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雙全(3)
不久,最高統帥就表示同意了華西列夫斯基他們的結論和行動。
11月24日淩晨,華西列夫斯基向西南方麵軍、頓河方麵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發出訓令,說明了他們在最近消滅被合圍敵軍戰鬥中各自所擔負的任務。
從11月24日清晨起,各部隊開始執行任務。但是,進攻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因為他們對德軍的實力和具體情況做了過低的估計,且缺乏詳細精確的了解。
隨後,華西列夫斯基同西南方麵軍司令瓦圖京,一直在研究未來頓河中遊戰役的意圖。
11月24日,華西列夫斯基和紅軍炮兵司令沃羅諾夫、空軍司令諾維科夫,一清早就同沃羅涅日方麵軍首長,在該方麵軍設在布圖爾林諾夫卡地域的司令部會麵。
華西列夫斯基他們在預定的時間,來到了距綏拉菲莫維奇附近的庫梅爾仁斯卡婭地域的一個飛機場。此時,濃霧彌漫,他們預定乘坐的運輸機不能準時到來。
可是,華西列夫斯基已經答應最高統帥11月24日,他將在沃羅涅日方麵軍工作。而且,進行有關未來戰役的實地勘察和計劃工作隻有三四天的時間。因此,華西列夫斯基不得不堅持派前線烏-2式飛機把他們送走。
在焦急的等待之後,終於來了幾架由有經驗的飛行員駕駛的飛機。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就飛機起飛後的飛行隊形向機組人員作了指示。
此時,霧氣仍然很大。飛機很快就失去了目視聯絡,而且,飛機開始結冰。華西列夫斯基乘坐的飛機隻得在波德戈爾納亞河卡拉契東南30公裏的一塊土地上著陸。
華西列夫斯基他們在一片荒無人煙的野地裏走了一段路,才來到了最近的一個集體農莊,然後又坐上雪橇來到了通向卡拉契的公路旁。最後,他們搭乘遇到的第一輛軍用貨車,到了一個區電話站。
在卡拉契,迎接華西列夫斯基一行的市委書記瓦西連科對他說,莫斯科打來了電話,說對所發生的情況感到十分地不安。
然而,華西列夫斯基此時最擔心的是他的特派員魯奇金乘坐的那架飛機,因為他身邊帶著大本營給沃羅涅日方麵軍首長的秘密文件。在與方麵軍司令戈利科夫通電話後,華西列夫斯基得知,他們乘坐的七架飛機中隻有一架,恰好是魯奇金乘坐的那一架飛機,已經平安抵達布圖爾林諾夫卡。諾維科夫和沃羅諾夫乘坐的飛機被迫在卡拉契附近著陸。
華西列夫斯基和戈利科夫約定,明天早晨一起研究工作計劃。隨後,華西列夫斯基用電話,把情況向最高統帥做了彙報。在通話前,他還以為斯大林會提出意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斯大林沒有提出什麼意見。
此次冒險飛行在過去多年之後,華西列夫斯基依然記得曾使執行這次任務的飛行人員和領導幹部擔心害怕的飛行經曆。
在回憶錄中,華西列夫斯基說:
由於我的考慮不周的命令造成的冒險表示歉意,並且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盡管條件非常惡劣,這些掌握了非凡飛行技能的軍官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使這次飛行不致以悲劇而告終。
但是,無論在飛行時,還是在戰後,這些飛行員中任何一個人,包括護送華西列夫斯基的飛行員科維亞金上尉在內,他們都不知道當時飛機裏乘坐的竟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代表。
然而,戰爭就是這樣,充滿了殘酷和不可預知。很多時候,身為軍人,為了國家的利益,隨時都要抱著奉獻和犧牲的勇氣與精神。
1942年12月19日,德軍竭盡全力,以期突破蘇軍在梅什科瓦河的防禦。德軍在許多地方前出到了河的北岸,甚至奪占了那裏的幾個居民地。但是,他們擴大屯兵場的計劃沒能得逞。
12月20日,蘇聯近衛軍第二集團軍主力在梅什科瓦河北岸集中完畢並展開。兩天內,草原上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分鍾也沒有停止過戰鬥。瓦西裏耶夫卡等居民地曾多次易手,但是,敵人的進攻還是一次次地被英勇的蘇聯紅軍擊退了,而且傷亡慘重。
蘇軍步兵第九十八師在格羅莫斯拉夫卡的交戰中,近衛步兵第三師在瓦西裏耶夫卡的交戰中,雖然傷亡過半,但是指戰員們仍然奮勇地堅守著。
正是這些在布滿峽穀的葉爾根丘陵地帶的戰鬥,決定了斯大林格勒的命運。
