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檢測門
金屬探測門,能準確探測到人身上或手體包箱中攜帶的金屬物品或含有金屬的物品,如各種管製刀具、武器、金屬製品、電子產品及其他含有金屬的物品等,用來進行安全檢查、防偷竊檢查的一種有效工具。給學校安裝的金屬探測門要經濟型的就可以了,當探測到來訪人員身上有目標物(匕首、西瓜刀、鋼管等)時,聲光同時報警,麵板指示燈直接顯示報警區,能精確定位,直觀顯示目標物的位置。學校保安人員可根據實際狀況預先做好準備,不讓危險人員進來,有關老師也可事先做好防備或者逃匿的準備。可能造價不是那麼便宜,但是安裝了就一勞永逸了。
防暴盾牌
防爆盾牌能有效阻擋磚瓦、石塊、棍棒、玻璃瓶等物體的打擊和衝刺,其抗擊力強度和耐穿刺性能極佳,並有良好的緩衝抗震性能。這在爆發群體暴力事件時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試想想,當一群暴徒試圖衝進學校辦公室時,幾個老師(最好是體育老師)舉著盾牌堵在門口,他們要衝進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過盾牌平時的存放也是個問題,不然整天放在辦公室裏也是有礙室容。
防暴頭盔
它本來是一種保護警務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抵禦頭部及麵部受到打擊傷害或其他潛在的傷害(如潑灑腐蝕性化學液體)的一種警用裝具。其殼體按公安部防暴頭盔標準殼型設計,並采用PC合金製造,具有質輕、強度高,外形美觀、線條流暢,麵罩鏡片透光率好,視野開闊、佩戴舒適、牢靠、穿脫簡便等優點,教務人員為保障自身安全也可使用。當有暴徒在老師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殺進了辦公室,老師迅速從抽屜裏拿出頭盔戴上,至少能夠保障頭部不受傷,要閃躲起來也不用畏首畏尾的。如果學校所處的外部治安差的話,也可以戴著開車的。
防暴服
它是一種能有效防禦人體外來傷害的衣服,由在麵料層內的經鋼絲環連接金屬材料塊組成的防暴層和與防暴層連接的軟體裏層構成。防暴服能有效防禦人體的外來傷害,確保人身安全,安全可靠。最大的好處是穿著便捷,可折疊,攜帶收藏方便,平時不穿時放在抽屜就可以了。這種衣服實用、方便,轉體靈活,外觀精良,連接結構設計合理,2分鍾可穿著整齊。加上頭盔,至少可以禁得住一般的打擊,使身體不致受到大的傷害。
防暴噴霧
這種東西在電視上就見得多了,俗稱防狼噴霧、製暴噴霧等,在國外防暴警察中普遍裝備。它是超高濃度辣椒提取素,無毒無後遺症,非催淚瓦斯,在法律上沒有規定平民不能持有,決不是違禁品,老師可以不用擔心法律責任而放心使用。它噴出的氣霧能霎時使凶徒因受到強烈的刺激而產生嚴重的流淚、流鼻涕、咳嗽、皮膚灼傷等明顯症狀,從而使其完全喪失攻擊能力,其效用可以維持2小時之久!請看這樣的廣告詞:防暴噴霧,它的特點是——立刻製止對方的所有動作,被噴到的人難受至極點,無論對方有多厲害,都無法抵擋其威力,但是它又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為你免去所有法律麻煩。”反正平時又不會使用,隻是在危急時候才派上用場,不能坐以待打,該出手時就出手!
