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6(2 / 3)

愛倫在發言的時候,順水推舟地接著托克爾的話向下論道:“同胞們,托克爾將軍說得不錯,他確實在那次戰爭中立下了奇功。我當時是他手下一個無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還不算,正當他在樹叢中安睡時,我還拿了武器,站在荒野上,飽嚐了寒風冷露的味兒來保護他。凡身為將軍,睡覺時需要哨兵守衛的,請選舉托克爾將軍;如果不是,請投愛倫一票。”

愛倫沒有逃避戰爭這一話題,也沒有與托克爾將軍針鋒相對,而是沿著他的思路向前推了一點:將軍雖然辛苦,總還可以在樹叢中安睡,而自己則要放哨保衛他。其角度顯得巧而刁,新而奇。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要想避實就虛,反駁的角度十分重要,既要選得準,又要選得巧。隻有選得準,才能抓住辯論的真正本質特征,使反駁具有最佳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隻有選得巧,才能劍出偏鋒,出奇製勝。

當然,並非所有的對抗例證全都存在著漏洞,更多情況下,辯敵的對抗是嚴謹縝密、毫厘不爽的。這個時候,避開對抗的衝擊力,從側麵突發反問進行“強攻”,是行之有效的反對抗技法之一。但這個反問必須直接攻向對方的立論點,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則就會影響反對抗的力度。我們再來看一段關於“治愚比治貧更重要”的辯論中的辯調:

正方:中國作家寫了《愚昧比貧窮更可怕》,說明了治愚比治貧更重要,可見對方同學似乎是沒有看這本書呀!

反方:中國政府也曾說,生存權與溫飽權為人的第一權利。對方如何回答?

在這一組對抗中,辯論雙方都選取了權威言論作為例證。權威能製造不容置疑、無以反駁的特殊效應。正方在不可能正麵向權威發起攻勢的情況下,突然反問道:如果治愚不比治貧更重要,為什麼中國人說“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

俗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約定俗成的語言精華,它具有言簡意賅、說理透徹、通俗易懂等特點,正方在這裏引用俗語再一次證明了己方的觀點是十分明智的,其力之勁猛,一步到位,收到了相當可觀的反對效果。

由此可見,廣泛收集有分量的材料支撐己方觀點,一方麵可以避免辯論的空洞化,另一方麵更能在關鍵時刻加強辯論的說服力度,從而使自己出奇製勝。因此,在辯論賽中,在聽完對方發言,明白對方的觀點後,要善於抓住對方觀點中的要害問題,避實就虛,一攻到底,從理論上徹底把對方擊敗。

1959年7月,美國總統尼克鬆即將出訪蘇聯,在他臨行之前,美國的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在雙方會晤的時候,赫魯曉夫言辭激烈地抨擊了這個決議,宣稱這是嚴重的挑釁,是愚蠢的、威脅性的決議。他在桌上亂敲,並怒容滿麵地嚷道:“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出來的糞,沒有什麼東西比這玩意兒更臭了。”尼克鬆從為他準備的背景材料中得知,赫魯曉夫年輕的時候曾當過豬倌,隨後,他逼視著赫魯曉夫的眼睛,用交談的口氣回敬道:“恐怕主席弄錯了,有一種東西比馬糞還臭,那就是豬糞。”赫魯曉夫欲怒不能,突然笑起來:“在這一點上,也許你是對的,現在我們是不是該談別的問題呢?”

尼克鬆克製、冷靜,卻不失禮儀。表情上神態自若,實際上卻暗露鋒芒,避實就虛,攻其不意且擊中要害,反擊力極強,說得赫魯曉夫不免極其尷尬,隻得轉移話題,談論別的事情。

在辯論中,采用避實就虛的攻擊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運用這種技法需要注意:

第一,攻擊目標要單一。辯論的規則決定辯論的時間有限,因此,不能四麵出擊而應擇其要害,強烈攻擊,形成壓倒對方的優勢。

第二,集中火力猛攻薄弱環節。

第三,速戰速決,不能戀戰,在攻擊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後,應盡快轉移戰場,不能在一點上糾纏不清,以防言多語失。