12月29日,華西列夫斯基得到坦克第七軍,已經把科捷利尼科沃的德軍完全肅清的報告後,他立即前往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以幫助那裏的部隊完成托爾莫辛方向的任務。
此時,克列伊澤爾和近衛機械化第二軍軍長斯維裏多夫,已經在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了。他們正在指揮該軍渡過頓河,近衛軍第三十三師在奪占河西岸的登陸場後,正在為渡河提供保障。兩天後,這些兵團在突擊第五集團軍的協同下,從東北方向進攻,攻占了托爾莫辛及其毗鄰的地域。
1943年的除夕之夜,斯大林委托華西列夫斯基向坦克第七軍轉達最高統帥的嘉獎。華西列夫斯基欣然完成了這一委托,並向該軍首長祝賀了新年。
這是一個美妙的夜晚,滿天的星星,皎潔的月光灑在冰封的草原上。在科捷利尼科沃黝黑的房間裏,不時地閃現著自卷紙煙和打火機的點點火光。遠處還不時地傳來衝鋒槍的稀疏的槍聲。華西列夫斯基深深地吸了一口冬天裏的空氣,勝利使人的心情變得格外的歡暢。
1943年1月初,天氣更為惡劣了,溫度已降到零下45攝氏度。德第六集團軍的空運補給也越來越少。德第六集團軍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
1月8日,蘇頓河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德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發出最後通牒,敦促其盡快投降。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準予他相機行事,但是希特勒決然地駁回了他的請求。
於是,在1月10日,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麵軍向被圍的德第六集團軍,發起代號為“指環”的進攻。自這時起,德軍保盧斯元帥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情緒低沉,解圍的希望渺茫。
這表現為態度冷漠,漸感沮喪。
士兵們越來越疲憊不堪、精力殆盡,他們都把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當成了自己的避難所。說抵抗是毫無意義的議論也時有所聞。
1943年2月2日,響起了伏爾加河會戰的最後一陣炮擊聲。最終的勝利屬於蘇聯人民。在這次會戰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忠於國家的英雄們。
然而,作為大本營代表和總參謀部部長的華西列夫斯基,為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忠於職守,履行了自己對國家和人民應盡的責任,無私地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力量。
組織協調庫爾斯克會戰
1943年1月,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他們乘勝進攻,收複了大量失地。
對此,華西列夫斯基認為:
我們勝利的取得,是由於作戰地區的人民全力支援的緣故。蘇聯人民供給我們糧食和禦寒物資,對我們關懷備至,可以說任何東西都在所不惜。構築防禦地區和道路,護理傷員,捐獻國防基金。
城市和鄉村剛一解放,我們的戰士就幫助他們修複被破壞的經濟,慷慨地把戰利品分給集體農莊、國營農場、拖拉機站和工廠,修複學校、文化設施和醫院。
1943年2月16日,華西列夫斯基正在頓河中遊組織沃羅涅日與勃良斯克兩個方麵軍實施哈爾科夫戰役。這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授予他蘇聯元帥軍銜的命令,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因為,他獲得大將的軍銜才不過一個來月,僅就這一點來說,這個命令也使他感到突然。
此時,華西列夫斯基認為,國防委員會、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最高統帥部對他的工作做這種評價,未免太高了。
2月17日,華西列夫斯基來到哈爾科夫,會見了方麵軍副司令科茲洛夫。而後,他又到了坦克第三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