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後來,他用自己思考的力量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當人們讚譽他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時,他笑著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對於正在求學的青少年而言,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規範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最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隻有學習一切科學文化的知識,將來才能為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有些青少年隻是機械地死記一些書本上的知識,使自己的大腦成為知識的倉庫,自己從來都沒有經過思考,這樣的做法在學習中是不可取的。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對知識的記憶很重要,但獨立思考才是更重要的。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對學和思的關係所做的最為精辟的論述。學習和思考兩者不可偏廢,特別是在21世紀知識大爆炸的背景下,青少年具備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
如果青少年遇事缺乏思考,智者就會變愚。青少年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是使愚者成為智者的一把金鑰匙;規範自己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是使自己發現新的知識,通向成功之路必備的橋梁。獨立思考的青少年,是一個非常自信的青少年。一個在學習中經常懷疑自己的青少年是不敢懷疑書本的,若青少年不能敢於質疑,其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是不可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的。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博學並不能使人智慧。”隻有在學習和生活中善於獨立思考的青少年,才能開出智慧的花朵。培養自己在學習上獨立思考的意識,其實質就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切知識都要經過自己頭腦的消化。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機械的記憶和模仿是必要的,但最終都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去。在學習中如果不能獨立思考,在學海中隨波蕩舟,人雲亦雲,那樣就會沒有目標,不知飄向何方。
但是,對青少年而言,獨立思考並不是使其胡思亂想,它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假如一些青少年的腦袋裏空空如也,一無所有,那麼任憑其如何獨立思考,也是不會思考出什麼“奇特”的東西來的。完全獨立的“獨立思考”的人們在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人們總是在吸取前人有益遺產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獨立思考,以得出與前輩們多少有所不同的東西來。因此,對於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學習所有對我們有用的知識,從而在此基礎上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如何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有一次,比爾問一個七八歲的女孩:“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女孩很自信地答道:“總統。”全場觀眾嘩然。比爾做了一個滑稽的吃驚狀,然後問:“那你說說看,為什麼美國至今沒有女總統?”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場一片笑聲。比爾問道:“你肯定是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嗎?”女孩不屑地回答:“當然肯定。”比爾意味深長地笑笑,對全場觀眾說:“請投她票的男人舉手。”伴隨著笑聲,有不少男人舉手。比爾得意地說:“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為所動,淡淡地說:“還不到三分之一。”比爾做出不相信又不高興的樣子,對觀眾說道:“請在場的所有男人把手舉起來。”言下之意,不舉手的就不是男人,哪個男人“敢”不舉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們的手一片林立。比爾故作嚴肅地說:“請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舉手,不投的放下手。”
比爾這一招比較厲害,在眾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們把已經舉起的手,再放下來,確實不太容易。這樣一來,雖然仍有人放手下來,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許多。比爾得意洋洋地說道:“怎麼樣?‘總統女士’,這回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沸騰的場麵突然靜了下來,人們要看這個女孩還能說什麼。女孩露出了一絲與童稚不太相稱的輕蔑的笑意:“他們不誠實,他們心裏並不願投我的票。”許多人目瞪口呆。然後是一片掌聲,一片驚歎……
這就是典型的美式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的青少年,就沒有自立性。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呢?
首先,青少年應明白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建立這方麵的意識,產生獨立思考的熱情。由於現行教育製度的缺陷,也許有的科目不需要獨立思考,隻要死記硬背,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無論是哪方麵的知識,隻有在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加以記憶。這樣,青少年才能懂得獨立思考的意義,主動進行獨立思考能力,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其次,青少年應多參加一些進行獨立思考的活動。對於獨立自主、獨立思考的活動,哪怕是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要讓自己多參加。至於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讓老師或同學幫忙解決。不要小看這獨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嚐試”,隻要敢於獨立思考,就說明其是一個不拘泥於現成東西的好學生,這一點是十分可貴的。
最後,青少年要克服自己高不可攀的心理。有些青少年隻要一提起獨立思考,便會直搖頭:“老師講什麼,我們就學什麼;書本上說什麼,我們就背什麼。獨立思考,那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哪有這個本事啊!”的確,科學家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獨立思考也並非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其實,對老師講的有不同意見,經過思考向老師提出來就是一次獨立思考的過程。還有,對書上的習題提出與教師不一樣的解法,在無形中也是一種獨立思考。
因此,青少年應在學習與生活中敢於進行獨立思考,善於進行獨立思考,從而逐步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4在風雨中曆練自己
歌德曾這樣說過:“我一生基本上隻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羅曼羅蘭說:“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記得巴爾紮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即便是成功者和大人物,他們在事業的開頭也往往是以挫折和失敗為開場白的,而且即便日後獲得了成功之後,還經常會碰到挫折,這一點與一般人對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理解並不相同。
逆境出人才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父親的酗酒和母親的早逝,使他從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享受歡樂和愛撫的時候,他卻必須得像大人一樣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並且成功地維持了這個差點陷入破滅的家庭。這是命運賜予他的第一個磨難,但這磨難並沒有擊垮他。
後來,由於家庭的緣故,他青年時期就失意孤獨,而當他在步入創造力鼎盛的中年時,他又患耳疾,雙耳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突然耳聾的打擊更沉重的嗎?貝多芬一生中幾次瀕於崩潰的境地,他在三十二歲時就寫下了的遺囑。但後來,在他還是頑強地戰勝了命運的打擊。他曾經大聲呼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推倒。”即便是在困難重重最痛苦的時候,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堅強鬥誌完成了清明恬靜但雙激昂奮鬥的《第二交響曲》。他一生經曆無數次地挫折與磨難,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傷都被他轉化為歡樂的音符與壯麗的樂章。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交響樂。故而,他後來被人們稱為“交響樂之王”。
音樂家貝多芬的事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逆境出人才。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在通常情況中,經曆過無數次的痛苦失敗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成功出於從錯誤中學習,因為隻要能從失敗中學得經驗,便永不會重蹈覆轍。所以,失敗就如冒險和勝利一般,它也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
當青少年遇到挫折時,應該記住:每一次失敗都是供其再踏上更高一層的階梯。當然,在這途中,我們難免會感到灰心與疲憊,但我們要知道,就像世界重量級冠軍詹姆士·柯比常說的:“你要再戰一回合才能得勝”。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無限的潛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裏,並堅持用它,否則毫無價值。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你要再戰一回合。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對此,作為青少年,決不能低頭,而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理智、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並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克服挫折。應感謝挫折,生活因此而豐富,人生的體驗因此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趨完美。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其實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隻要我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敗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奮起”。
在諸多時候,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塊巨石,青少年隻有利用它,才可在砥礪精神刀鋒的同時開掘生命的金礦,從自信、樂觀、勇敢、誠實、堅韌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