在麵對敵人咄咄逼人的攻勢時,要想方設法,避開對方論證中堅實而有力的那部分內容,然而巧抓對方的薄弱環節或者對論述中的失誤與漏洞進行攻擊。如此一來,你就能在辯論中穩操勝券。第三章口才的實用技巧

一、伶牙俐齒

人生是談判的藝術——你整天都在談判,不僅是為工作,還要與你遇到的各式人物進行談判,如與你的老板、雇員等。無論是重大的國際談判還是日常生活談判,獲得成功的技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口才。口才越好,為自己創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擁有伶牙俐齒般的口才將讓你在談判中穩操勝券。

1如欲擒之,必先縱之

曾有一位拳擊運動員,在前次比賽中被對手擊敗,他決心要雪恥奪回桂冠。

在以後的一次比賽前,這個拳擊運動員與前一次比賽的冠軍同時出現在記者招待會上。這個運動員麵戴口罩,穿著大外套,沒有記者采訪他,以為他身患感冒,力不勝任。正相反,冠軍卻身體強壯,精力充沛,一派信心十足之勢,比賽之前,自認為勝利已經在握。

然而,正式比賽時,被擊倒的卻是前次的冠軍,人們大為驚詫。這個運動員使了個欲擒先縱的花招,故意在記者招待會上打扮成那副狼狽相,使對方產生輕敵之念,然後伺機將對手擊倒。同樣,在商務談判過程中,對手也可能憑借自己占有優勢的實力,盛氣淩人,向你步步緊逼。此時,你不妨用一用拳擊手這一招,先百般忍耐,使對手產生驕傲的情緒,然後抓住有利時機,反守為攻,使對方的企圖難以得逞。

有位先生走進西部航空公司的售票廳,對售票小姐說:“我要兩張舊金山的機票。”

“你是美國印第安人嗎?”

“不是。你問這幹嗎?”

“那太遺憾了,先生,如果您是印第安人並在清晨4點啟程,又在次日清晨返回的話,我們可以給您30%的減價優待,但現在隻剩下8%了。”

“啊,我的上帝,請問你們還有其他優惠條件嗎?”

“嗯,如果您已經結婚50年以上沒有離婚,並且是去參加您的結婚紀念活動的話,我們給您減價20%。”

“這對我不合適,還有嗎?”

“哎呀,您太太還不到60歲吧?如果還不到60歲,且你們又不趕在周末旅行,那麼可以享受20%的優惠價。”

“可我們非得在周末才有空呀?”

“嗯,別灰心,請問您和您夫人中有當學生的嗎?如果你們有在上大學的,且又在星期五(因耶穌在星期五遇難而被視為不祥日子)乘飛機,我們給您45%減價優惠。”

“我的天,差不多便宜一半啊!可惜我早兩年念完大學了。這樣吧!小姐,您還是不要給我優惠了吧,謝謝您介紹。”

你看,麵對如此名目繁多而富有幽默色彩的優惠條件,這位乘客最後雖沒有得到優惠,卻也心滿意足地買下機票。

打折促銷常常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而對於商家來說,並不總能確保自己的利潤,麵對這種情況,聰明的銷售人員就采用了“欲擒之,故縱之”的特殊銷售方法,讓這位顧客不得不買自己的東西。

在商業談判中,以拒絕與對方成交的方法來達到與對方成交的目的,往往會見奇效。有時候你的對手是這樣一種人,當他覺得你有求於他的時候,他就會得寸進尺,企圖占你一個大便宜,對這種人,你就可以嚐試用欲擒故縱的招數來贏得談判的勝利。有這樣一個例子:

1993年初,天津一家家用電器生產廠一種必須從日本進口的零件庫存告罄,僅夠維持一個多星期的生產了,可是在這之前與該廠一直合作得很好的那家日商已數次延遲發貨,並傳來信息:由於彙率及國際市場的行情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必須提高這種零件的價格,否則,將不能保證按時發貨,甚至中斷合作。

就這樣,一場艱苦的談判就開始了。天津廠家的談判代表采取了誠心誠意的讓步策略以打動對方,贏得繼續合作,但那位日商卻得寸進尺,一再堅持地提出提價幅度。中方代表又提出了再讓第二步的方案,那位日商卻不知見好就收,相反,態度進一步強硬,極其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