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1 / 2)

從糧倉出來後,天色已是大明,不知不覺糧庫之外居已是下了一場入冬以來的初雪。

雪花落在掌心瞬間即化,天氣已是驟寒,一旁親衛給遞上了一件輕裘,李重九剛剛披在肩上,即看見糧庫之外的街道上,一對衣衫襤褸的母女,正拿著一個破碗向沿街之人討飯。

大道之上,雖人來人往,但是這母女卻是沒什麼生意,破碗裏居連一個銅子也沒有。

李重九當下將身上的衣裘脫下,直接走到這母女麵前。這一對母女見一群披著鎧甲的番漢大將一並前來,早就是嚇得呆住了。而一旁路人看得此一幕,也是紛紛避開,不知這母女為何得罪了這般士卒。

李重九將衣裘蓋在了這母女身上,這母親一愣,當下叩頭言道:“多謝將軍好意,將軍萬福,將軍公侯萬代。”

李重九見了點點頭,轉身離去,一旁李重九的親衛言道:“不要謝將軍,這是我們李使君。”

母女聽了此言後,當下感激涕零地言道:“使君公侯萬代,公侯萬代!”

一旁百姓見此一幕不由議論紛紛起來。

李重九走到馬旁,看見百姓們駐足議論,不由暗暗點頭,自己贈衣一麵也是出於一方仁心,但也是一番做秀。不用多時,此舉就會在民間傳來,在推波助瀾下,對於自己在薊縣名聲很有好處。

名聲就是勢的一部分,而勢也是李重九目前要爭天下最缺的東西。

親衛遞過馬韁對李重九言道:“使君,你已是兩日兩夜沒有合眼了,是否回府休息?”

李重九翻身上馬言道:“不急,再去城南碼頭看一下。”

說完李重九帶著眾將以及親衛一並騎馬從糧倉,前往城南的永濟渠碼頭,沿著糧倉還有一條水道,直出南門,而抵達永濟渠碼頭。碼頭之上,船帆林立,寬闊的運河水麵之上,不少船舶停靠在此,甚至一百尺長以上的大船,應是可以入海的海船。

這絲毫不用懷疑薊縣碼頭的停泊能力,大業四年這裏停靠過楊廣那高四十五尺,闊四十五尺,長二百尺的四重龍舟。當時史書上,言楊廣發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裏,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

現在早晨,水麵上漂著一層薄霧,水麵飄著薄薄的一層油膩,以及汙穢的垃圾,河岸邊上停泊著近百艘的船舶,幾十名纖繩,正沿河拖拽著大船考核,而見到大船靠岸,岸邊堆放貨物的邸站上,腰間係著草繩子,穿著麻衣的力棒,頓時雙眼放光,一並如的爭食的鴨子般擁到了船邊,爭相攬取活計。

隻見船靠岸之後,船艙中出來一名穿著綾衫的中年男子。

“周行老,周行老!”幾百個力棒都殷勤的叫了起來,“是否還是老規矩?十箱綢緞,半鬥米啊?”

對方在船艙前抱拳言道:“不好意思,各位鄉親,南下水路斷了,不少船到了雍奴縣都是被扣下了,我這回若不是早一步得到消息,恐怕也是回不來了,這番空手而歸也算是幸運的。”

聽中年男子這麼說,眾力棒們都是一並失望。眾人言道:“周行老,家裏的老婆孩子,都等著你開恩,賞口飯吃啊。”

“是啊,三日都沒有揭鍋了,這樣下去怎麼辦啊?”

眾力棒們努力勒了勒腰間的草繩,結果還是瘦得往褲腿下掉。

這名男子亦是一臉為難地言道:“大家的難處,我也是知道,這薊縣指望這條渠過活的人,好上千人,若是漕運斷了,大家也不濟事。此事我會與眾位掌櫃商議,合計一下有什麼出路,看看能否找官府幫忙。”

“周行老別提了,官府隻管著打戰,哪裏顧及我們百姓的死活。”

“我是明白了,這雍奴縣聽說是羅藝的地盤,他截斷了水運河道,我們薊縣的船一支也別想往南去,別說走永濟渠到洛陽,就是至渤海郡出海,也是不能。”

“對,這是要斷了,我們力棒都是苦哈哈,當官哪裏管我們死活了,若是再吃不飽,我們就一並造反了。”

眾力棒都是本地人,久在河岸邊背貨,各個都是孔武有力,往常與外來人幹戰打架,爭奪生意,總算將這活攬到自己身上,但眼下運河一封,什麼活也是別想了。

眾力棒們還要再說,待看見了岸邊一群穿著鎧甲的官兵,當下皆是紛紛閉嘴。

這名男子又說了幾句後,碼頭旁的力棒方才散去了一半,多是考慮另謀生計,還有人則是不甘心地留在碼頭上,等待著其他船隻,看看是否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