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3)

據稱早在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環球航行中,曾在美洲沿岸意外地發現“相當於8個正常人身高”的印第安人在跳舞,假如以15米為正常人高度的話,這些跳舞者起碼有13米高。

在斯裏蘭卡的亞當峰峰頂,人們還發現長達15米、寬08米的巨人足跡。為此,當地的佛教徒、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均視之為“聖跡”,並不辭勞苦地攀登峰頂,對之頂禮膜拜。

1921年10月8日,沈陽的《盛京時報》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罕見現象。因為上麵有一則驚人的消息:日前,北京西城大明濠一帶正在改建公路,開掘暗溝。在下岡40號民家牆根下,施工人員挖出巨人骨骸8具,每具骨骸長達267米,頭大如牛。

“火球”怪人

1952年9月,美國弗吉尼亞地區一個小村莊的一群孩子發現一個怪物從村後麵的樹林裏走出來,它很像一個鮮紅的大球。孩子們報告了當地的憲兵隊,憲兵隊派人同孩子們一道到樹林裏去搜查。果然找到了那個怪物,它身高約4米,身體與人體相似,它穿著衣服,像是用橡膠一類材料做的。頭上還戴著防護帽子,麵孔呈紅色,兩隻大眼睛呈橘黃色。從它身上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這個怪物像是在地麵上移動,而不是在走動。孩子們見此情景,嚇得四處逃竄,連憲兵帶去的狗也嚇得跑開了。

他們跑回去用電話報告了縣長,等縣長再派人到那森林裏尋找時,已經找不到“怪物”了。但那股難聞的氣味仍未消散,並且還留下了一些難以解釋的痕跡,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空氣中移動似的。

野人與藏人的婚姻

60年代末的一天中午,在西藏尼澤河畔的林芝縣布久村,一個叫強巴的男子漢,吃過午飯後上山砍柴。太陽快要下山時,他在山坡上燒起火烤羊肉吃,羊肉剛掛上,突然,不知從何處來了一個“納米”(即藏語:森林“野人”),抱起他就跑,把他關在一個高山岩洞裏。那是個雌“野人”,逼著他做“丈夫”。

強巴這個“野人妻子”,白天出洞找吃的,回洞時總帶回來許多的野果、野菜、竹筍和野獸肉,哄著強巴吃,晚上就硬抱著強巴睡覺。

過了兩年,強巴的“野人妻子”生下一個小“野人”娃娃,他們一家相處十分和睦。母“野人”對自己的“丈夫”也放心多了,可強巴總是惦記著山下的家。後來,強巴心生一計,他把“野人”帶回來的牛羊毛撚成粗繩子,又把洞裏的一張犛牛皮用薄石片劃或好幾張,用其中兩張包住自己的腳。他的“野人妻子”學著他,也把牛皮往自己的腳上包呀,裹呀,紮得還挺結實。過了兩天,強巴走出洞口把毛繩溜往山下,他抓著繩子一下就溜下了山。

他的“妻子”一看丈夫跑了,也順毛繩溜下山坡追趕,然而包在它腳上的牛皮一跑就滑倒。眼看“丈夫”跑遠了,它氣得大哭大叫起來,那哭叫聲可怕極了。它回到洞裏捉出小“野人”撕成兩瓣,扔到岩洞下麵,小“野人”的慘叫極像母“野人”的哭叫聲。

強巴拚命地逃,終於跑回了村子,這時的他已經頭發花白,臉色蠟黃,身上還長出很多細毛,比正常人的長一倍多。

孤身戰“野人”

