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3)

佛告諸得道果實天眾善男子是月光王已於過去十千劫中龍光王佛法中為四住開士我為八住菩薩今於我前大師子吼如是如是 佛告諸得道果實天眾下第四佛述讚月光久供多佛。文有五段第一發月光本跡。如是如是下第二略述第三從善男子下訖有心得無心得廣述。第四從是以波若功德下訖不可思議。歎波若忘言離著如風空中行。第五從善男子此功德藏訖功德。狹量月光所說與十三法師所說勝劣。第一發跡中有二初告天上得道賢聖眾。二善男子下發月光跡。四住者十地明義即第四炎地八住即第八不動地。師子吼者歎教是了義決定之說。如是下第二略述中二句初述月光所說。第二引佛證誠如是如是者述可之言

如汝所解得真義說不可思議不可度量唯佛與佛乃知斯事善男子其所說十四般若波羅蜜三忍地地上中下三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議 如汝所解者稱其義也。不可思議者無得正觀異名也。不可度量者非二乘下位之境界也。唯佛與佛者第二引佛證誠月光所說。善男子下第三廣述文有四。初略述十四忍二何以故下廣述十四忍功能。三一切眾生下舉空釋成四結無心得。初略述十四忍中所說十四波若者總牒前所說十四忍名十四波若名異體同。下別明十四。言三忍者伏忍中三忍一信二止三堅忍。言地地上中下為三十忍者釋有二義。一就十地各有上中下為三十忍。二就伏忍中習種為下性種名中道種名上。三位各十故成三十忍。前解為正。一切行藏者即是名因藏。一切佛藏是名果藏辨佛果地功德蘊積名藏。即是佛圓覺忍通前十三為十四波若。因果俱證無所得名不可思議

何以故一切諸佛是中生是中滅是中化而無生無滅無化無自無他第一無二非化非不化非相非無相無來無去如虛空故 何以故下第二廣述十四忍功能文有二。初約出用次約悟入。初約出用者諸法本自不生今亦不滅。以因緣故於無分別中為眾生說有生滅。文雲一切諸佛是中生者依忍化現成佛名生。是中滅者滅惑化隱名滅。是中化者依忍化眾生也。次約悟入明無生滅等。文雲無生無滅無化者上來為緣出用說生滅化等諸事。若知生等即無生滅故不假言。恐眾生隨名著相故還點向所說生者名無生。無滅無化等例然。亦得用無生破前生無滅故破前滅無化破前化生也。無自無他者自心不生名不自不見前境故雲無他。亦雲不見自名滅我不見他名滅我所。第一無二者境智俱寂故雲第一無二也。非化非不化者無得正觀居心有時說化為不化有時說不化為化。故雲非化非不化豈得以常人定執消文也。非無相者恐眾生聞悟入之言謂皆無所有故雲非無相。如大品雲無所得得如是得無所得義耳。無來無去者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乃至)無依無得故雲如虛空

一切眾生無生滅無縛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煩惱我人知見受者我所者一切苦受行空故一切法集幻化五陰無含無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法境界空空無相不轉不顛倒不順幻化 一切眾生下第三舉空釋成就中有五子段。一明眾生空從一切苦受下二明法空。從法境界空下三明境空從無三寶下四明凡聖空波若無知下五明知空。初明生空文雲眾生無生滅。眾生本無所得離苦故雲無生無滅。離集故無縛無解無集故非因無苦故非果。以因緣隨俗非不因果眾生假名非無佛性因非無涅槃果。眾生生死名煩惱五陰中生名我。假名行者名人意識名知者。眼識為見者命根不斷名壽者。文雲受者即領違順名受者。於五陰中見我所者明生空竟。第二明法空文雲一切苦受行空故者觀五陰內一切苦皆空。五陰和合名法集以無其實名幻化。五陰本來清淨故雲無含無散。體知五陰即是真如故雲法同法性寂然空故。第三明境空文雲法境界空能觀之心既淨所觀之境亦空故雲境界空。實相門中無相不相故雲空無相。相不能動故雲不轉離惑故以名不顛倒。離解故名不順知諸法空故名幻化

