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日前有西北大學研究生李君來舍下,詢作品何以如此之美。餘告以拙作無可談者,過譽之詞不可信。然感君遠道而來,願將平日想到有關藝術與美之問題,竭誠以告。李君別後,乃就談話時自記提綱,條列為下文。
文、音、美、劇及其他,綜合而稱為藝術。凡是藝術,都應該是美的。藝術與美,可以說是同義語。這種美,包括形象和思想,即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麵,而且必然是統一的,沒有美,則不能稱為藝術。
藝術的美,是生活的再現。因此,生活是美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生活就沒有美。佩生活的美,並不等於藝術的美。
藝術之美,足經過創造的。所以說,既是藝術家就應該是創造美的人。
人稍有知識,即知分妍媸,辨善惡,而美與善連,惡與醜結,不可分割。在理學家講,這是良知;在佛經上講,這叫善知識。藝術上的創造,亦與此相同。
山藝術家的特異功能,不在於反映,而在於創造。不在於揭示眾口之所稱為美者、善者,是在能於事物隱微之處,人所經常見到而不注意之處,再現美、善,於複雜、矛盾的人物性格之中,提煉美、善。
五藝術家所創造之美,一經完成,即非生活中的東西,而成為“人間天上”的東西。曹雪芹所創造之林黛玉,即梅蘭芳亦不能再現之於舞台。但林之形象、性格、語言,又能經常於日常生活之中,芸芸眾生之中,見到其一鱗一爪。此一個性,伴社會生活、曆史演變,而永生。此藝術之可貴,亦藝術之難能也。
必經創造,才能產生藝術之美。凡單純模擬自然、模擬生活、模擬人物、模擬他人之作品,皆不能產生藝術之美,亦不得稱為創作。
七然藝術家必須經過模擬之階段,實即觀察、體驗之階段。天下未有不經過此階段,而成為藝術家者也。觀察愈細,體驗愈深,則其創造成功之可能性愈大,其藝術成就亦愈高。
八任何藝術,都要先求形似,此為初級階段;然後,再求神似。神形兼備,巧奪天工,則為高級階段矣。然非人人皆能達到也。
九人皆知愛美,而藝術家對美的追求、探索,尤其強烈、執著,小同於一般。有的且近狂熱,拚以身命,以求美之發揮。
具備此種為美獻身之狂熱精神者,常常得成為藝術家。
十美不是靜止固定的東西。凡藝術,皆貴玄遠,求其神韻,小尚膠滯。音樂中之高山流水,弦外之音,繞粱三日,皆此義也。藝術家於生活靜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動超逸之想,於塵囂市聲之中,得聞天籟,必能增強其藝術的感染力量。
所謂美學,即研究藝術美之學,不能離開藝術。美學屬於哲學範疇,是哲學一個門類。它不是藝術現象的瑣碎研究,而是探求美在創作實踐中的規律。
十二哲學是藝術的思想基礎,指導力量。凡藝術家,都有他自己的根深蒂固的哲學思想,作為他表現社會,展示人生的基礎。這就是一個藝術家或作家的人生哲學。
尺澤集談美十三作家的人生哲學,非生而知之,乃後天積學習、經曆、體驗而得。有的乃經過人生之~劫而後得之,《紅樓夢》作者是也。雖經一劫,然又不失其赤子之心,反增強其祝福人類、改良社會之熱誠與願望,托爾斯泰是也。即使其哲學思想,並非對症之良藥,然其真誠的無私之心,追求善美之勇,不可忽視。至於其藝術形象之美,婉約曼麗,容光照人,則更不能忽視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