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會世情1
抱頭鼠竄
“抱頭鼠竄”今用以比喻急忙逃走時的狼狽相。
此典出自《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張耳)、成安君(陳餘)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張耳)奉(捧)頭鼠竄,以歸漢王(劉邦)’”。
楚漢相爭時,曾跟隨項羽的韓信看到項羽有勇無謀,又用人不當,便投歸了劉邦。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重用了韓信。在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成皋間對峙時,韓信率軍抄了項羽的後路,破趙取齊,占據了黃河下遊地區。後被劉邦封為齊王。
這時,有一個叫蒯通的人來見韓信。他對韓信說:“楚漢相爭已經幾年了,可還是這麼僵持著,他們之間到底誰會勝利誰會失敗,大王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你不如誰也不幫,誰也不靠,以齊地為根據地,和他們三分天下,然後再圖謀統一全國。”韓信聽完荊通的這番話,說:“漢王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忍心背叛他呢?”蒯通說:“當初常山王張耳和陳餘是割了腦袋都不變心的好朋友,可是張耳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抱頭鼠竄,投靠了漢王,並借漢王之兵消滅了陳餘。現在大王和漢王的交情不一定就比張耳和陳餘的交情深。古人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王的功勞太大,漢王沒法賞您,大王的威名隻能讓漢王擔心害怕。我真替大王擔心啊!”雖經蒯通反複勸說,韓信始終不肯背叛漢王。
後來,劉邦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但韓信卻以謀反罪被呂後誅殺。臨死前,韓信感歎地說:“我悔不該當初不聽蒯通的勸告,以致死在婦人小子之手。”
八麵威風
“八麵威風”形容威勢很盛,威風十足。
此典出自明代董彀《碧裏雜存》卷上:“厥明發舟,老叟舉棹口中打號子曰:‘聖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麵威風。’聖祖元旦得此吉語,喜甚。”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天下百姓被迫拿起武器來戰鬥,他們發出了共同的呼聲:“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從公元1337年開始,便接連出現了不可遏止的人民起義浪潮。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也在家鄉招兵買馬,同鄉人徐達等七百餘人加入起義隊伍。不久,朱元璋就擁有了一支二、三萬人的軍隊,也有了很大聲勢。當初,當朱元璋領兵攻下安徽和陽後,想繼續南下進攻江南。在過年那天,他與大將徐達乘上小船,準備渡江。
天亮開船的時候,撐船的老頭兒舉起船槳,嘴裏喊起號子說:“聖明的天子有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麵威風,威勢很盛”。當時,朱元璋並沒有當上天子,不過他覺得,在過年的時候聽到這種話,也是非常吉利的,不禁喜出望外。後來,他果然起義成功,當上了天子。
暴跳如雷
“暴跳如雷”表示急怒得蹦跳呼喊,好像打雷一般猛烈,形容人又急又怒的樣子。一般含貶義。
此典出自《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劉蘭芝十七歲那年嫁給焦仲卿為妻。她到焦家上侍公婆,下撫弟妹,處處殷勤周到。但是,她的婆婆性情古怪,苛刻凶狠。她規定劉蘭芝每天除了做家務事外,還要織絹五匹。劉蘭芝起早摸黑、拚命地做完了這一切,她婆婆還不滿意,堅持要把她趕回娘家去。劉蘭芝與焦仲卿感情深厚,不舍得離別。焦仲卿向他母親跪拜求情,要求留下蘭芝,但焦母十分專橫,非要焦仲卿休了劉蘭芝另娶不可。
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實在沒有辦法,隻好對劉蘭芝說:“我本來舍不得您,但母親威逼厲害,我實在無法,隻得讓您回家暫避一下,過段時間我再來接您。”
兩人含淚相敘,難舍難分。臨別的時候,夫妻倆都堅決表示:男不再婚,女不再嫁,彼此從一而終。然蘭芝想:回家之後,母親麵前倒還可以過得去,哥哥那關就難過了,於是她對焦仲卿說:“我哥哥性情暴躁蠻橫,回家之後,可能不會放過我,極有可能不能使我如願。”
事情果如劉蘭芝所料:回家之後,她哥哥果然馬上逼她改嫁;蘭芝堅決不願意,就在一個晚上投水自盡了。焦仲卿得到蘭芝自盡的噩耗之後,悲慟欲絕,也於當天晚上在花園中自縊而亡。
悲不自勝
“悲不自勝”的意思是,悲傷得自己承受不了。
此典出自《周書·庾信傳》:“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於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
