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經費管理的功能
教育經費管理的功能是指教育經費管理的功效和職能,通俗地講,即教育經費是用來做什麼的。這個問題可進一步分為“應該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和“實際做了什麼”三個問題。應該做的未必是實際做了的,能夠做的、實際做了的也未必是應該做的,其功能的發揮隨著時代變遷而演變,理想狀態是三者的和諧統一。從現代社會來看,教育經費管理主要有籌資、導向和監管三大功能。
籌資
現代教育既是國家事業又是個人事業,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實現社會正遷移的重要途徑。無論中外,教育經費均不可能由國家全部包攬或個人完全負擔,其來源都是多元化的。在這種多元化組合中,如何保持各自的恰當比例以及各種來源的穩定長久,就必須借助一係列管理活動來完成。
導向
教育財政的實質,是按照國家意誌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即對社會資源在教育領域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它表現為一係列的價值抉擇。首先要在教育與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中進行價值抉擇,究竟是等其他行業發展夠了,發展火了,再回過頭發展教育,抑或將教育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其次是在各級各類教育中進行價值抉擇,到底是將義務教育視為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實行“低重心”的教育發展戰略,還是一味青睞高等教育。此外還要在政府投入與私人投入中進行價值抉擇,是將教育視為國家職責亦或個人福祉。這種導向功能,不僅表現在財力的配置上,也反映到人力與物力的配置中,因為人力、物力最終可以用貨幣形式來體現。
監管
教育事業是一項龐大的社會消耗工程,從來沒有哪一個政府宣稱自己的教育經費已經足夠了,也從來沒有哪一位校長宣稱自己的學校再也不缺錢了。僅就固定資產而論,一所一般大學也值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一所一般中小學也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因此,建立預算製度、決策製度、會計製度和審計製度,加強教育經費的監管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