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層林盡染(3)(1 / 3)

衛立煌為了“剿滅”紅二十八軍,調集多路部隊,以為人多就好辦。結果,番號雜,互不了解成了鄂豫皖邊國民黨軍的特點。紅二十八軍在高敬亭的指揮下,敏銳而有效地抓住了敵軍這個弱點,於是,化裝成國民黨軍隊,打擊真正的國民黨軍隊,便成了紅二十八軍經常采用的鬥爭方式和手段,並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敵人防不勝防,顧此失彼,惶惶不可終日。

柴家山會議以後,紅二十八軍分散活動,頻繁在外線作戰,行蹤飄忽不定,威震江淮之間。靈活、迅速、突然的遊擊戰,打得敵人暈頭轉向,使國民黨部署的“五個月清剿”計劃失敗。秋後,衛立煌不得不將駐在山區的正規軍逐步撤回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留下保安團和民團在山裏駐守碉堡、圍寨。

12月,“西安事變”爆發。國民黨當局為對付張學良、楊虎城,將衛立煌嫡係第十四軍及所轄第十師、第八十三師從鄂豫皖邊區西調,改由第三十三師到麻城縣接防。

邊區之敵的減少,給紅軍開展遊擊活動提供了有利時機。高敬亭指示分散在各地的紅二十八軍主力配合各地武裝和便衣隊,積極開展打碉堡、破圍寨的軍事行動,摧毀敵人建立的層層封鎖線,讓移民並村的群眾重返家園。

一時間,鄂豫皖邊出現了少有的轟轟烈烈的大好形勢。鄂東北獨立團不到一個月便橫掃碉堡一百餘座,攻克圍寨二十多個。皖北地區,僅赤南、赤城兩地,便打開碉堡六十餘座,商南縣便衣隊,在手槍團的配合下,一天之內連拔熊家河一帶十餘座碉堡,且無一傷亡。

“敵集中,我分散,敵上山,我下山,回過頭來再把炮樓端。”這裏紅軍遊擊隊對這一階段遊擊鬥爭的形象概括。

那時活躍於鄂豫皖邊區的大大小小便衣隊,據不完全統計,共有一百一十多個。

這些便衣隊大多是1932年後成立的,當時主要任務是安置傷員,為紅軍主力部隊送情報當向導等等。在國民黨“清剿”時,這種軍民一體的便衣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紅二十八軍不可缺少的配合力量。

張澤禮就是一位著名的便衣隊長。

張澤禮,人稱張三鐵匠,智勇雙全,嫉惡如仇。在商南、赤城一帶,敵人聽了聞風喪膽,人民群眾見了則興高采烈。

這天,張澤禮帶著他的便衣隊,林維先帶手槍團三分隊來到皂家河子前,準備攻打這一帶敵人的碉堡。

兩人察看了一番地形,張三鐵匠說:“老林,你說說想法。”

林維先說:“敵人兵力雖不多,但炮樓堅固,我們沒有重武器,強攻得吃虧,隻能智取。在鄂東外線打遊擊的時候,我經常采用偽裝戰術,效果很好。但在這皖西北,還很少使用。我估計敵人比較麻痹,完全可以試試。”

“好!我們想到一塊去了。”張三鐵匠一拍大腿說,“皂家河子駐有敵人多警隊,四道河子有十一路軍一個營。我們先拿下皂家河子,回頭再收拾四道河子的敵人。你看怎樣?”

“就這麼辦。”

部隊先隱蔽在山上,由手槍團三分隊隊長領著十幾個人化裝成敵一〇二師的別動隊,向皂家河子奔去。從望遠鏡裏,可以清楚地看到移民點的木樁圍子,圍子裏聳立著一座炮樓。圍子的大門邊,站著鄉警隊的兩個哨兵,正氣勢洶洶地盤查著進出的群眾和行人。

三分隊隊長帶人上去了,哨兵先是橫槍阻攔,然後便點頭哈腰請他們進圍子。

一見此情景,張三鐵匠和林維先帶著部隊就快速向圍子運動過去,哨兵亦不阻攔。進到圍子裏,部隊迅速散開,控製碉堡和出口。兩人便直奔鄉警隊隊長的住房。

那時,三分隊隊長正坐在裏麵八麵威風地訓話。鄉警隊長陪著笑臉洗耳恭聽,敬煙又遞茶。一回頭,見到穿便裝的張三鐵匠,鄉警隊長覺得他不像一〇二師別動隊的人,就不無輕蔑地盤問道:“你是幹什麼的?”

“我,張三鐵匠!”

就這五個字,把鄉警隊長震得目瞪口呆,半天緩不過氣來,然後便想掏槍。三分隊隊長抓住他的槍,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老兄還是坐下吧,別開玩笑了。”

張三鐵匠神態自若,抓起桌上的電話聽筒,遞給鄉警隊長,說:“要不要叫人來幫你?給四道河子的十一路打電話,就說我張三鐵匠在這兒,讓他們趕快派隊伍來抓。”

“不敢,不敢。”鄉警隊長嚇得直打哆嗦。

“諒你也不敢。”張三鐵匠說,“那就告訴他們一〇二師別動隊正往四道河子去,叫他們別誤會。”

鄉警隊長按張三鐵匠的要求說了。怕夜長夢多走漏消息,便衣隊將皂家河子鄉警隊全部反鎖進炮樓,派少數人看押。其餘大隊人馬仍舊冒充一〇二師別動隊,奔襲四道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