有一位曾與“野人”孤身周旋的勇士。他叫耐穹,藏族,今年40餘歲,藏南定日縣陳塘村生產委員會的委員。

1968年,他打獵走到定日縣卡達區的“盧俄瑪(羊尾洞)”的附近,山腰有一個可供四五人住宿的洞穴。天色已晚,他吃罷幹糧,就在洞中挨著篝火和衣而臥。

午夜時分,他被怪叫聲驚醒。隻見一個直立在洞口小徑上的怪物,用石塊不斷向他砸來,一邊還發出怪叫以示威脅。

這是一個絕非猿猴、狗熊之類的“野人”,它全身毛發呈灰白色,雙目炯炯有神,火光輝映之下,看得格外清楚。

洞上方似乎也扔來了石塊,樹木被搖得嘩嘩作響,與樹枝斷裂聲交織一片,如天崩地裂,看來野人不止一個。

原來這洞穴是“野人”居住的家,所以表示出對“侵入者”的憤怒。怎麼對付那飛擲的石塊發出的“抗議”?唯一有效的辦法是火!

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周旋,這場用“火”與“石”進行的戰爭才結束,一場“侵入”與“反侵入”的風波平息。天色漸白,野人們退走了。

滄源野人

雲南滄源猛來鄉四永小學佤族教師李應昌槍法很準,是個著名的獵手。1980年春節後,村裏組織集體狩獵,他打死了一個奇異的動物。人們走過去一看,大吃一驚,因為眼前的死者並不是一般的野人,卻是一個非常類似老頭子的人形動物,頭發很長,渾身毛發灰黑色,個子較高,約15米左右,臉白,有前額,眼大,眉脊和顴骨突出,鼻和嘴部稍凸,牙潔白整齊,有雙肩,胸扁平,腰粗壯,無尾,屬雄性,生殖器與人的相似,估計約有40公斤重。

因為這個獵物的肉特腥臭,李應昌隻好將肉曬成幹,經過一年左右才逐漸吃完,僅留下頜骨、左掌做紀念,留下腦髓做藥。1982年因工作調動,他又將下頜骨連同其他獸頭一並燒毀。

1984年1月以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動物研究所、上海華東師大、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單位的專家鑒定了留下的左掌標本,一致確定為合趾猿。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教授在鑒定書中指出:“過去在我國沒有合趾長臂猿的記錄,這次發現了它的腳,就是很大的成績,值得讚賞。”

合趾猿是各種長臂猿中最大的類人猿,原發現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中國尚無記錄,此次在我國是首次發現。該標本的主要特征是趾尖呈菱狀球形,趾細長,大趾粗壯發達,對掌,趾甲尖而上翹,二、三、四、五趾短於長臂猿,第二、三趾的第一關節有皮膜相連。由於合趾猿個體頗為高大,形象又與人極其相似,因而當地部分群眾就把它誤認為“野人”了。

麵白的“野人”

在1982年8月,班列佤族社員包老大用鐵夾活捉了一個“古”,在家裏飼養了兩個多月,10月因傷勢嚴重“古”死了。死前,主人把它關在一個鐵籠子裏。

其實這種佤族稱為“古”的奇異動物既不同於猴類,也不同於一般的猩猩。其貌酷似老人,麵白,有額和下頦,眉骨、顴骨和嘴部稍突出,個頭高大,約14米左右,毛發灰黑,長及肩,手、腳已基本分工,似人,看不到尾,隻有一寸左右的無毛肉團,似一種尾巴蛻化形式。有喜、怒、哀、樂和怕羞的表情。另據當地著名獵手田尼塊告知,他曾於近年內捕獲過3個“古”,有雌的,有雄的,有大的,也有小的,並在森林中作過詳細的觀察。“古”除上述特征外,它還會到河裏捉魚、抓螃蟹,會搬動樹幹、捉土蠶,七八十個群居,基本生活於地麵,也會爬樹,但不能跳躍。有極強的集體感,相互關照,若同伴不幸被擊傷,就集體幫助轉移。若被擊斃,則一同把它背到隱蔽地,剜土掩埋,實行“土葬”,兩性關係固定、隱蔽等等。這些都說明,“古”是一種我們現在還未知的類人動物,或者是其他未知的靈長類?這都有待於科學家深入地考察,才能得出定論。

山中遇“野人”

