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學校財務計劃

學校財務計劃的意義及作用

綜合財務計劃是學校財務管理的一項重大改革,是現階段學校財務管理麵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

學校的資金活動,除了具有一般行政事業單位的共性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事業規模和資金流動量都比較大,結構又比較複雜。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學校並不是單純的教學、科研單位。它幾乎是囊括工、農、兵、商,生、老、病、死,同時還是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各類成人教育的小體係。這就促使我們對學校的經費籌措和使用要實行綜合平衡。隻有從財力上綜合考慮,才能維持這個“小社會”、小體係的平衡,才能保證教學、科研工作有秩序地進行。隻有實行綜合財務計劃,才能適應這種綜合性的特點。而學校目前的各類單項財務計劃都沒有反映出這種特點。

我國目前的經濟體製改革正處在新舊交替的時期,教育體製的改革也在逐漸深入,學校的招生計劃由單一的國家計劃發展為以國家任務為主,包括委托辦學、自費就讀等為輔的多層次辦學。學校的資金來源也由財政撥款的單形式,發展為多渠道籌集資金。這種資金來源的新格局,使學校財務管理成為一個複雜的多元的經濟關係的網絡體係。組織好這套網絡,才能綱舉目張,增強學校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僅僅編製國家撥款部分的事業費年度預算已不能適應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難以對各項資金的來源及運用進行有效的計劃管理,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綜合財務計劃。

實施綜合財務計劃,決不是單純地編一份綜合的資金收支情況表,它具有多方麵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是提高資金利用率,對學校各項資金真正實行統籌安排。

學校一向注重預算經費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財務規章製度的管理辦法,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對預算外的資金則缺乏嚴密的管理製度,很少納入學校的總體財務來精心規劃,統籌安排。

學校實施綜合財務計劃,把預算內、外的資金看做是“一盤棋”上的各個組成部分,這就可以統籌安排、調劑餘缺、保證急需、綜合平衡。這是國家教委和財政部進一步擴大學校自主權的重大措施,也是加強學校財務管理的重要步驟。

(2)是促進開源節流,積極地求得學校財務收支的綜合平衡。

實施綜合財務計劃要求考慮和分析各項資金的來源與流向是否合理,是否正確。它不僅僅是開支計劃,而是包括收入與支出的完整的、全麵的綜合平衡的計劃。

注意開源,同時更要注意節流。一個學校有一個學校的全局,隻有從全局出發,才能恰當地分清遲早、多少、先後、緩急,才能厲行節約,才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綜合財務計劃的優越性也就在這綜合性上。

(3)是加強宏觀控製,有利於對學校開展全麵的財務監督。

綜合財務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要實現全麵的宏觀控製,使學校的事業計劃與財力計劃達到綜合平衡。它和學校的預算計劃不同,包括學校預算內外各方麵的資金,並對其進行統籌安排,從而能夠更為全麵地反映整個學校的事業和資金需要情況,有計劃地規劃資金的來源和使用,實現對各項資金的宏觀控製和計劃管理的要求。

由於曆史的原因,以及對改革開放的準備不足,學校的財務、會計機構並沒有完全擔負起全麵反映與監督本單位財務活動、會計事項的職能。特別是對頂算外資金更缺乏嚴密的監督。通過綜合財務計劃的實施,進行宏觀控製,就能更好地指導微觀活動,切實有效地開展對學校的全麵財務監督、履行財務管理的職責,維護學校的經濟秩序,保證學校各項事業、各個單位步調一致、協調發展。

學校綜合財務計劃的內容和特點

學校的單位預算反映一定對期內學校的預算資金的來源和運用的情況。學校現在仍然基本上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學校的單位預算(計劃)應當與國家預算同步,按年度編報。而學校的綜合財務計劃,則是反映學校全部財務情況的財務收支計劃,是高度概括反映學校全部財力的綜合平衡計劃。

(1)綜合財務計劃的內容。

學校的綜合財務計劃,應是包括學校經過綜合平衡以後的全部資金來源和資金動用的財務收支計劃。

一定的資金來源必然表現為一定的資金占用。因此,學校的綜合財務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各項收入及開支的財務計劃。這裏有教育事業費預算、科學事業費預算、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科技三項費用收支計劃、代管經費收支計劃、委托培養經費收支計劃、特種資金收支計劃、學校基金收支計劃、附屬事業單位收支計劃、校辦工廠和出版社財務收支計劃、經濟承包單位財務收支計劃、借貸資金收支計劃、外彙收支計劃、其他資金收支計劃等等。在這一係列財務收支計劃的基礎上經過彙總、調劑、綜合平衡才能編製出反映學校年度資金收支全貌的財務計劃。

(2)綜合財務計劃的特點。

綜合性。綜合不是簡單的彙總。綜合就是要把各部分歸納、調整,使之成為統一的整體。它要從學校的全局出發分析、考察,使各個局部配合全局、服從全局,從而使學校的各個局部平衡、協調地得到發展,不使偏廢也不搞平均,實現學校總體財務的平衡,保證教學、科研持續、穩定地發展,有步驟地自覺地去實現學校的總體規劃。

統籌性。綜合既然要歸納、要調整,它必然要實行統籌管理。綜合財務計劃和單位預算不同,現行的學校的單位預算一般隻對國家撥付的預算、資金進行計劃,而綜合財務計劃的內容和範圍大大超過了單位預算(計劃),實施綜合財務計劃就是要對學校預算內外的各項資金,進行統籌安排,要能更為全麵地反映整個學校的財務狀況及資金使用效益。

效益性。實施綜合財務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它把學校的各項資金納入統一的計劃管理的軌道,這就便於學校根據各項資金的不同性質、來源和用途,按照不同的特點、要求,分別製定各種不同的管理辦法,並實行計劃引導,改變以往除綜合預算資金以外大都放任自流的狀況,以利於宏觀控製。為了積極地求得綜合平衡,又必然要促進開源節流。實行綜合財務計劃,學校可以從宏觀管理上及時地調整餘缺,這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從學校的總體財力出發,盡可能地適應學校事業發展對財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