庾信(公元513~581年)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作家,字子山,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人。他生活在戰爭頻繁、政局動蕩的時期。六世紀三十年代,在北方形成東魏(公元534~550年)和西魏(公元535~556年)兩個封建割據政權,同割據江、淮以南的梁(公元502~557年)政權三足鼎立。後來,東魏改稱齊,西魏改稱周,即北周。庾信十五歲起就在梁宮廷中做昭明太子的侍從官。後來梁都江陵被西魏攻陷,梁王朝名存實亡,於是庾信在魏、周兩朝都做起官來。
當西魏的將領常山公於謹等率兵攻陷江陵後,庾信的母親、妻子也被俘押到長安。江陵淪陷的悲慘情形,使他終生難忘。晚年,他在北周當官時,追憶往事,寫成了著名的《哀江南賦》,憑吊故國,感歎故鄉父老的不幸遭遇,抒發自己的悲憤之感。他在《哀江南賦》中寫道:“我庾信頭發花白,剛剛步入半老之年,就遭到了喪亂之苦,拖著瘦弱的身軀,孤單地四處顛沛流離,現在已到了晚年。江陵淪落前,友人王褒寫了一篇《燕歌行》,描寫北方苦寒的情形,我也與他和了一篇,從此天各一方,令人極度悲傷。”
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表示既不高傲,也不自卑。指言語或待人很有分寸。
此典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他這遠愁近慮,不抗(亢)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一天吃過早飯,平兒到探春那裏聊天。平兒、探春和寶釵三人取笑了一回,便談起正經事來。
探春覺得她們住的園子應該改變一下管理辦法,應從園子裏的眾多老媽媽中挑出幾個老成本分,懂得園圃的人收拾料理。這樣,一來有專人培養花木,園子會一年好似一年;二來不致白白糟蹋東西;三來老媽媽也可得點額外收益,不枉成年在園中辛苦;四來可以節省勤雜人員的開支。采用這個辦法可把園子管理得更好。寶釵點頭笑道:“善哉……”李紈也說:“好主意……”平兒說:“這件事必須要姑娘說出來。我們奶奶雖有此心,未必好出口。”寶釵聽了,忙走過來,摸摸平兒的臉笑道:“你張開嘴,我瞧瞧你的牙齒舌頭是什麼做的?從早起到現在,你說的這些話,一套一個樣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說你們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說一套話出來,你就有一套話回奉,總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們奶奶也想到了,隻是必有個不可辦的原故——這會又是因姑娘們住的園子,不好因省錢令人去監管……她這遠愁近慮,不抗(亢)不卑,她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她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它的本來意思是,不寒冷而發抖。後來,人們用它形容恐懼到了極點。
此典出自《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為治。”
漢朝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執法嚴酷的官吏,名叫義縱。少年時代,他就幹了很多打家劫舍的勾當,行為非常惡劣。他有一個姐姐因醫術高明,得到皇太後的寵幸,於是義縱因沾了姐姐的光,居然當了官。義縱當定襄太守的時候,下令把押在獄中的二百多名犯人和私自進監獄探望囚犯的二百多人全都定為死罪,全部加以殺害。
這一天,義縱把四百多人全部殺掉了。消息傳出以後,定襄地區人人膽戰心驚、萬分恐懼。那些刁民和官府的爪牙、狗腿子之流也變得循規蹈矩了。
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表示回憶往事,痛苦難忍。泛指不忍回憶過去的慘痛經曆或情景。
此典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是五代南唐的國君。宋滅唐後,他便成了俘虜。李煜既愛好書畫,又擅長音樂,能詩善文,尤其是填詞。他前期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描寫宮廷的享樂生活之風,風格柔靡;後期的詞,表達了他懷古傷今、感歎身世和亡國隱痛的複雜情緒。《虞美人》就是他亡國後身為宋俘虜時的佳作。他身懷亡國的隱痛,對冬去春來感慨萬分,於是寫下了《虞美人》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詞的開頭就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思是: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是沒完沒了的啊,美好的往事、又湧上了心頭。一年一度的春天、又來到了人間;那和暖的春風,昨夜又一陣陣地吹拂著我的小樓;看到那皎潔的月光,不禁想起了我的南唐故國。唉,我精神上的痛苦啊,怎麼能忍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