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和他的四個同伴隻好丟下馬和狗,拖著一輛約1000磅的雪橇,繼續向南極前進。一天又一天,他們拉著雪橇,在海拔9000尺的稀薄、嚴寒的空氣裏,在堅硬的冰地上掙紮著前行,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凍得喉頭梗塞。然而,誰也沒有抱怨,因為他們相信在最艱難的行程盡頭,南極的秘密正在等著他們。從創世紀以來,那裏就沒有被人打攪過。那裏沒有任何會呼吸的東西,連一隻海鷗也沒有,到處是一片死寂。
14天後,他們終於到達了南極——但是等待著他們的隻有震驚和失望。在離他們不遠處的冰天雪地裏,立著一根木杆,上邊有一麵國旗在呼嘯的寒風中飄搖。是挪威的國旗!原來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比他們早了一步——他們沒想到自己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劃,數月的拚死掙紮,曆經了千辛萬苦,卻被阿蒙森捷足先登了——他僅比他們早到五個星期。
這對他們的打擊太大了,他們懷著失落的心情踏上了歸途。實際上,他們在返回文明世界時,才真正經曆了奧德賽式的巨大磨難。寒風在他們身上裹了一層冰,甚至連胡子都凍住了。一行人跌跌撞撞地走向死神。
最先遇難的是強壯的軍官埃文思,他不小心腳下一滑,頭在冰塊上撞碎了。接著是隊長奧茨,他的腳凍壞了,一步也不能再走。他知道這會連累他的同伴,於是在一個夜晚,他做了一件神聖而悲壯的事——為了保全他的同伴,他從帳篷裏爬出來,在漫天風雪裏凍死了。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動人的表演,他隻是平靜地說:“我想到外邊走走,過一會兒就回來。”然而,他卻永遠沒有回來。人們始終沒有找到他的屍體,現在,人們在他失蹤的地方豎起了一個紀念碑,上邊寫著“一位無畏的紳士死在附近”。
斯科特和剩下的兩個同伴繼續掙紮著往回走。他們已經被凍得麵目全非了,鼻子、手指、腳都凍得一碰即碎。1912年2月19日,他們在離開南極後的第20天,最後一次支起了帳篷,他們的糧食隻夠吃兩天了,剩下的燃料也隻夠煮兩杯茶。他們以為自己肯定有救了——他們距來時埋藏糧食和其他物品的地方隻有11英裏了。隻要拚盡最後一點兒力氣,他們應該可以到達那個地方。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這最後的時刻,悲劇發生了。他們遭遇了猛烈的狂風,這場風暴竟然能把冰塊吹碎,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能夠抵擋這種颶風的襲擊。斯科特和兩個同伴在帳篷中被困了11天,但狂風仍在怒吼,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這時,他們已經彈盡糧絕了。他們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一條路——一條很好走的路。他們出發時帶了不少鴉片,是為這樣的危急關頭準備的。他們隻需多吃一些,就可以安然入睡,永遠不再醒來。但是,他們不想走這條路,他們決心和命運抗爭到底。
斯科特在臨死前一個小時,給作家巴裏爵士寫了一封信,講述了他們臨終前的情形。他們的食物已經全部吃光。死神馬上就要降臨到他們頭上。然而,在這樣的時刻,斯科特卻寫道:
“如果你能聽到我們在帳篷裏唱著愉快的歌兒,你心裏也許會好受一些。”
8個月後,溫暖的陽光又重新普照著南極大地,一支搜索隊找到了他們凍僵的屍體。隊員們就地埋葬了他們,並用兩根雪橇板做了一個十字架。在他們的墓碑上,寫著英國詩人丁尼生的長詩《尤利西斯》中的名句:
幾顆英勇的心,
雖然被時間和命運摧毀,
但堅強的意誌仍在前進,
永不屈服。
([美]戴爾·卡耐基)
繞開上帝設置的障礙
他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名電氣工程師,但常常找不到工作。迫於生計,他父親拖著妻兒搬了十幾次家。在他12歲時,他父母離婚了,他與兩個姐妹跟隨母親生活,成了家中唯一的“男子漢”。