衛刀勵,男,佤族,幼失父母,因生活無著,從小投靠鄉親,被他人收養。大約是1954年盛夏的一天上午,他背著一個大麻布袋,到原始森林采集飼料葉。那時剛好太陽出山不久,但山林中依然陰森森的,十六七歲的衛刀勵在一棵飼料樹下站住,伸手攀摘葉子。他剛把第一把飼料葉裝進布袋裏,突然一個家夥從背後把他戴在頭上的線帽搶了去,他出於本能地反應,猛地回頭一把從那家夥的手中奪了回來,順手放進麻布口袋中。待他抬頭一看,嚇呆了,因為站在他麵前的不是人,而是平時聽別人經常講起的“野人”。隻見“野人”的身材比他略高,全身裸體,長毛,隻是背上披著一塊破布。毛發棕紅色,頭發長過肩。而且是一雌性,乳房較長,臉形酷似人,隻是眉骨、顴骨和嘴部稍凸,臉的皮膚呈黑紅色,兩頰較鮮豔,似演員化過妝一般。使他印象最深也最恐懼的是“野人”的那雙眼睛。據衛刀勵說,其眼球發藍,有光澤,就像貓的眼睛一樣。刹那間,他看到這一切後,不由自主地調頭就往回跑,一口氣跑了六七千米,待他回到家裏倒在床上,已嚇得不省人事,直到傍晚才蘇醒過來,這才把早上遭遇“野人”的經過,一一講述給親友們聽。

“野人”夜闖民宅

1982年8月30日,佤族中年男子胡德禮和兒子在裏屋休息。大約淩晨5時多鍾,突然而來的響聲使他從睡夢中驚醒,又聽到撥了幾下門閂後,一個家夥匆匆走進家來,頓時聽到竹樓發出咋嚓哢嚓重重的腳步聲。胡德禮立刻翻身起床,左手拿電筒,右手從枕頭下抽出匕首,迅速追了出去。看見一個高大的全身長毛的裸體女人向門外跑去。追至門口,它已逃之夭夭,看家狗還好好地側臥在門口。胡用電筒一照,狗既沒有受傷,又沒有跑掉,為什麼有人進家,狗不叫不咬呢?他感到十分奇怪。

天蒙蒙亮的時候,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又把他驚醒了。當胡德禮坐立起來去拿電筒的時候,隻見一個高大的雌性“野人”站在內屋,呲牙咧嘴,伸開雙臂直向胡德禮撲來。胡用盡全身力氣,一拳向“野人”打去,正打在“野人”的腹部。胡又從枕頭下抽刀,準備和“野人”拚搏之時,“野人”才倉皇逃走,胡一直追到門口才停步。據他回憶,“野人”是個雌的,乳房很大,個子也很高,頭部到達竹笆頂,經調查時測量竹笆高215米,說明“野人”也達兩米左右。頭發灰黑色,長及臂部,身上的毛較稀疏。“野人”咧嘴時,胡看見其牙較大,約一般人手指那麼寬,而且鼻高,眉骨和顴骨部較突出。

被活捉的野人

1922年,房縣保安團從南山上捉來一個紅毛野人。野人被粗鐵鏈捆著,關在一個半人高的木籠子裏,由四個人抬著。它身高約18米,全身是毛,毛呈棕色,毛根發紅。手腳都比人長,手指、腳趾也比人的長。半彎腰,臉帶猴相,眼、鼻像猩猩。後來野人被捆在一棵大樹上,供人們觀看。最後野人被押送到了襄陽。

1942年,國民黨75軍從房縣和興山交界的皇界押下一雄一雌兩個野人來。那兩個野人身上、膀上、腳上都捆著鐵鏈,它們頭上的紅毛披到肩,頭比人頭大,臉長些,臉上有毛,嘴比人的大些,手比人手長,手和腳都有毛。耳朵也比人的大些。它們都有2米高,公的走在前頭,眼裏還流著淚水,母的在後頭。它們一步能走很遠,有人拿玉米棒給它們吃,它們伸手就接。據說這對野人是當地一個農民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