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最好不要私自外出,更不能去偏僻的地方。
首先確認跟蹤者是不是認識的人,或者僅僅有過一麵之交。記住跟蹤者的特征,在告訴自己這些特征以後,一般已經能夠印象較深地記住這個人了。
時不時和不遠處的一個陌生人打一個招呼,熱情地問一下天氣等無關緊要的問題,也能夠給跟蹤者施加很大的心理壓力,讓他不敢下手。
向路旁大的機關單位求救,如去機關單位的值班室;向身邊的大人求救;如果是在校門口,就給家裏打電話,讓大人來接。
在夜晚人少的時候,向明亮的地方或大街上走,可以降低跟蹤者下手的機會。
攔個出租車到安全的地方是擺脫跟蹤的好辦法。
遭遇性侵犯時的自救辦法
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尤其是女孩的監護,增強防範施暴者的意識,使孩子懂得,自己的身體任何人都無權撫摸或傷害,受到侵犯應向依賴的成年人或警察求助。
如遇性侵犯,要告訴孩子保持鎮定,佯裝順從,待對方放鬆時竭盡全力還擊,自己的頭、肩、肘、手、胯、膝、腳都可以成為攻擊的武器,要設法擊中對方的身體要害。
1.如襠部:人的要害部位,準確攻擊就會使人劇痛;
2.眼睛:防護薄弱,怕沙土等刺激;
3.咽喉:神經密集,受力有疼痛或窒息感;
4.頸側:有頸動脈,受力可導致頭暈或昏迷;
5.腋下:因神經豐富,受力會疼痛難忍。
6.另外,太陽穴、後腦、膝(肘)關節、腹上部、腰部都是人的敏感部位。也可以不失時機地咬他,趁機脫逃。
謹記作案者特征,並與對方談話拖延時間。注意保存證據,並積極報案。
一般受到性侵犯時沒有第三者在場,事件發生後被害人往往因為擔心名譽受損等不以控告,進入法律程序後的性犯罪也存在著調查取證困難的問題,因此要積極主動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取證。
遭遇校園暴力時的自救辦法
校園暴力越來越集體化,而且更多地帶有黑社會性質,如幫派、收取保費等具有組織形式的校園暴力。校園暴力這種不良行為,不僅僅使受害者的肉體和心理受到傷害,也給施暴者的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對施暴者來說,這類中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容易衝動等,如果其自尊心過強,身強力壯,就可能打架鬥毆。出現這種情況時,簡單的批評和懲罰作用是不大的,而且不適當的懲罰還會把孩子推向深淵。
應當教育他們承擔責任。比如向受害者道歉,受到相應處罰,對造成的損失負責等,讓他們靠自己的行動來補償損失。並且幫助他們規劃人生道路,尋找更有利的發展方式和回報渠道。同時,也可在教育心理專家的幫助下,糾正其不良習慣和不良認識,培養更好的行為模式,加強家庭教育和法製教育。
對受害者來說,他們往往是相對處於弱勢的個體,他們大都身體弱小、膽小怕事等。在遇到校園暴力時,要教育他們一定要沉著冷靜,用心處理,減少損失。
如:盡可能不發生正麵衝突,以減少肉體傷害,但一定要把對方的體貌特征看清楚;如果對方過於強大,可以先把錢物給他們,然後報告老師、家長;在劫持者經常出沒的地帶,可以請警察出麵幹預;上學、放學時最好結伴而行。
教育這些中小學生在受到傷害時,一定要及時告訴自己的家長。作為家長,應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袖手旁觀,不是斥責,更不能幫著實施暴力手段。
對受害者一定要鼓勵其勇敢地鬥爭,如報警,報告老師和學校,甚至到法院起訴,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要進行心理治療。在教育心理專家的幫助下,消除心理陰影。
家長要提醒安全部門以及學校要承擔起保護學生安全的責任,千萬不要因案件太小而不理會。盡管有時候也許僅僅是一個耳光、用力一掐,或僅僅是被勒索了幾元錢,但是可能會給孩子身體、心靈留下終身的陰影,或影響其在校的學習和生活。
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也要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以及法製教育,強化培養中小學生的道德意識,教育他們遠離不良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