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剛到一所新的學校,一切都是那麼陌生、新奇,他們往往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習慣學校紀律的約束,再加上他們調皮好動的特點,往往會違反一些紀律,做錯一些事情。教師在抓好學生的課堂常規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以正麵教育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教材活動性強,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緊密聯係生活實際。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
在教學中,教師緊密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如教學統計時,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如調查班裏同學喜歡吃的水果,男女同學的人數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調查的方法,並體會統計的必要性。開展競賽、遊戲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氣氛。
基於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引進競賽、遊戲活動,學生積極性高,效果好。寓教於樂。尤其對那些學困生運用表揚鼓勵的方法,加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
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充滿樂趣的。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就由原來的強製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在數學教學中使用遊戲提高教學時的應用性與有效性,這一課題教師在不斷的探索與總結中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成形,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5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參與學習過程,探求、內化新知識,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的。筆者現淺談遊戲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作用和意義:
一、遊戲法教學,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求知氛圍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強,在注意力方麵往往是無意注意多於有意注意。遊戲法教學正是充分利用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歡樂的遊戲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在輕鬆愉快氛圍中學到新知識。如學習“分類”的知識,對初入學的學生來說,“分類”這個概念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通過“給小動物找家”、“找一找學具”、“把蔬菜送進食堂”、“把水果放進果盤中”等遊戲,引導啟發學生把同一類的物品歸在一起,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情調,讓學生始終被愉悅的特殊的氣氛所陶冶、感染。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了分類的含意,學會了分類的方法。
二、遊戲法教學,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孩子們善於形象記憶,而邏輯推理能力較弱。教師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采用遊戲法教學能使學生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例如,一年級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教學,教師通過遊戲來幫助孩子們理解進位加法的規律,以達到舉一反三之目的。教學9加幾、8加幾時,教師都用小棒遊戲“湊10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分、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中,抽象出20以內進位加的方法就是“分少的,湊大的,少的剩幾就得十幾”的規律。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一規律,再學習7加幾、6加幾等知識時,就能水到渠成,化難為易了。
三、遊戲法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知識時,因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元、角、分有所接觸,往往不能引起學習的興趣。據此,教師可組織“爭當優秀售貨員”的遊戲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動手選商品,動腦算總價,動口回答應付款或剩餘數,變枯燥乏味的簡單貨幣的化聚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積極性高。又如,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時,可采用為學生園小朋友分食品,為學校分圖書等“分物”遊戲,幫助孩子建立餘數的概念,正確理解餘數的意義。學習圖形的認識時,采用“圖形捉迷藏”,使學生動手摸圖形、動腦想圖形特征、動口說圖形名稱,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並較深刻地掌握圖形各自的特征。通過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更牢固,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