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堅定信念6
(感動)
開花的心
那時我們還在山裏讀中學。那是一所破爛不堪的學校,老師也都是鎮上的人,許多人沒有學曆,隻是可以讀懂教科書而已,教學教得十分吃力。縣裏每次統考,我們學校的排名都在最後。
我們很沮喪,因為我們知道像這樣學習下去,誰都會同以前鎮上中學畢業的人一樣,在學校長足了身體,畢業後就回到家裏,侍弄山凹間的那一點點田地,打柴、放牛、牧羊。最出色的,也不過是學一門手藝,做木工、編竹器,或者走村串戶地去給別人砌牆、蓋房蓋屋。因此,老師十分吃力地教,我們也十分懶散地學。每到割麥或秋收時,隻要家裏人忙碌起來,即使學校不放假,我們也不來上學,而是跟著家裏人在山間地頭忙碌。學校對我們這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生很頭疼,管得太鬆不行,逼得太緊許多學生就會主動退學。那年秋天,又到了忙碌的時候。我們像往常一樣,開始曠課不到學校去上學了,學校的老師很焦急,但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頭發斑白的老校長想了兩天,讓同學們互相傳信,讓全校的同學晚上到學校去開會。在煤油燈飄飄忽忽的大教室裏,老校長平靜地望羞我們說:“你們整天在田間地頭跑,在澗穀林子裏忙,你們誰知道哪一種花開得最晚嗎?”
我們都歪著小腦袋想,想了一會兒,有人站起來回答說:“是石榴,它到5月才開花呢。”有人說:“不對,是山上的野雞翎,它到初秋時才開花。”很快就又有人反駁說:“不對,是野菊花,霜濃時它才開呢。”
老校長聽了,都否定地搖了搖頭說:“不對,應該是山裏紅,它的花下雪時才開呢。”我們想了又想,覺得老校長說得很正確,確實是山裏紅。
那是一種很笨很笨的植物,春天時,當滿山遍野的樹木和藤蔓早已綠意盎然時,山裏紅還像一個沒睡醒的孩子,它那矮矮的亂蓬蓬的枝丫上連一個芽苞都沒有,就像一堆亂七八糟的枯枝,仿佛永遠都不會醒來似的。
一直等到暮夏時,它才懶洋洋地吐出了一簇簇細細的碎碎的並且稀稀疏疏的嫩葉。別的花早謝了,甚至果實都已經成熟時,山裏紅的枝條上才能萌出一串串米粒似的淡淡花芽。當初雪飛舞時,它那淺淺的、米粒大小的一朵朵黃花才和雪花一起開放。它姍姍來遲,以至於許多人都以為它不會開花呢。
老校長輕輕笑了笑說:“山裏紅的芽吐得那麼晚,花開得那麼遲,你們說它能結出果實嗎?”我們馬上七嘴八舌地回答說:“山裏紅怎麼會沒有果實呢?它的果粒豆般大小,紅紅的,密密的,像一把一把的紅瑪瑙,晶瑩剔透,漂亮極了。”
我們說:“那是咱山裏唯一一種冬天也不落果的植物呢,它那一串串紅紅的果實直到第二年春天才會落。你們不知道嗎,山裏紅很受那些城裏人的歡迎和偏愛呢,一些城裏人來咱們山裏選盆景,選的都是山裏紅,他們說山裏紅的果實紅紅的,過春節時都沒落,擺在家裏好看極了。”
老校長頷首笑了,他緩緩站起來,大聲說:“孩子們,山裏紅春天沒開花,夏天沒開花,秋天沒開花,冬天不是開花的季節呀,而且風那麼冷、雪那麼大,可它卻開了,在寒風裏開了,在冷雪中開了,那是因為它始終有一顆開花的心啊!”
老校長頓了頓又說:“不管寒風是如何的冷,不管雪是多麼的大,隻要有一顆開花的心,隻要它開花,那麼,大地就一定會賦予它果實的!”
