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王起義失敗以後,朝廷怕當地侗家再次起義,便派鄭子龍帶兵挖了林王的祖墳和龍脈,現在寨母後麵龍山上縱橫交錯的深溝就是當年挖的。龍脈雖然被斬斷,但農民起義仍就不斷。十六年以後,即永樂十一年,婆洞等地農民又起義了。正統十四年,黎平、絞橋農民起義,殺死了州官,聚眾三十萬,圍攻銅鼓衛。
林王為大家謀福利,人們永遠紀念他。他雖然被史書誣陷為“草寇”,但在侗家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每年農曆六月逢辰日,寨母都要過節。其它雜姓也要過節。這一天是一年中除了春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據說逢辰日過節原來是為了寨母首先建寨,並紀念林家的祖先。出了林王以後,就以林王為主了。周圍侗家為了尊重寨母是母寨,又全部姓林,而且林王又是寨母出生的,所以都推後一天。
過節頭一天,寨母就殺豬宰牛,家家放田捉魚,磨豆腐,包粽粑,又打發孩子到相鄰的寨子喊客,忙個不停,過節那天,吃飯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楓樹下擺好酒肉、粽粑、燒香祭祖。客人進寨也要先到古楓樹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還要從古楓樹上剝下幾塊樹皮,用紙包好,帶回去給孩子,祈福消災。晌午過了以後,就開始吃飯。酒席豐盛,邊吃邊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後,主人邀客,孩子們就在古楓樹下唱“林王古歌”。歌唱完畢,老人們就向孩子們講林王的故事,通宵達旦,十分熱鬧。
藏族沐浴節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薩東南地上空,新出現一顆十分明亮的星星。這時,藏族人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傳說那顆星星隻出現七個晚上。為什麼人們把星星出現的七個夜晚定為沐浴節呢?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個很有名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宇托·雲旦貢布。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鬆德讚請他去做禦醫,專管給藏王和妃子們治病。但是,宇托進宮以後,心中仍舊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采藥的功夫,給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許多牧民臥床不起,有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從雪山和老林裏采來各種藥物,誰吃了病就會好起來。不知有多少瀕臨死亡的病人,恢複了健康。草原上到處傳頌著宇托醫生的名字,人們稱他為藥王。不幸的是宇托醫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後,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嚴重,許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隻好跪在地上,向蒼天祈禱,希望天國保佑。說來也巧,一天,一個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婦女,突然做了一個夢,夢中宇托醫生對她說:“明天晚上,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的時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裏去洗澡,洗澡以後病就會好起來。”果然,這個婦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後,疾病立刻消除了。一個又黃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後變成了一個紅光滿麵的健康人。這件新鮮事傳開以後,所有的病人都來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複了健康。人們說,這顆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醫生變的。宇托醫生在天國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襲擊,他又不能來到人間來給人民治病,於是把自己化作一顆星星,借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讓人們在河水中洗澡以去處疾病。因為天帝隻給宇托七天時間,這顆星星也就隻出現七天。從此,藏族人民就把這七天定為沐浴節,各地的牧民們,每年這個時間,都到附近的河水裏洗澡。據說洗澡以後,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石林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傳統的節日——火把節。
當夜幕降臨,從石林到疊水,從圭山到長湖,數不清的火把映紅了夜空,映紅了人們的笑臉,激情的歌聲與雄渾的大三弦聲交織在一起,山寨沉浸在節日歡樂之中……
關於“火把節”,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動人的傳說。
古時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個城堡,城堡裏住著一個士司,他生成一雙老鼠眼,掃帚眉,一張鰱魚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副幹瘦的臉上布滿了黑麻子,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黑煞神”。這黑煞神無惡不作,手下養著一大幫家丁、打手,殘暴地統治和壓榨著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橫征暴斂,生孩子要交人丁稅,上山打獵要交攆山租,下河打魚要收打魚捐……各種苛捐雜稅,逼得人民實在喘不過氣來,為了反抗這個黑煞神的殘酷統治,曾多次舉行過起義,但是,土司堅固的城堡難以攻下,許多人被抓去活活地處死了。
有個聰明能幹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紮卡,想出了一個智取土司城堡的辦法來。他暗中串連了九十九寨的貧苦人民,決定從六月十七日起,將各家各戶的羊都關在廄裏,每天隻喂點水,不喂草料,餓上七天七夜。起義的人就在夜裏趕造梭標,削好竹簽,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隻山羊角上縛上火把,大家約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起義。到了這天晚上,當月亮還沒有露麵,山箐樹林裏的微風輕輕地吹起的時候,隻聽得一聲牛角長鳴,就以第一支“火把母”為號,此時各路起義人馬立即將羊廄門打開,點燃起千萬支縛在羊角上的火把,驅趕羊群向土司黑煞神的城堡進攻。
那數不清的羊群早已餓夠了,便借著火光,爭先恐後地忙著上山搶樹葉青草吃。紮卡率領著起義的人民,勇猛地去衝殺。快到城堡了,那鼓聲和喊聲震天動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隻見滿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從四麵八方包圍了城堡的人們,已經開始攻打城門了。黑煞神一麵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門,自己卻悄悄地鑽進洞裏去,準備逃跑。此時各路起義大軍已攻破了城堡,蜂擁而入。到處找遍,可就是不見土司黑煞神。後來,紮卡將大管家抓來審問,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頭哀求饒命,立刻帶領紮卡他們來到土司躲藏的那個地洞去。
紮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裏叫黑煞神出來投降,這個平時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嚇得魂飛魄散,就是不敢下地洞。一下子便癱倒在地上,爬不起來。眾人正在張望,突然,從地洞裏飛出一把匕首,一道寒光閃過,將那匕首擊落在地上。原來紮卡早有防備,他料到黑煞神不會輕易投降,要作垂死掙紮,所以當地洞裏的匕首飛出來的那霎間,紮卡眼明手快,揮起一砍刀,便將匕首擊落了!
紮卡和眾人見黑煞神死不出來,便決定用火把來燒死他。於是一聲令下,千萬支火把立即將地洞的周圍堆成一座小山,隻見熊熊的烈火燃燒得更旺,片刻間,地皮也被燒得通紅通紅的,那作惡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這樣葬身在火把之中。為了紀念這次反抗暴虐統治鬥爭的勝利,就定於六月二十四日這天為“火把節”。
“葛藤坑”的傳說
相傳當年黃巢造反,把大半個中國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卻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客家婦女所震懾了。這位女子也和別的人家一樣,因戰亂連失親人,逃亡中,身背侄子,手牽著更年少的兒子。與黃巢狹路相逢時,黃巢罵她豈有此理:“兩個小孩,年紀大、身體好的背在身上,年紀小、身體弱的卻拖在後麵走路”,那女子不知對方是黃巢,竟說:“身背的是我先兄的遺孤,怕被黃巢殺了,斷了娘家的血脈;而自己的兒子牽在手上,萬一被害了,還可再生。”黃巢聽了心頭一軟便囑女子回家去,在大門口掛上葛藤,就可避免兵刀。那女子立即趕回家裏,在所在的山坑徑口上,掛了葛藤。果然,黃巢的兵馬按黃巢的命令,凡是掛了葛藤的地方,不進不殺。於是,保全了整個山坑的男女老少。從此,後人便把這個地方叫“葛藤坑”,而且後來的客家人,都稱自己是原來葛藤坑的人,還形成了逢年過節在門口掛葛藤避邪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