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唐詩名句的故事11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原作】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麵,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隻是走踆踆。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今屬河南)。杜審言之孫。自幼好學,知識淵博,頗有政治抱負。開元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今屬陝西)將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有較深的認識。靠獻賦始得官。及安祿山軍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複後,隨肅宗還京,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往秦州、同穀。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說死於耒陽。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許多優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曆史過程,故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皆為人傳誦。但有些作品也存在著較濃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
【故事】
這是唐玄宗天寶七年(748),杜甫客居長安十年後寫下的詩篇。這類詩文,在一般人寫來,可能會貶低自己,一副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氣,但杜甫這首詩卻充滿了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氣概,吐出了長期壓抑心頭的積鬱,寫出了封建統治者壓製人才的憤怒心情。
杜甫從小讀書就非常刻苦,7歲時就熟讀許多曆代名家的名作,有的甚至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並寫出了題為《鳳凰》的詩。他的許多詩都受到當時一些著名詩人的表揚。平日裏,他對書總是愛如珍寶,一本接一本地讀,常常為書著迷,忘記了吃飯和休息。日子一長,書都翻爛了,所以詩中所言也是他的切身體會。
杜甫24歲,在洛陽應進士考試落榜,就一直在長安寫詩長達十三年,這期間,他尋求功名到處受阻,青少年時期的壯誌,已化為滿腔牢騷悲憤,為了抒發淒愴惆悵之情,於是揮筆寫了《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首詩中的名句。
【賞析】
這兩句詩是用來勉勵別人,隻要多多地讀書,腦海中寫文章的靈感會自然增多,這樣就會寫出好文章來。實際上,著名的詩人都是刻苦讀書的。如李白、白居易、李清照等名家,從他們的皇皇名作中是很難找出他們究竟讀了多少書籍的,然而正由於他們“讀書破萬卷”,把書的內容透徹地理解了,消化了,才能“下筆如有神”,很少露出痕跡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出典】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省永濟西)人。開元九年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官至尚書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維的名和字都取自《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他一生過著亦官亦隱亦居士的生活。安祿山陷兩京後,王維曾受偽官,是政治上的失節。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麵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邊塞詩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調,抒發將士為保衛疆土而獻身的英雄氣概。他的山水詩,繼承了謝靈運的傳統,卻沒有謝的晦澀堆砌的缺點,變化多彩,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描寫了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色,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故事】
唐代詩人王維多才多藝,不僅能詩善畫,而且彈得一手好琵琶。岐王愛好音樂,非常喜歡聽王維彈奏的曲子。開元十九年(731),王維準備參加京城的科舉考試,岐王悄悄地對他說:“聽說皇上的九公主過幾天要在宮裏設宴,這對你可是個好機會啊!到時你挑幾首好詩帶著,裝扮成宮廷樂師,我領你進去碰碰運氣。”王維回去後,就抄了幾首自己的詩作,又精心趕作了一首新的琵琶曲。
這一天,王維手抱琵琶,懷揣詩卷,隨岐王來到宮裏。宴會開始後,幾位有名的藝人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戲。輪到王維獨奏了,一曲《鬱輪袍》,如行雲流水一般,使在座的賓客都聽得如癡如醉。公主高興地對岐王道:“這位新來的樂師,真是一個奇才!”岐王哈哈笑著說:“其實他並不是宮裏的樂師啊!”王維不失時機地向公主呈上詩卷。公主一首一首地讀著,當她讀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抒發了遊子在異鄉懷念親人的感情,公主的心一下子被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