無三寶無聖人無六道如虛空故般若無知無見不行不緣不因不受不得一切照相故行道相斯行道相如虛空故法相如是何可有心得無心得 第四段明凡聖空。無三寶無聖人名聖空無六道名凡空。第五段明智空。文雲波若無知波若名智慧。今言無知者絕於知相故言無知。不可定智慧審波若下諸句例然。無知無見忘於見知也。緣觀並寂故雲不行不緣不受波若名故雲不因不受。內證真如故雲不得一切照相。諸法無所有故雲斯行道相如虛空故。亦雲無分別故同虛空。第四結法相如是。盡皆空者何可有心得無心得也。又雲以離有相故不可有心得。以離無相故不可無心得

是以般若功德不可眾生中行而行不可五陰法中行而行不可境中行而行不可解中行而行是故般若不可思議而一切諸佛菩薩於中行故亦不可思議一切諸如來於幻化無住法中化亦不可思議 是以波若下大段第四明波若忘言離著就中有二。初依空起行第二歎說。就起行中有四句。初明不可得眾生中行而行以生空無所有故。二不可得五陰中行而行以法空無所有故。三不可得境中行而行以境空無所有故。四不可得解中行以而行以知空無所有故。第二歎說中有三。第一是故波若不可思議歎十四波若。二出生三世諸佛不可思議。三知俗虛幻而能化益

善男子此功德藏假使無量恒河沙第十三灌頂開士說是功德百千億分中如王所說如海一渧我今略述分義功德有大利益一切眾生亦為過去來今無量諸如來之所述可三賢十聖讚歎無量是月光王分義功德 善男子下大段第五狹量說中有二。一正狹量第二我今下歎說利益。初就狹量中歎月光所說功德如大海水。十地菩薩說如海一滴。又解不然月光所說如海一滴十地菩薩說如大海水。以是勝故經言灌頂開士說是功德百千億分中王所說如海一滴。不及十地菩薩說如大海。第二利益中有三。初我今下約釋迦所說以明月光說真能益眾生。二去來今下約三世佛述印可。三三賢下約四十賢聖歎月光分義功德挍量竟

善男子是十四法門三世一切眾生一切三乘一切諸佛之所修習未來諸佛亦複如是若一切諸佛菩薩不由此門得薩婆若者無有是處何以故一切諸佛及菩薩無異路故是故一切諸善男子若有人聞諸忍法門信忍止忍堅忍善覺忍離達忍明慧忍炎慧忍勝慧忍法現忍遠達忍等覺忍慧光忍灌頂忍圓覺忍者 善男子是十四法門下大段第五。牒上所說結勸修學就中有三。第一明三世同修顯行要勝。第二若有人聞下歎益勸修。第三時諸眾中有十億下明聞說獲益。就初顯行要勝中文有三。初正明三世同修同說。二若一切諸佛菩薩不由下明上同修同說所以。三何以故下傳釋上同修意以無異道故。若有人聞下第二歎益勸修。就中有二。初更列十四忍名二是人超過下歎經功能初列十四忍名。一信忍謂習種性二止忍謂性種性三堅忍謂道種性四善覺忍謂初地五離達忍謂二地六明慧忍謂三地七炎慧忍謂四地八勝慧忍謂五地九法現忍謂六地十遠達忍謂七地十一等覺忍謂八地十二慧光忍謂九地十三灌頂忍謂第十地十四圓覺忍謂佛地如來萬德

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恒河沙生生苦難入此法門現身得報時諸眾中有十億同名虛空藏海菩薩歡喜法樂各各散華於虛空中變成無量華台上有無量大眾說十四正行十八梵六欲天王亦散寶華各坐虛空台上說十四正行受持讀誦解其義理無量諸鬼神現身修行般若波羅蜜 是人超過下第二明歎經功能第二歎益勸修訖。第三時諸下大眾聞法獲益散華供養文有三。初菩薩歡喜供養十四忍名十四正行。二十八梵天勸喜供養。三無量諸鬼神下明鬼神供養。略不明餘眾供養。言十八梵者初禪有三謂一梵眾二梵輔三大梵。二禪有三一小光二無量光三光音。三禪有三一小淨二遍淨三無量淨。第四禪有九一福生二福愛三廣果此三天凡聖共住四無想天唯外道凡夫住。五無煩六無熱七善現八善可見九色究竟。此五唯那含等聖人住。唯第四禪有色地故雲十八梵不說無色界。言鬼神現身修行者以其過去修敬故令得修行波若。以其毀戒故墮鬼中答第二問明利他行相竟

