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門亦三。初長行發起。如文。
偈本為二。三句破四種作。第四句總結無苦。問作者應破一切。今何故偏破苦。答如上明之。四作者為因苦則是果。但苦為大患之本。物競求離而不識苦。非但不能離苦。而於苦中更複造苦。是故偏破苦也。四門求苦既爾。四門求樂不苦不樂義並類然。問為破法四作破人四作。答具破二種。若迦旃延流計有法作。犢子等類具計有人法作。又內道執有法四外道計有人四。今具破人法四作也。所言法四者如數人謂。苦有自性則是自作。假緣而生名為他作。自他共合方有苦生名為共作。乃不立無因。而本來有此苦性。即是無因。約成實義無明初念即有行苦。托空而起爾前無因名無因作。外道四作後文自列也。
長行有三。第一正釋偈本明苦非四作。故苦是空。第二外人與論主諍經。執苦是有非是辨空。第三論主答外人申佛經明是苦空。就初文又二。第一正釋偈本苦非四作是故苦空。二引經證明苦是空。初破四作則四為四別。破自作如文。他作亦不然下第二次破他作。又三。初正破。問曰下第二救義。此正是攝論。謂因緣生是依他性。前有自性則分別性也。言依他性者果依於因故也。答曰下第三破救。就破救中又開二別。第一縱緣奪他。二緣他俱奪。今是初既言眾緣雲何是他耶。若是他者雲何名從眾緣耶。複次下第二緣他俱奪。前長行次偈。長行明則此眾緣亦無自性故無眾緣。既無眾緣雲何有他。偈是中論因緣品末有二偈結破。今是第一偈。而言不自在隻是無自性。故無眾緣也。自作他作亦不然下破第三共作。次破無因。文處易知。
如經中說下第二引經證。苦非四作明苦是空。前雖推義恐外不信。故引經證成。問此是小乘經文大乘經耶。答引小乘經。所以引小乘者凡有五義。一者若引大乘經則小乘人聞不信受。故還引小乘。即須生信。二者欲顯執有之徒若不信苦空則俱迷大小故引小破之。三者舉小況大。小乘教中尚明法空況大乘耶。四者引小乘經得內外俱破。論主既破小乘。而小乘人複破外道。如射虎之譬。虎正取鹿。今但射虎便取鹿。虎鹿俱弊也。五者欲顯小乘經密說大也。裸形迦葉問佛等者。其人修於苦行是故裸形。欲求離苦所以問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