海防前線的詩》、《靜靜的哨所》、《花的原野》、《紅柳集》(選集)、《獻給火的年代》、《棗林村集》、《紅花滿山》、《北疆紅似火》、《站起來的人民》、《進軍集》、《難忘的1976》、《早春》、《李瑛詩選》、《戰士們萬歲》(選集)、《江和大地》、《李瑛國際題材詩歌選》、《日本之旅》、《對詩的思考》、《多夢的西高原》、《山草青青》、《睡著的山和醒著的河》、《我的中國》等50餘部。曾獲第一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全國首屆優秀詩集獎一等獎、全國第二屆優秀詩集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