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雙全(5)(1 / 3)

智勇雙全(5)

命令西南方麵軍各部前去解放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紮波羅熱,以便在最近期間渡過第聶伯河,奪取並固守西岸的登陸場。

派遣南方方麵軍各部突破莫洛奇納亞河,並摧毀敵軍的沿河防禦,然後把敵人牢牢封鎖在克裏米亞,並向第聶伯河下遊挺進,在該地段實施強渡。

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的兵力向基輔方向集中,草原方麵軍的兵力向波爾塔瓦-克列緬楚格方向集中。

9月22日,華西列夫斯基飛到了南方方麵軍司令部。在這裏,方麵軍司令托爾布欣向他詳細介紹了該軍的情況。

第二天,華西列夫斯基就和托爾布欣一起,來到了茨維塔耶夫的突擊第五集團軍和紮哈羅夫的近衛第二集團軍。在此了解到,在前一天,他們曾企圖在一晝夜中,從行進間突破敵軍沿莫洛奇納亞河西岸的防禦地區,但沒能成功。

敵軍的基本防禦地帶,設置在高聳於莫洛奇納亞河穀上的山巒上,而這些山巒又處在亞速海沿岸山地西麵支脈上的一片高原上。敵軍修築的工事非常堅固,築有完備的反坦克壕溝網,兩三道塹壕,縱深達三公裏至六公裏,並有防禦良好的掩蔽部。

守衛這道防禦地區的德軍,除了從東線潰退下來的部隊,還有山地步兵第四師。此外,新的增援部隊還在繼續向此地集結。

據蘇軍偵察獲得的情報和截獲的無線電得知,德國統帥部已命令部隊死守這道防區,直至最後一兵一卒。

由於希特勒下令死守莫洛奇納亞河穀這道防禦線。因此,華西列夫斯基與各集團軍司令經過詳盡的討論之後,決定使用以下的兵力:茨維塔耶夫中將的突擊第五集團軍左翼的四個步兵師、紮哈羅夫中將的近衛第二集團軍右翼的五個步兵師、霍緬科中將的第四十四集團軍的六個步兵師,以及炮兵第二和第二十六兩個師、近衛M-31火箭炮第十三旅、八個近衛M-13火箭炮團和南方方麵軍的全部航空兵。

實施突擊時間定在9月26日。9月23日深夜,華西列夫斯基把他與各方麵軍司令共同討論製訂的作戰計劃,向最高統帥斯大林作了報告。9月26日,南方方麵軍在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後,轉入進攻,異常艱巨的梅利托波爾戰役打響了。這次戰役一直延續到11月5日。

敵軍憑借堅固的防禦工事拚命抵抗,並在大量的飛機支援下,使用步兵和坦克多次實施反衝擊。在進攻的第一天,近衛第二集團軍和第四十四集團軍的進展最為顯著。

西南方麵軍所屬的近衛第一集團軍,已前出到第聶伯河左岸,但強渡該河登上右岸的計劃沒有實現。第六集團軍的四個步兵師,於9月28日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地段,渡過了第聶伯河。

隨後,第十二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也渡過了大河。

9月28日傍晚,華西列夫斯基和最高統帥討論了沃羅涅日方麵軍、草原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進一步展開戰役的計劃。

斯大林對華西列夫斯基說,他剛就此問題征求了朱可夫的意見,並正要聽取他的看法。討論的結果決定:

沃羅涅日方麵軍依然致力於解放基輔,然後進攻別爾季切夫、文尼察、日麥林卡、莫吉廖夫—波多爾斯基,並向摩爾達維亞挺進;

草原方麵軍進行主要突擊的總方向,應為切爾卡塞至新烏克蘭卡和沃茲涅先斯克一線,粉碎敵基洛沃格勒集團,並切斷它向西逃竄的退路;

西南方麵軍的任務是消滅敵軍在紮波羅熱的登陸場,同時其右翼繼續強渡第聶伯河,擴大在該河西岸的登陸場,以主力從東麵進攻克裏沃羅格。

完成這些任務,就能使德軍在克裏沃羅格集團陷入被半合圍的狀態。

10月9日,在連綿的秋雨導致的泥濘中,南方方麵軍開始了奪取梅利托波爾的戰鬥。梅利托波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通往克裏米亞半島和第聶伯河下遊的咽喉要塞。戰鬥打響後,德軍不斷進行反衝擊,致使許多居民地數次易手。