佛告大王汝先言雲何眾生相可化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眾生識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 第三佛告大王汝先言下答前所化眾生問文有三。第一欲答故牒其問故雲何眾生相可化。第二若以幻化下正答。第三時眾下明得益。就正答中有二。初就悟入以答亦名略答。亦名為無所得以答。文雲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者知身相本自不生。為化眾生故名幻化身。眾生本來不有而今言化者以不有而有故雲見幻化也。知能化所化本來清淨故雲真行化眾生也。眾生識初一念下第二廣答。亦雲約出用答亦雲約俗諦幻有答。文有五。初定是善惡心異木石。第二色名色蓋下出五陰名。第三蓋者下釋名廣解。第四大王下簡凡聖色粗細不同。第五眾生者下明一切法結屬世諦。初雲眾生識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乃至金剛菩薩者解者不同不能具出。今且依經以釋。涅槃經雲如雪山藥如是一味隨其流處有種種味。其藥真味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合譬雲一味者譬佛性。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所謂地獄畜生等。今謂一味者即是無所得不二之真性也。複雲如是一味隨其流處有種種味異者。依無所得真性起有所得妄想。即成無明煩惱起業成六道報也。又大品雲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有。如無所有。是事不知名為無明。實相與無明住地本來無前後。但眾生於無所有中橫起憶想分別長流六道。變迷得解知煩惱本來是涅槃有何初後。故此經雲初一念識支本識解性故異木石耳。文雲生得善生得惡者緣善境界起於識善。此識善則從自性真實善正因所生。複緣善事而起此識則善也。若緣惡境界起於識惡此識惡則從無明熏習生因所生。複緣惡事而起此識則名惡也。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者。此初一念善惡之識熏習之功各生無量善惡習果也

初一念金剛終一念於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成眾生色心是眾生根本色名色蓋心名識蓋想蓋受蓋行蓋蓋者陰覆為用身名積聚 初一念金剛終一念於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此意於生死內既無明緣念念起生滅心也。故雲不可說識此明成眾生因也。成眾生色心者辨果。文雲眾生根本者結初一念識是成眾生本。又解初一念者此明相續之始。此乃無始為始。金剛終一念者若小乘分段終大乘變易終也。色名色蓋下第二略出五陰名。蓋者下第三釋名廣解。蓋者陰覆為用身名積聚假名之身為五陰所成故雲積聚

大王此一色法生無量色眼所得為色耳所得為聲鼻所得為香舌所得為味身所得為觸堅持名地水名潤火名熱輕動名風生五識處名根如是一色一心有不可思議色心 此一色法生無量色者依成實十四種色為色陰。陰蓋眾生不能得出離生死。初明五塵色次明四大色次明五根色。文相甚顯。如是一色下總結色心有不可思議色心

大王凡夫六識粗故得假名青黃方圓等無量假色法聖人六識淨故得實法色香味觸一切實色法眾生者世諦之名也若有若無但生眾生憶念名為世諦 大王凡夫六識下第四簡凡聖色粗細分別。凡夫六識總相聚法故言得假名上青黃。聖人分別四微等故言得實。又雲聖人緣法界六識得真實法也。眾生者世諦之名下第五明眾生一切法屬世諦。文有三初總標一切屬世諦。第二相續假下明三假屬世諦。第三大王下明諸佛賢聖稱境而知皆如幻有結屬世諦。前總中有二。初明一切法皆如空花悉屬世諦。二無佛出世前下明立因緣名字。就前有二。初明眾生若有若無皆如幻化名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