回味著老校長的話,我們全都沉默了。是呀,隻要有一顆開花的心,那麼,不論多久、多難,大地一定會賜予它自己的果實的,大自然從不會辜負任何一種抱定自己一定要開花的植物的。
第二天,所有的同學都回到了自己的教室裏,一個也不少。現在,我們的許多人都坐在了遠離故鄉深山的城市裏,我們有了自己的天地和別人讚賞的掌聲,但我們始終記著老校長的話,記著那和雪花一起綻放的山裏紅。
我們始終知道,不論你的位置有多低,也無論自己現在是如何卑微,但隻要我們有夢想,有一顆堅定要成功的心,那麼,我們就一定會擁有自己人生的果實。
成功什麼時候都不會辜負一顆決心開花的心靈,不管寒風是如何的冷,不管雪是多麼的大,隻要有一顆開花的心,隻要它開花,那麼,大地就一定會賦予它自己的果實!
(李雪峰)
明天的希望
我匆忙地走到院子裏,去抖動一小塊地毯,心裏想著其他的家務。突然間,我發現番紅花已經鑽出冰冷的黑土地露出了嫩芽,洋水仙也含苞待放了。我在門廊坐了下來,為的是更好地欣賞這些漂亮的花。溫暖的陽光照耀在身上,但空氣中仍有些涼意,我能夠感受到,這新鮮清爽的氣息同清晨的陽光,給我的身心都帶來充沛的能量。
這幾個月來,我的心一直都在快樂地歌唱。是的,因為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那麼美好。我觀察到,到處都是一片萬象更新的跡象。我的視線望得越遠,這種感覺就越強烈。在漫長的冬季過後,被雨雪覆蓋的小植物們,開始焦急地穿透溫暖的大地,再次點亮了它們的新生命。隻要是留心觀察的人,都會發現它們的存在。
我想起了以前的忙碌時光,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欣賞身邊的美景,坐在車裏透過車窗看看它們我就心滿意足了,但一紙診斷書把一切都改變了。那是在我和丈夫的第13個結婚紀念日當天,我們坐在醫生的辦公室,聽他宣布對我病情的診斷結果。當我聽到“乳腺癌”這個結論時,有如晴天霹靂般,腦中一片空白。
醫生提出,每周有5天我需要在醫院接受治療,然後可以回家過周末。30天的治療過去了,但我卻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醫生告訴我,那是因為我又患了肺炎的緣故,而且是很嚴重的肺炎病例。在極度的疲倦、嚴重的咳嗽、戰栗和高燒中,我苦苦與病魔搏鬥著。幾乎每時每刻我都處於痛苦之中,這一切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啊?
幸運的是,園藝和花卉重新激起了我對生活的熱情。
在一個美麗的春日早晨,我決定到草坪上走一走、看一看。當我在第一個花壇邊停下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處都露出了綠芽,每一個綠芽都在努力地向上吸取著陽光的溫暖。
就像休眠的植物一樣,我也度過了漫長的、艱難的冬季,迎來溫暖的春天。
每天,我都向窗外觀看是否有新的生命在積雪融化時鑽出地麵。我告訴自己:“它們從不會放棄希望,我也不會。”
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前,挫折從不是我生命中的組成部分,現在也不會是,不是嗎?即使身體不再健康,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始終屹立著一座需要去攀登的山峰,我現在能夠理解和正確對待命運的不公了。
(佚名)
駕馭失敗
一位成功者說過:“百分之九十的失敗者其實不是被打敗,而是自己放棄了成功的希望。”是的,人與人的差別其實隻是一點點,這一點點差別就是對待失敗的態度的不同:在失敗麵前究竟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退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成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始終能以積極的態度駕馭失敗。
1924年,美國家具商尼科爾斯的家失火,家具全部燒光,隻留下一些燒焦的鬆木。突然,燒焦了的鬆木獨特的形狀和漂亮木紋吸引了尼科爾斯的目光。他用玻璃片刮去燒焦鬆木上的塵灰,用砂紙將其打磨光滑,再塗上清漆,居然產生了一種溫暖的光澤,而紅鬆特有的非常美麗的紋理也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尼科爾斯由此發明了仿木紋家具,暢銷一時。他的一套仿木紋家具還被收入紐約美術館,成了傳諸後世的藝術品。