由於家的不斷遷移,到18歲時他已上了15所學校。上了這麼多所學校,他的學業卻非常糟糕。這不僅因為他是個天生的左撇子,卻不得不用右手寫字,以至字都寫顛倒了,還由於他患有閱讀障礙症。這種病使他學習非常吃力,學過的東西又很難記住。尤其糟糕的是這種病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別人沒有察覺,後來被他的母親發現。於是他被轉到專門為智力低下的孩子開設的“特教班”。因為這些,他很自卑,常常低著頭,沉默寡言。
自認體格較壯實的他曾打算做一名職業摔跤運動員,但一次意外的膝傷使他改弦更張。此後,他在修道院裏靜養了一年。
1978年,他13歲,突然發覺自己愛上了電影,醉心於銀幕上演員們酣暢的表演。他對母親和繼父說:你們看著吧,我要在10年之內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但在家人看來,這隻是“戲言”,沒人指望他能成為明星。
他之後的道路的確不順。在就讀的高中他開始嚐試出演一些戲劇,後來還輟學去了紐約。在紐約,他每天以麵包充饑,尋找每一個試鏡的機會,很多次的試鏡均以失敗告終。因為導演們認為他皮膚太黑,不夠英俊,表演時“熱情得過了頭”。
1981年,為了爭取一部情景喜劇中的一個小角色,他又不辭遙遠地跑到洛杉磯。在別人的推薦下,他獲得了這個一閃即逝的小角色,那是個沒人願意演的沒有一分錢片酬的角色。
1983年,他出演了四部電影,在其中一部影片中,他擔任了主角,但由於影片故事情節不佳和他表演的稚嫩,該片非常失敗。
在一連串挫折中,他不斷反思自身的不足,並一步步地克服和改進。1986年,他在一部描寫美國海軍戰鬥機飛行員的影片《壯誌淩雲》中初獲成功,成為一大批年輕美國人心目中的偶像。以後又相繼主演了《生於七月四日》、《諜中諜》、《甜心先生》等著名影片,並成功完成了由單純“青春偶像”向成熟影星的轉型。幾年間,數度問鼎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電影金球獎。
他就是好萊塢影視巨星,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美國偉人”之一的湯姆·克魯斯。克魯斯的經紀人保羅·瓦格納說:“克魯斯從許多的迷霧和荊棘中發出光來,他不斷地繞開上帝設置的障礙,並改變它。而隻有繞開上帝設置的障礙,才能最終找到自己。”
(祈文斌)
掌握主動
上周,我擔任了賓夕法尼亞州委員協會的主旨發言人,並發表了演講。每當聽完我的演講,人們情不自禁地告訴我他們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我總是感到既自豪又開心。這讓我知道我說的事觸動了他們的心靈或鼓舞了他們的精神,這正是我的目標。
但那天早些時候,一位來自該州與我同地區的先生對我講了這個關於戰爭的故事。
他曾在德國參戰,經曆過那段艱難的歲月。但直到他聽我講到“扭轉你的逆境,控製顯然超出你的控製能力”的情況時,他才想起了這個親身經曆的故事。
“說我們打敗了這群德國士兵,其實是他們放棄了。我站在一旁,幾個我們的人讓德國人排隊集合。一個接一個地收繳德國士兵的私人物品。一些身材高大的士兵毫不掙紮地交出了手表、戒指和錢包。幾個人哭泣著懇求留下他們結婚戒指和照片,但是沒有用,這就是戰爭。”他用一種謙低溫柔的聲音說。
“突然,一個站在我身邊的德國人回過頭,好像在找他認識的人,他抓起我的手,把他的手表放在我的手上,我一時怔住了。在附近所有的美國士兵中他選擇了我。”他繼續說。
他暫停片刻,看著地板,那一情景重新在他腦海裏鮮活起來,他說:“他掌握主動。知道會有人拿走他的一切,與其讓人搶走,那個德國士兵選擇了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他選中的人——我。”
我們所有的人都清楚戰爭的殘酷。但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每個參戰者心中的掙紮和衝突。你現在所經曆的,無論麵對結果多麼糟糕的煩惱和痛苦,你都能掌握主動。我鼓勵你像羅伯特·H舒勒對我們說的那樣來做:“把你的傷痕變成勳章。”
([美]鮑伯·伯克思)
永不放棄的試驗
