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讀冉淮舟近作散文(1 / 1)

淮舟從地方調到部隊工作,不久,他就出差到東北和西北,並把旅行所見,寫為散文,陸續在各地報刊發表。淮舟工作勤奮,文筆敏捷,當我看到他這些文章時,心裏是很高興的。以為,他在編輯部工作多年,生活圈子很小,現在有工作的方便,能接觸廣大的天地,這對他從事創作來說,當然是一個很好的轉機。

他的文章,我隻是看了很小的一部分,就我看過的來說,也還有不少不足之處。當然這也是寫這類文章,常常不易避免的。旅行見聞,也可以說是見聞速寫,多少年來,成績雖說很大,也沿襲著一種缺點:就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

因為剛剛到那裏,所遇又都是生疏的人和事。如果是經別人介紹,那就是轉了一道手,材料的真實價值,更差一等。

對人物,接談一兩次,談者言不由衷,聽者掛一漏萬,寫出來的東西,常常與現實生活,距離很大。加上,在進入這一地區之前,缺乏知識準備,例如曆史、地理方麵的;風土人情方麵的;文物古跡方麵的。因為知識不足,在寫作時,就感到局促困難。我們常說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談何容易!有些借調查研究之名,販賣主觀唯心之實,實在不乏其例。

我以為,寫這種文章,不要急於求成。不要見到就寫。

對於人物,對於生活,要多看看,特別是要多想想。對於材料,要有取舍,要舍得剪去那些枝枝蔓蔓。不要倚馬萬言。

離開那裏,回味一下再寫,就會更好一些,更客觀一些。

因為寫這種文章,最容易帶有個人主觀成分。更何況,很長時期,我們對於這種文章,還提倡要有濃重的作者抒發。其實,這是很不可靠的。因為你既是人地兩生,你既是倉促上陣,客觀的把握還很小,主觀的抒情,就更容易落空。

對生活看得準,寫得真,這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有補救之方,那就是多看,多聽,多想。力戒從心所欲,力戒想當然。不要急於求成,不要貪多務得。讓生活和人物的印象,在你的腦海裏沉澱一下,再寫不晚。

每一篇要有一個主題,一個中心。淮舟這次寫的文章中,有些是太鬆散了。

一九八〇年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大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