最後,從預備隊調來的克列伊澤爾的第五十一集團軍,終於在10月13日從城南突入梅利托波爾。

隨後,就開始了持久的巷戰。突擊小組每樓必爭,逐一地圍攻和摧毀敵軍的各個抵抗樞紐和據點。最終,梅利托波爾獲得了解放。

10月12日,華西列夫斯基在格拉西緬科指揮的第二十八集團軍中,他審問了德軍步兵第七十三師步兵第一八六團的一批俘虜。

據俘虜供認,他們這個師是10月5日從克裏米亞調到此地的,在10月10日前一直留作預備隊,駐在梅利托波爾西南20公裏處。

自蘇軍突破梅利托波爾城南的防線後,該師於10月10日傍晚投入戰鬥,以期恢複莫洛奇納亞河上的態勢。

德軍雖然用“斐迪南”式自行火炮來加強該師,但是沒有成效。在這次戰鬥中,德軍損失慘重。華西列夫斯還審問了一名營長。這個營長供稱,在他被俘時,他的部下的340人中,已有280名被蘇軍炮火殺傷。據其他俘虜供認,步兵第三三六師減員更為嚴重,而步兵第一一一師僅在10月20日的一天之內,就傷亡了總兵力的五分之四。

在南方方麵軍攻打梅利托波爾的同時,西南方麵軍恢複攻勢。

10月13日21時50分,蘇德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夜戰行動開始了,參加的有三個集團軍、一個坦克軍和一個機械化軍。22時整,擔任突擊任務的各坦克集群同時打開了前燈,一時間,月夜化作了白晝。坦克衝入敵群,搭載的步兵分隊立即跳下戰車,向德軍猛烈射擊。隨後,各主力部隊全部掩殺上來。

突如其來的蘇軍迅猛攻擊,打得德軍措手不及,等他們明白過來這是強大的夜間攻擊時,多數官兵已經束手就擒成了俘虜。

全部戰鬥隻用了10個小時,到第二天上午8時,紮波羅熱終於被攻克了。除了戰死者之外,守敵全部被俘獲。繳獲的德軍輜重裝備和各種武器彈藥,堆滿了第聶伯河左岸的地域。

至此,從紮波羅熱上至洛耶夫的700公裏長的地段上,蘇軍西南、草原和沃羅涅日三大方麵軍一線展開。不僅第聶伯河左岸德軍用以阻擊的各大屯兵場和戰略要地被全部攻克,而且許多集團軍還乘勝強渡了第聶伯河,並在大河右岸占領了若幹個登陸場。

此外,南方方麵軍還占領了克裏米亞的地峽地區,從而徹底切斷了克裏米亞半島上的敵軍與第聶伯河下遊的聯係。

至此,第聶伯河會戰終於勝利結束了。

決勝烏克蘭戰役

1943年秋天的戰局,以蘇軍的勝利而結束了。到1943年年底,又緊迫地提出了第三個冬季戰局的問題。

在1943年11月至12月間,蘇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總參謀部,每天指揮著前線的進攻戰,同時又忙著製訂即將來臨的冬季各戰役計劃。

12月中旬,為了對冬季戰局下定最後的決心,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他們先在總參謀部討論了所有的基本問題之後,然後來到了大本營。

同以往一樣,參加會議的有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國防委員會委員。經過討論,形成了對冬季進攻的設想:在不同時間和在彼此相距很遠的地段上,先後進行一係列戰略性戰役。

會後,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又在總參謀部工作了好幾天。他們每天都到斯大林那裏去核定計劃的細節和各個方麵軍的訓令。

最高統帥剛批準了訓令,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便根據他的指示,各自返回部隊。

12月21日,華西列夫斯基離開莫斯科,回到了烏克蘭第三方麵軍和烏克蘭第四方麵軍,即原來的西南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朱可夫也回到了原來的沃羅涅日和草原方麵軍,即烏克蘭第一和第二兩個方麵軍。

在1944年初,希特勒在蘇德戰場的南翼部署了一個極大的戰略集團,它們是德國曼施坦因元帥指揮的“南部”集團軍群,包括坦克第四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野戰第八和第六集團軍,以及克萊斯特元帥指揮的“A”集團軍群,包括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德國第十七集團軍、德國第四十四獨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