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著肚子談風花雪月自然是可惡的,如今多數人衣足飯飽卻總是不能把眼睛從金錢上移開些,把風花雪月拋到了九宵雲外,似乎又走向了另一極端。以前常餓肚子的時候,我對養花、溜狗、打毛線之類的閑事總是深惡痛絕,覺得他們遊手好閑,不幹正事,虛度時光,若從現在想來,真有“吃不了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
食不裹腹的時代,小資情調總是令人不齒的,正如五六十年代對粱實秋、林語堂的排斥,那個時代似乎人人都理想遠大,又紅又專,私情逸趣是要被恥笑的,正如我恥笑養花溜狗打毛線。可那個全民高大上的時代卻成了文化荒漠。?
很久以來,與錢無關的閑情逸致都是不被認可的,特別是當下,放眼望去的所有的東西似乎都必須折算成錢才有意義。你擁有千畝田園、茂盛的莊稼,雞犬相聞,劈柴喂馬,窗前美麗的風景,聽話的兒女,健康的父母,賢惠的老婆,可你不能把它變成錢,你就不如在城市證券大廳叫著外賣熱情炒股的理財經理或坐擁數套房產店麵的土豪體麵。既便是成群牛羊也要按市場價論斤論兩折成錢數才算。所有內心的安寧、自滿自足、孤芳自賞都是廉價的。當下媒體常有各色的福布斯排行榜、收入平均數、各地薪資排行……首富的位置一有變化就會有很多分析文章出來,人們基本習慣於把這些等同於幸福排行榜,隻要低於那根線就自卑、抓狂。現在網上風行的一則經典名文是:你和誰在一起決定了你是誰,這話本是沒錯的,隻是當下更多的人願意這樣理解:你不要去結交沒錢的人!你要去結交有錢的人……?
現在也是格外崇尚生活意義的時代,可是意義總象影子一樣,我們追他越急,他卻跑得越快,總是虛無縹緲地在前方,但看不清、摸不著,大師哲人也合力尋了很久了,還是眉目不清的,而現實是作為個體的我們不過微塵一粒,我們看不了多遠,對世界上99.999……%的其它人來說,你並無意義,世界上99.999……%的人對你來說也並無意義。?
此前看到一篇陳道明的文章《不做無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身》,演出之外,他花大量的時間給家人做手工,“……‘奇技淫巧以悅婦孺’的事兒,遠不如一場飯局來得更有用,但人活著,需要給自己的心靈安一個家,讓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無用方得從容,潔淨如初的心靈及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沒病,身體自然安康……?
……現在整個社會都得了‘有用強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為標尺,有用學之,無用棄之……許多技能和它們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悅性的初衷越行越遠,於是社會變得越來越功利,人心變得越來越浮躁……”?
風花雪月,其實並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多在於個人心性,哪怕是戰爭歲月也不無逸趣可尋,汪曾琪就把抗戰時昆明的"跑警報"寫得逸趣盈然。說個身邊實例,我有個表叔,獨自寄居在高山古廟裏,親友都可憐他,可是當我去他住處看過他後就不這麼覺得了,他雖沒錢,卻善良謙恭,燒香信佛,物質生活上並不好,卻把住處收拾得幹幹淨淨,除了種菜,他還在住處周邊種了各色花,挖魚塘養鯉魚,養了兩隻寵物狗。他向我描述著一年四季這裏的美麗風景。在世俗眼裏他確是窮的,但他活得並不寂寞,反而比許多人有趣,說到意義,我並不覺得我活的意義比他大。他有個哥哥(我大表叔),一生走南闖北,是是非非,為女人,為錢財操各色的心,把老母親和兒子全扔給他弟照顧,錢似乎賺不少,卻也花光了,自已的健康也毀了,65歲得肝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