尼科爾斯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挫折麵前,他能以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去支配和控製自己的心態,這樣,他才能於燒焦的鬆木上有所發現,最終獲取成功。若換上一個悲觀消沉者,一個容易被失敗壓垮的人,他的眼裏滿是不幸的陰霾,哪裏還能看到機遇的影子?又怎能得到成功的垂青?其結局也就必然與尼科爾斯相左了。
能以積極的心態駕馭失敗的人,是不會輕易言敗的,他們時刻在尋找著走出困境的新途。苦心人,天不負,他們最終總是能從挫折中發現機會,從失敗中看到成功的曙光。
(張峰)
水到絕境是飛瀑
瀑布的壯觀是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形成的,繁星的璀璨是在黑夜到來後彌漫的。
曾有一位作家,在股票交易中損失慘重,一下跌進貧窮的深淵。從錦衣盛食到潦倒寒酸,而他並沒有泄氣,他開始節衣縮食,勤奮寫作,期望能依靠賺取的稿費償還債務。他的朋友們為了幫助他渡過難關,組織募捐,許多人紛紛解囊,一些大公司、大財團更是不惜出巨資想雇傭他終身寫廣告詞……但他一一拒絕了這些難得的機會,把自己關在書房裏,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緊咬著一個信念,隨著他一本接一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問世,他很快就償還了所有債務,建設起了自己的新生活。
這位作家的名字,享譽世界:馬克·吐溫。
我曾采訪過這樣的一個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奪走了他的父母,百萬家財也隨著災難化煙而散,昔日帶來家喧鬧的親朋們都遠遠地避開了,他這個平日裏依靠父母養尊處優的公子哥似乎隻有潦倒落魄。然而,5年後,他的名字叱吒當地商界,資產超過千萬。我采訪他的時候,他凝重異常地說過一句話:從同一扇窗口向外看,有的人隻能看到滿地泥濘,有的人卻能看到繁星璀璨。
從山巔到崖底是什麼?從繁花到冷雪是什麼?從平川到絕壁是什麼?變幻人生將一些絕境橫亙麵前,也將品性推上驗證的崖頭。從古至今,由外到中,一個個傳奇故事向我們揭示著一種情境:在沉浮榮辱的大關口,堅韌的人性之美最能折射出希望的所在。
絕境處可以粉身碎骨,絕境處也可以飛珠濺玉。
(瀾濤)
生存沒有絕境
15年前,他隻是曼徹斯特一所小學校的看門人。清晨開窗,晚上鎖門,放學後拖地、抹黑板、整理桌椅,還要給火爐添煤等,報酬是一星期5英鎊。
但是有一天,校長還是解雇了他。原因很簡單,學校每個職員早晨到校時必須寫上到校時間並簽名,下午離校時寫上離校時間並簽名,而他,既不能讀,也不能寫。學校不能雇用一個沒文化的看門人。
離開學校後,他感到非常難過。自己一無所長,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找到一份什麼樣的工作。百無聊賴中,他走到一個朋友的香腸店,打算買上半磅香腸做茶點,就著一杯白蘭地,那樣或許能減少些悲傷。就在香腸店前,他忽然想起賣香腸的衛瓊斯太太已經死了,店已經關門,附近再沒有別的香腸店。“整個曼徹斯特南部地區都沒有幾個好的香腸店,”他的心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為什麼我不可以接了衛瓊斯太太的店賣香腸呢?”
就這樣,一個星期後,他的新香腸店開張了。不久,他又有了另一個想法:出售現成的香腸!這樣,香腸做熟後可以保證在餐點左右都是熱的。那時正是寒冷、多霧的11月,他將店門敞開,讓香味四處飄溢。很快地,香腸開始供不應求。而他製作的小根香腸(他是第一個想出”小根”主意的英國人)和小塊麵包,是銷售最火的品種。那個月裏,他雇了兩個夥計,但還是感到人手不夠。
接著,他又有了另一個主意,辦流動銷售點。他雇用了一個男孩,騎著單車四處替他推銷香腸,這比死守在店裏效果要好得多。不久,他就又增加了幾個人替他做香腸,同時還增加了幾個人做銷售。漸漸地,“霍布戴爾的香腸”有些名氣了,他開始做大買賣,開了兩三家鋪麵還是供不應求。於是,他著手製作香腸,而不是去進貨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