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層林盡染(1)(1 / 3)

三月裏,菜花黃,紅軍又戰衛立煌打一仗來勝一仗,打得白匪喊爹娘林二姐送信鄂豫皖老人忘不了衛立煌。不僅因為蔣介石給他一個“立煌縣”,他還是抗日名將,“剿共英雄”。1948年12月5日,中國共產黨宣布的43名國民黨戰犯,蔣介石當之無愧地排在首位,衛立煌名列13。

1932年6月,蔣介石調集六十三萬大軍,進攻鄂豫皖根據地。8月,國民黨十四軍軍長衛立煌到達黃安河口。黃昏時分,紅軍在馮壽二村一個奇襲,擊潰敵十師三十一旅,直搗軍部。衛立煌親率特務連拚死抵抗。特務連武器精良,衛立煌個人還有幾支當時國內少見的英式自動步槍。紅軍若不是傷亡太大,有些遲疑,再猛攻幾分鍾衛立煌就用不著後來被宣布為戰犯了。

地跨鄂豫兩省的大別山腹地險要城鎮金家寨,當年曾是太平天國、撚軍和白朗軍的重要據點,後是皖西根據地軍政中心。蔣介石嚴厲催促向金家寨進軍,各軍畏葸不前。衛立煌精心策劃,率領一個師抄小路翻山越嶺,直撲金家寨。沒想到紅軍主力已經西撤,少量守軍也沒想到“白狗子”會來得這麼快。蔣介石正在為各部怯敵避戰發脾氣,聽說衛立煌已經占領金家寨,大喜過望,親去慰問。除給衛立煌巨額獎金外,還由國民政府明令,將安徽的六安、霍山、霍丘和河南的固始、商城五個縣的部分地區劃出,以金家寨為中心建立一個新的縣治,命名為“立煌縣”。

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當時,以人名作縣名者,除孫中山的故鄉廣東“中山縣”外,隻有一個“立煌縣”。

一個將軍能混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夠份兒了。

可“中山縣”是一個民族對一位偉人的懷念,“立煌縣”算什麼呢?多少士兵的血?多少孤兒寡母的血和淚?蔣伏生率八十三師進駐金家寨後,一次就捕殺九百多群眾和紅軍家屬。

“立煌縣”,一座血腥的黑碑!

敵第六縱隊指揮官衛立煌“追剿”紅軍不遺餘力,一直追到大巴山。

人們盼望的紅四方麵軍沒有歸來;人們痛恨的衛立煌縱隊又來了。

1936年2月,紅二十八軍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越戰越強,蔣介石一氣之下免去了梁冠英鄂豫皖邊區“清剿總指揮”的頭銜。

新走馬上任的就是“剿共”大將衛立煌。

衛立煌一上任,針對紅二十八軍活動特點,立即提出和實施新的“清剿”計劃。

他從貴州調來善於山地作戰的國民黨軍第一〇二、一〇三師,配置在黃陂、麻城一帶,專事“追剿”、“搜剿”之任;新調進的第五十八、八十二師配置在平漢鐵路沿線,擔任護路任務,阻截紅二十八軍跨越平漢路。衛立煌嫡係第十四軍所轄第十、八十三師分別擔負鄂東、皖西兩地“清剿”;第十一路軍。第二十五路軍照原部屬不變。這樣參加“清剿”的兵力增加到九個師又一個旅,計四十四個團。

衛立煌在大別山十九個縣有碉堡二萬八千五百座的基礎上,又加修八條封鎖線,形成對邊區縱橫交錯、鐵桶式的封鎖。同時,在策略上采用“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的戰法,圍、追、堵、駐並用。抽調精銳部隊編成五個“追剿”縱隊,不分防區界線追擊。紅二十八軍進入某地,即由該防區駐軍配合堵擊,協同作戰。實行移民並村,“十戶連坐法”,強化保甲製度。同時進行經濟封鎖,禁運糧、油、鹽、布、醫藥等物資,斷絕紅軍的物資來源。

高敬亭何懼衛立煌?

得知衛立煌新的“清剿”計劃後,高敬亭命令紅二十八軍各部於3月上旬到太湖柴家山會合,統一部署反“清剿”行動方案。

高敬亭主持召開了營以上幹部會議,這是繼回月召開的三角山軍事會議之後又一重要會議。決定繼續執行三角山會議製定的戰略方針,深入敵後廣泛開展遊擊戰爭;以營為單位分散遊擊,紅二十八軍在今後較長時間內以分散活動為主,什麼時候會合、集中,由軍領導根據情況決定,另行通知;有計劃地從部隊抽調骨幹放到地方去建立便衣隊組織,支援和配合主力紅軍行動。戰術上強調:以遊擊為主,以長途奔襲、化裝智取為輔,力爭出敵不意,殲滅敵人;作風要英勇頑強,以保存有生力量為主,適時反擊;轉移必須迅速隱蔽,使敵人琢磨不透,追不上也堵不住。

柴家山會議對三角山會議所製定的方針策略作了充分的肯定,並補充了新的內容,使其更加完善和具體化了。從而使紅二十八軍逐步改變了長時間難以擺脫敵人跟蹤追擊的被動局麵,它是從集中兵力作戰到分散打遊擊的一個轉折點。

鄂豫皖邊區從此真正進入了遊擊戰爭時期。

會上決定將原紅二四四團三營改編為二四五團。由梁從學任團長,楊克誌任政委,下轄兩個連和一個手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