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維曾在大學課堂上做過一個“震撼人心”的實驗,即要求學生假定隻剩一學期的生命,該如何好好把握這最後的學習機會。這個實驗為許多學生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課,通過這番省思學生們有了不少新的感受和發現。他們把時間縮短為一周,從這個角度來檢討自己,並逐日記下心得。結果,有人開始給父母寫信,表達對父母的愛;有人則與感情不睦的手足和好,實在發人深省。其實,青少年,你自己不妨也做一下上述實驗,在心底演述一下,看看你會如何想,如何做。你做哪些重要的事情?如何安排時間完成最多的工作?這些都能幫助你把你最應該做的事情做好。
時間一去不複返,我們要珍惜時間,要和時間賽跑。
時間,它一步步、一程程,從不停歇,永無返回。這如同人的生命曆程,從嬰孩幼兒到青春少年直至壯年老年,決無再回日。台灣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先生,在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和時間賽跑》中,通過奶奶的去世、爸爸的謎語等把時間和人的生命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給人一種非常強烈地感受——我們有限的生命正在隨時間而逝去。而林清玄先生在他有限的一生裏,和時間賽跑,他快跑幾步,受益不淺,取得成功,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人生短暫,生命每一秒都在消失。我們要做的,是在短暫的生命裏尋找永恒。這一永恒,便是知識。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積聚起來便可以有無窮的作用!青少年正處於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時期,有的是青春,有的是理想,有的是奮鬥和拚搏的勇氣,那麼拿出你們的全部力量,思索人生,創造未來,開拓進取!
一個人應該在有生之年,特別是從青少年起,珍惜屬於自己的時間,讓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人生苦短,匆匆幾十年一晃而過,是要碌碌無為,還是頂天立地,全在一念之間。對於青少年來說,唯有把握時間,努力學習,才會在短暫的生命中找到永恒!
4時間就是速度,速度決定成功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有時候,速度就決定了成功。所以,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少年,要把速度的概念根植心中,提高速度,提高成功的幾率。雖然時間的“量”是不會變的,但“質”卻不同,關鍵時刻在於一秒值千金。
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勝利
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對速度的認識方麵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E=MC,這也就是偉大的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能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的平方。雖然是物理學的公式,但它同樣說明了成功學中關於“時間”的一個重要原理。這也就是說人與人在質量、能力(智商)上的差別是很小的,即“M”基本是個“常數”。因此,人發出的能量(成功),就取決於其速度(C)。
時間就是勝利,贏得時間也就贏得了成功。
在一家非常大型的公司裏,急需一位營銷部經理。老板決定從兩位平時表現都非常優秀的員工中選拔。然而通過一番詳細的調查和了解後,發現兩個人水平旗鼓相當,難分高低,老板一時感覺為難,舉棋不定。一天老板正在為這事犯愁,這時一個想法突然閃過他的腦海。他叫秘書和他同進打電話給兩名員工,要他們到他的辦公室來,放下電話,他開始計時。結果發現,兩名員工從同一個辦公室走到他的辦公室裏,一個用了70秒;另一位則用了100秒鍾。於是,老板立刻決定,讓前者擔任營銷部經理。第一位同事是幸運的,僅僅因為30秒的時間,就贏了。其實,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隻是你比別人慢了30秒,而這30秒恰恰就能決定一切!
如今的社會,競爭無處不在。其實,競爭的實質,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內做最好的東西。人人都想要成功,成功也其實很簡單。正如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最多的目標。盛田昭夫說:“如果你每天落後別人半步,一年後就是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後即是十萬八千裏。”質量是“常量”,經過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好以至於難分伯仲;但是時間不同,時間永遠是“變量”:一流的質量可以有很多,而最快的冠軍隻有一個——任何領先,都是時間的領先!我們慢,不是因為我們不快,而是因為對手更快。
在競賽中,以快取勝;在搏擊中,以快打慢;在軍中,以先下手為強。贏得了速度,也就贏得了商機。如今,商戰也已從“大魚吃小魚”的模式變為了“快魚吃慢魚”的形式。跆拳道要求心快、眼快、手快,兩人對決比的就是一個“快”字;中華武學一言以蔽之,百法有百解,唯快無解!大而慢等於弱,小而快可變強,大而快王中王!快就是機會,快就是效率,快就是瞬間的“大”,無數的瞬間構成長久的“強”。
關鍵時刻,速度決定成功
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天當曙光剛剛劃破夜空、太陽剛要升起的時候,就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的時候了。其中一隻羚羊從睡夢中猛然驚醒。“趕快跑!必須跑的快點,再快點。”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獅子吃掉!”於是,起身就跑,向著太陽飛奔而去。就在羚羊醒來的同時,一隻獅子也驚醒了。“趕快跑!必須跑的快點,再快點。”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會被餓死!”於是,起身就跑,也向著太陽飛奔而去。誰快誰就贏,誰快誰生存。
一個是自然界獸中之王,一個是食草的羚羊,等級差異,實力懸殊,但生存卻麵臨同一個問題——如果羚羊快,獅子就餓死;如果獅子快,羚羊就被吃掉。
在我國,成長速度最快的蒙牛公司,就是因為把獅子與羚羊的速度的故事則根植於了每一個蒙牛員工的靈魂深處。特別是麵對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實力的競爭,更是行動速度、效率的競爭。無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這其實並不重要,因為獅子不一定會贏,羚羊也不一定會輸。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如何去贏,即如何利用速度的來提升自己的利益。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是獅子還是羚羊,而是每天太陽出來的時候,你最好努力地、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跑。同樣,作為一名學生,無論你是一般生還是優等生,你都必須努力奮鬥,否則就會退後,就會像速度慢的羚羊一樣被吃掉。
貝爾在研製電話時,另一個叫格雷的也在研究。1876年2月4日這一天,貝爾的電話研究取得了成功,並為之申請了專利,內容就是可以傳送聲音的機器,名稱是“音頻電報”。然而,在貝爾申請專利2小時以後,又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來到的專利司,也打算為自己的研製成果——電話,申請專利,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就是格雷。可是,他卻失敗了,隻因為他比貝爾晚了兩個小時而已。
兩個科學家同時取得突破,但結局卻是有人贏了,有的人卻輸了,差別隻有兩個小時。當然,貝爾和格雷在當時是不知道對方的,但貝爾就因為120分鍾而一舉成名,譽滿天下,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誰快誰贏得機會,誰快誰贏得財富。無論相差隻是01毫米還是01秒鍾——毫厘之差,天淵之別!
關鍵時刻,一秒決勝負。在競技場上,冠軍與亞軍的區別,有時小到是我們的肉眼無法判斷的地步,比如,短跑,第一名與第二名有時相差僅001秒;再如賽馬,第一匹馬與第二匹馬相差僅半個馬鼻子(幾厘米)……但是,雖是這小到不能再上的差別,冠軍與亞軍所獲得的榮譽與財富卻相差天地之遠,全世界人們的目光永遠隻會聚焦在第一名的身上。隻有冠軍才是真正的成功者,除了第一名之外,後麵的全都是輸家。
青少年處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努力學習知識為自己的將來做好充分的準備。人人都渴望成功,然而,在同樣的老師教育下,在同樣的環境下學習,學習是否突出,關鍵在於自己的速率是否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