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與如花的靈魂共舞5
5離家出走——故意賭氣
青少年時期處於成長的困難期和危險期,其中15~18歲這一階段的青少年表現得最為明顯。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由於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會表現出渴望獨立的反叛一麵,你們的內心世界是極度敏感和脆弱的,此時,青少年會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支持。當你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時,在學業的巨大壓力下,就會通過一些極端的手段來釋放心中的抑鬱和不快。比如:離家出走。青少年離家出走的現象給家庭、社會及本人都帶來巨大危害。
解密青少年賭氣心理
據一項調查顯示,存在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占調查對象的256%,超過四分之一。可見青少年離家出走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而青少年離家出走,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得不到父母和老師的理解,心理壓力過大而不能自拔所至。對於青少年負氣離家出走的新聞屢見不鮮。每一個出走事件背後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發人深思。正像盧梭說的那樣教育必須順著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必將產生本性斷傷的結果。
13歲的小陽是家裏最小的孩子,他的上麵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他的母親是個“藥罐子”,父親是個“酒鬼”,家裏一貧如洗。他沒上過一天學,父親稍不如意就對他拳打腳踢,喝醉了還會用扁擔抽他。9歲那年,小陽離家出走到處流浪,先後去過昆明、武漢、長沙等地,一直流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但自從到廣州後,便被一個票販子“收留”,開始替這個票販子到廣州火車站倒賣火車票。因為倒賣假火車票,被廣州火車站派出所民警抓到公安局的受案室裏。一走進到受案室,他就主動掏出身上的20多張假火車票。民警在做筆錄時,問他什麼答什麼,很是流利。但當民警提出要送他回家時,他卻號啕大哭起來:“我就是在外麵凍死、餓死,也不回家。”
小陽由於受家庭的影響,心理上賭氣離家出走。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選擇離家出走,不僅讓父母操心,有些出走的青少年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這都是你們離家出走的危害,既然有危害,那麼是什麼導致青少年的離家出走呢?
1對外麵世界的向往。具有這類想法的青少年,從小被家人溺愛,備受嬌慣,但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教育。你們中的有些人甚至與社會上的不務正業的人交往,為此而不惜離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自由”。
2逃避現實。由於一些青少年生活在對你們身心發展不利的家庭裏,常遭打罵。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學習成績較差,為了免受打罵便一走了之。還有一些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是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學習壓力,或者是升學壓力,而選擇離開。
3為了報複父母。因受到或自認為受到家長的不公平對待,就用離家出走進行報複。雖然你們一般不會走得太遠。當暗中窺視父母東尋西找的狼狽相時,還會幸災樂禍、得意洋洋。
4盲目跟從。出於好奇心,或輕信別人的話,輕率出走。具有這類心理的青少年比較單純,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行為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後悔莫及。
做到不賭氣,從這裏開始
所謂離家出走是指青少年在沒有得到父母或其他親人允許的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離開家庭故意隱瞞其去向的行為。據有關人士調查,青少年離家出走的現象處於猛增不減的狀態,這種不良現象讓很多的家庭和學校束手無策,也成了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
某市初三的一名學生,平時也不學習,在家裏一有空就學打坐,還經常讓爸爸媽媽幫他看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冒火,掌下是否有生風。時間長了他見自己的功夫不見長進,於是,趁父母不在家,他就偷拿了家裏2000多元錢,離家出走獨自去少林寺學武。因為他不知道路,費了好長時間才找到一所武校。但是他身的錢已經花完了,當父母找到他時,他已經因為饑餓過度而躺在醫院裏了。
從以上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離家出走的行為是各有差異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學校環境和不同的性格特征等都是有可能離家出走的。總體來說,青少年離家出走對其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很多青少年離家出走,不僅荒廢了自己的學業而且還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有的甚至傷殘。據調查,各國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有不少被非法分子割去了生殖器或腎髒等器官,造成你們終生殘疾,使其終生痛苦不堪,最終把自己逼上絕路。還有些青少年離家出走後四處流浪,在生活上無依無靠,經常饑一頓飽一頓的。
6逃學——不受“約束”的心理
據有關人士調查顯示,學校裏的逃學現象越來越嚴重,其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心理上缺乏“約束”,太自我狂妄。對於多次逃學的青少年來說,一旦養成習慣性逃學,將與集體相隔疏遠,與老師和同學相抵觸,甚至與違法犯罪行為相關。
逃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來分析,它並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生,便會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解析逃學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般來說,產生逃學心理的青少年有如下幾個特點:對各科學習失去興趣而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課堂上;自認為學習完全是被動地混日子等文憑;學習不努力且對成績毫不在乎等。因為青春期是青少年易產生輕狂心理的時期,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不夠,造成逃學行為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