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文名句故事4
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
【出典】
北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景祐三年,範仲淹因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被召回京,複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慶曆三年(1043),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曆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祐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嘉祐五年(1060),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熙寧三年(1070),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卒諡文忠。主要作品為與宋祁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出於此)。有《醉翁亭記》、《秋聲賦》、《六一詞》等,結為《歐陽文忠集》。《六一詩話》是我國第一部詩話。
【故事】
歐陽修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家。他幼年喪父,在十分艱苦的環境裏,刻苦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29年,歐陽修參加進士科考試,連考三次都是第一名。第二年被朝廷派往西京(今河南洛陽)做留守推官。三年後調到京城,當館閣校勘,從事編輯和校訂圖書的工作。
這時,階級矛盾激化,不斷爆發農民起義,北方又有西夏入侵,以範仲淹為首的一批大臣主張改革官僚政治,積極抵禦外敵,卻遭到宰相呂夷簡等人的反對。後來,範仲淹又上書宋仁宗趙禎,指責呂夷簡任人唯親,結果在呂夷簡等人的誣蔑攻擊下,被貶到饒州(今江西鄱陽)。
當時,歐陽修和許多大臣一起,紛紛上書皇帝,稱讚範仲淹正直敢言,為官清廉,請求將他留在京城。可是司諫高若訥卻昧著良心說範仲淹該貶。歐陽修知道後,非常氣憤,立即給高若訥寫了一封信,痛快淋漓地將他罵了一頓。
歐陽修在信中說:“過去我聽人說,你是正直而有學問的君子,但是我很懷疑。所謂正直,是不可屈曲,有學問,是能辨是非。你身為諫官,對範仲淹遭貶這件事不能公正地講話,我才發現你不是一個君子。範仲淹為人剛正好學,博古通今,這在朝野上下是一致公認的。他隻是得罪了宰相,你是害怕宰相,愛惜你的官位,貪圖利祿而不敢說公正的話。你這樣做,有何麵目去見各位大臣?有什麼資格出入朝堂稱諫官呢?我看你是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歐陽修的信刺痛了高若訥和呂夷簡,他們就采取報複手段,把歐陽修逐出京城,降職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直到幾年後,朝廷重新起用範仲淹,歐陽修才回到京城。此後,他積極支持政治改革,還推行了一場著名的詩文革新運動,培養鼓勵王安石、蘇軾等人成為一代文豪。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出典】
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東晉文學家。潯陽柴桑(江西九江)人。29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小官,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41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他是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也是田園詩的開創者,陶淵明的田園詩以淳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作《歸園田居五首》、《飲酒詩二十首》等表現對黑暗社會的憎惡,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景物的讚美。
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製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標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故事】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地方有個靠打魚為生的人。一天,他沿著一條小溪劃舟向前,劃呀劃呀,他早已忘記路有多遠了。忽然,他看到前麵有一片密密的桃花樹林,夾著溪水向兩岸伸展,桃花樹林中沒有其他樹夾雜,綠茵茵的嫩草發出一陣陣的清香,地上飄落的花瓣到處都是,他舉目望去,桃花樹林縱深有幾百步,心中不由十分奇怪:我過去怎麼從來沒有看到過這個地方呢?
他一麵想,一麵繼續劃船向前,打算找到這桃花樹林的盡頭。
他劃呀劃,劃到了小溪的源頭,隻見源頭有一座山,山腳下有一個山洞。山洞中似乎有光亮透出來。漁人把自己的小船拴在一棵樹上,鑽進洞去。洞中的通道起先很狹小,僅能容納一個人。可是往裏走了幾十步,不由豁然開朗,洞口一下子寬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