當塞洛斯·W菲爾德從商界引退的時候,他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這時他卻對在大西洋中鋪設海底電纜這一構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樣一來,歐洲和美洲就能建立電報聯係。塞洛斯·W菲爾德決定傾其所有來完成這一事業。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建造一條從紐約到紐芬蘭的聖約翰的電話線路,全長1000多英裏。這其中有400多英裏需要穿過一片原始森林,為此他們不得不在鋪設電話線的同時修建一條穿越紐芬蘭的道路。這條線路中還有140多英裏必須通過法國的布列塔尼,建設者們在那兒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此相同的還有鋪設通過聖勞倫斯的電纜。
通過艱苦的努力,塞洛斯·W菲爾德得到了英國政府對他的公司的援助。但是在國會裏,他曾經遭到了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團體的強烈反對,在參議院表決時,塞洛斯·W菲爾德的方案僅以一票的優勢獲得通過。英國海軍派出了駐塞瓦斯托波爾艦隊的旗艦“阿伽門農”號來鋪設電纜,而美國則由新建的護衛艦“尼亞加拉”號來承擔這一工作。但是由於一次意外,已經鋪設了5英裏的電纜卡在了機器裏,被折斷了。在第二次實驗中,船隻駛出200英裏時,電流突然消失了,人們在甲板上焦急沮喪地來回走動。正當菲爾德先生要下令切斷電纜的時候,電流就像它消失時那樣,突然又神奇地恢複了。接下來的一個晚上,船隻以每小時4英裏的速度移動,而電纜則以每小時6英裏的速度在延伸,但由於刹車過於突然,船隻猛烈地傾斜了一下,電纜又被卡斷了。
菲爾德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重新購買了700多英裏長的電纜,委托一位精通此行的專家設計了一套更好的鋪設電纜的機器設備。美國和英國的發明家齊心協力地工作,最後決定從大西洋中央開始鋪設兩段電纜。於是兩艘船開始分頭工作,一艘駛往愛爾蘭方向,另一艘駛往紐芬蘭,每艘船都各自承擔一頭的鋪設工作。大家希望這樣能夠把兩個大陸連接起來。就在兩艘船相距3英裏時,電纜斷了。人們重新連上了電纜,但是當兩艘船相距80英裏時,電流又消失了。電纜再次連上了,大約又鋪設了200英裏之後,在距“阿伽門農”號20英尺處,不幸電纜又斷了,“阿伽門農”號隨即返回了愛爾蘭海岸。
項目負責人都感到非常沮喪,公眾開始懷疑,投資商開始退卻。如果不是菲爾德先生不屈不撓、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說服眾人,整個工程項目早就被放棄了。終於,開始了第三次嚐試,這一次成功了,整條電纜線順利地鋪設完成。幾個信號在大西洋上傳送了將近700多裏之後,突然電流中斷了。
大家再一次失去了信心,隻有菲爾德先生和他的一兩個朋友仍然對此抱有希望。他們繼續堅持工作,並且說服了人們繼續投資進行試驗。一條嶄新的更為高級的電纜由大東部號負責鋪設。大東部號慢慢地駛向大西洋,一邊前進一邊鋪設。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直到距離紐芬蘭600英裏處,電纜突然折斷沉入海底。幾次撈起電纜的嚐試都失敗了,這一項目也因此停頓了將近一年。
但是菲爾德先生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繼續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著。他組建了新公司,並製造了一條當時最為先進的電纜。1866年7月13日,試驗開始了。7月27日,成功地向紐約傳送了信息,全文如下:
無比滿足,7月27日。
我們於早上9點到達,一切順利。感謝上帝!電纜鋪設成功,運行良好。
塞洛斯W菲爾德
那條舊的電纜也找到了,重新連接起來,通往紐芬蘭。這兩條線路現在仍在使用,而且將來也會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