報警器
這可以安裝在主要領導辦公桌的某個角落處,當萬一有暴徒出現在校園時,一按,會發出警笛聲,也可起到震懾歹徒的作用。另外,派出所同時也會收到信號,可以出動警力快速來到事發現場。這樣的畫麵肯定看過吧?沒錯,其安裝原理和功能和銀行的是一樣的。
防暴室
這個算是三十六計中最後一計了,惹不起,總躲得起吧。在每個年級的辦公室開個小房間,當有針對老師的危險人物出現時,老師們可以躲進去避避風頭。這樣的小房間造價不會那麼貴,主要就是門窗要堅固,鋼板做的門,任外麵怎麼打砸也沒有損壞;玻璃窗是鋼化玻璃,不會輕易被敲破。
這樣的裝備在一些地方惡勢力橫行的地方更加需要,實用性更加強。如果能夠從頭武裝到腳,相信教師們的生命安全將可以得到巨大的保障,可以放心地走上講台,在管教學生時也可以增加點底氣。但是這些裝備再好,也隻是在學校裏的,在外麵安全係數就大大減低了。所以各地的教育局應該為每個老師買一份人壽保險,並且在每個暑假老師技能、資格培訓時增加“防身格鬥術”的內容,每學期開學的老師們的“開學第一課”,就是熟悉校園裏的逃生通道,萬一遇到暴力事件時怎麼樣及時跑到安全地帶。預防校園暴力要根治暴力文化
“一些十四五歲的初中女生,因‘跟哪個男生好’的問題,聚在KTV包房內,對兩名女生拳打腳踢潑啤酒……”這是9月14日發生在濟南的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因為爭風吃醋,一名高中男生捅傷外校的另一名男生,事後兩人竟站在路邊交談了10多分鍾……”這是9月26日時報報道的又一起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暴力事件令人瞠目,叫人痛心。
為了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各區公安機關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學校也加強了教育,但為何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事件還是頻頻發生呢?
其實仔細看看我們接觸的文化,就不難發現校園暴力是暴力文化泛濫的結果。當下影視、網絡暴力鏡頭隨處可見,據一項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市場上的網絡遊戲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鬥為主要內容,而上網人群中50%以上是青少年。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中小學生,很容易角色錯位,這也間接地培養了他們崇尚暴力的思想和以暴力行事的為人處世風格。
作為學校和家長,應當多關愛孩子,多與他們交流,讓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和珍貴,培養他們有一顆敬畏生命的心,把珍愛生命尊重別人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還要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暴力文化不治,校園暴力難止。麵對無孔不入的暴力文化,筆者呼籲相關部門盡快淨化文化市場,盡快在孩子與暴力之間架起一道“防火牆”。純淨的校園成為暴力“江湖”,過錯不僅僅在暴力事件製造者本身,社會、家庭、學校都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早日還校園一片淨土。
“防暴”成校園安全教育主題
隨著全國一係列校園侵入和暴力事件的發生,校園安保工作不斷升級。家長、老師、警察正攜手拉起一張保護孩子的安全網。而身處“網中央”的年幼孩子,則在一個已經像保險箱般堅固的學校裏,學習著重要一課:一旦有歹徒入侵,最勇敢的行為不是反抗,而是勝利大逃亡。
比起人防、技防,讓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學會逃生,增強自我防範能力,或許是提升校園安全指數的又一治本之舉。隻是,防暴課程在教學上難度不小。
2010年5月上旬,上海市長寧區淞虹路小學二年級的一個班級裏,安靜有序的課堂突然被一名歹徒打亂。
手持一把菜刀,一名年輕男子推開教室門,邁步走向正站在講台前上課的班主任蔡老師。而與歹徒對峙的蔡老師,抗爭行為僅停留於打太極拳般的比劃,這是一場學校安排的防暴演習。
由於沒有事先告知學生,騷亂還是發生了。不明就裏的孩子們表現出各種應激反應:有的發出尖叫聲,有的鑽到課桌下,還有的學生衝出教室,一路飛跑,有的一直跑到學校的操場中央才敢喘口氣。一個名叫小遠的小胖墩,眼見著歹徒要傷害自己的老師,徑直衝上去,一把抱住了歹徒的大腿。
發現小遠誓死抵抗,兩三個本來已經從教室後門逃跑的男同學,也重新折回教室,給小胖墩以最後支援:有個小男孩一把抓起課桌上的鉛筆盒,向持刀的歹徒扔去,然後一溜煙地跑開了。
在很多班級開展防暴演習時,都會出現幾個像小遠這樣的小朋友。邱佳耀,是演習中歹徒的扮演者。他的真正身份,是上海長寧區新涇鎮派出所民警、淞虹路小學的校外輔導員。針對眼下校園屢遭暴力侵犯的情況,邱佳耀接到上級指令,要通過防暴培訓,讓學校師生們掌握應對突發校園暴力事件的要領。那些在演習中表現勇敢的孩子,就是他要重點輔導的對象。一旦遇到險情,孩子與歹徒抗爭或者留守教室的行為,都是很危險的。
除了小學,幼兒園也被列入校園防暴安全教育須覆蓋的範圍之內。孩子更小,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顧慮的情況更多,教學也就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