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靈情感3
老生常談
“老生常談”比喻沒有新意的言論。
此典出自《三國誌·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三國時代,魏國有個人叫管輅,從小對天文學很感興趣,八九歲,便能在泥土上畫日月星辰,並能夠一一講述出來。長大以後,又對《周易》了解得非常透徹。他常常替人占卜,而且每次都非常靈驗。有一次,吏部尚書何晏將管輅請了去,尚書鄧颺也在座。何晏對管輅說:“聽說你能預卜先知,請你幫我算一卦,看我是不是有做三公(最高的官職,即司徒、司寇、司空)的希望。最近我經常夢見幾十隻青蠅飛到鼻子上來,怎麼也趕不走它們,不知是什麼原因?”
管輅說:“請原諒我直言,以前周公輔佐周成王,經常是坐著等待天亮,正是因為他的盡忠職守,才使成王國運興隆,各國諸侯才都擁護他,這完全是遵循天道的結果,不是卜筮可以說明的。現在你權高勢赫,而敬佩你德行的人少,畏懼你威勢的人卻很多,這並不是好現象。象書說,鼻的位置在天中,青蠅貼麵,主危。我希望你上追文王,下思尼父(孔子),這樣你就有希望做三公了,青蠅也可以趕走了。”鄧颺在旁邊聽了說:“我都聽厭了這些話,都是一般人最愛發的評議,有什麼新奇的呢?”
滿城風雨
“滿城風雨”原指城內處處風雨交加的深秋景色,現用以比喻某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議論紛紛。
此典出自《冷齋夜話》卷四:“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氛所蔽翳。昨日閑臥,聞攪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止此一句奉寄。”
這段話意思是說:
秋天來了,這時自然界的景物都是寫詩的絕好材料。昨天無事可做,正靠在榻上養神,忽聽到叢林中傳出風吹雨打的聲音,美妙極了,便忍不住起身提筆,在牆壁上題詩:“滿城風雨近重陽……”剛寫完第一句,忽然催收房租的人拍門進來,破壞了我寫詩的興致。
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指製造謠言;也可用以指謠言。
此典出自《尚書·金縢》:“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
周武王生了一場重病。內史周公(姬旦)寫冊書向先王祈禱。他打掃出一塊土地,築起三座祭壇,又在三壇的南方築起一座台子,麵向北站立,虔誠地向已逝的太王、季王、文王禱告說:“如果三位先王答應我的請求,就讓我代替武王去死吧!”祈禱得到了良好的預兆,史官把周公禱告的書簡放進金屬裝飾的匣子裏。恰的是,第二天,周武王就痊愈了。
後來,周武王死了。年少的周成王繼位,周公攝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哥哥管叔對周公心懷怨恨,便和其他幾個弟弟散布謠言說:“周公將對年幼的成王不利。”周公對太公、召(shào)公說:“如果我不攝政,將無法向先王交代。”所以周公東征,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逮捕了作亂的罪人。後來,周公寫了一首詩送給成王,叫做《鴟鴞》,向成王申述周室危急以及自己曆盡艱辛,救亂扶傾的苦心,從此成王再也不敢責怪他。
連篇累牘
“連篇累牘”形容數量很多而內容空洞重複的文章。
此典出自《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李諤是隋朝初年管理文書的官員,他討厭當時那種隻追求詞句華麗,內容卻空洞無物的文章。於是,他向隋文帝上書,請求明令禁止這種浮華的文風。他說:“寫文章時互相計較用詞的華麗,已經成了惡劣的風氣。文章不講正當道理,而隻寫一些虛幻的枝節,隻講究一個韻、一個字的奇特、巧妙;就算寫了一大堆,甚至堆滿桌子、塞滿箱子,也不外乎什麼月喲、露喲、雲喲,這又有什麼意思呢?”隋文帝楊堅非常讚賞這種觀點,但他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這種事。李諤說:“皇上不是可以向天下頒布命令嗎?要求各種文章,都照實記錄下來。”
隋文帝點頭稱是,決定將李諤的建議頒行各地,讓地方官參照執行。
不久,隋文帝便死去了,而隋煬帝是個荒淫無道的暴君,喜歡那種“風花雪月”的文章,因此,李諤的建議很快就成了泡影了。
馬革裹屍
“馬革裹屍”比喻願意死在戰場上,拿馬革來包裹屍首,表達了一種愛國的忠誠,豪邁的誌氣。
此典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援,字文淵,東漢茂陵(今陝西)人。有一次他去攻打隗囂,凱旋而歸,他的老朋友們都去慰勞他,並向他道賀。光武帝也給了他豐厚的賞賜。馬援覺得他的功勞太微薄,賞賜卻太厚了。伏波將軍路博德開辟南越,建立了七個郡,隻有幾百戶的封地,而自己的功勞根本沒有他的功勞大,卻得了一縣的俸祿,他深感功勞之微薄,受不起這樣厚的賞賜,所以他一直想替國家再立些功勞。
恰巧此時匈奴劫掠扶風,於是馬援向光武帝請求出征。出發前,馬援異常慷慨地說:“大丈夫當戰死疆場,用馬革裹著屍體回來,怎麼能躺在床上,被困在兒女手中呢!”
磨杵作針
“磨杵作針”來比喻做事隻要有毅力,勤奮不輟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此典出自《潛確類書》:“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少年時代曾經有段時間不好好讀書學習。有一天,該讀的書還沒有讀完,他就出門玩耍去了。路上,有一位老奶奶正在吃力地而又耐心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看到了,覺得很奇怪,便問道:“老人家您為什麼要磨這根鐵棒呢?”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被老奶奶的話感動了,於是馬上回到家裏發憤讀書,後來出色地完成了學業,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貧嘴賤舌
“貧嘴賤舌”用以表示愛多說話,言語尖酸刻薄,使人討厭。
此典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什麼談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寶玉喝多了酒,臉上很燙,王夫人便叫他躺下休息,並叫丫頭彩霞為他拍揉。寶玉便趁此機會,要和彩霞說笑玩耍。坐在一旁的賈環喜歡彩霞,因此心中非常不痛快,便故作失手,將一盞油汪汪的蠟燈推在寶玉臉上。寶玉為此無法出門,隻得待在屋裏養傷。
寶玉燙傷了臉,黛玉便有機會常和他一塊說話。一天,吃完飯以後,黛玉看了兩篇文章,又和紫鵑做了一會兒針線活,便出門去觀看新筍。他倆來到園中,看不到人影,惟見鳥語花香,信步便往怡紅院走來。二人一進門,便見到李紈、鳳姐、寶釵都在屋內,正和寶玉談笑呢。黛玉笑道:“今日齊全,是誰下帖子請的?”
鳳姐見眾姑娘都在寶玉這裏,便問:“我前日打發人送了兩瓶茶葉給姑娘們,可還好麼?”寶玉搶先說:“不好。”寶釵說:“味道也還好。”黛玉說:“好。”鳳姐見黛玉說好,便道:“我打發人再送些來,隻是有一事求你。”黛玉笑道:“你們聽聽,不過吃了她一點子茶葉,就使喚起人來了。”鳳姐馬上笑道:“你既已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眾人大笑起來。黛玉滿臉緋紅,回過頭去,一聲不吭。寶釵見狀,趕緊出來解圍,笑嘻嘻地說:“二嫂子隻是好心詼諧。”黛玉立刻反駁道:“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鳳姐當即指著寶玉道:“你給我們家做了媳婦,還虧負了你麼!”黛玉起身便走了。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形容一個人做事下定決心,不惜犧牲一切,以求取得勝利。
此典出自《孫子·九地》:“焚舟破釜。”
又見《史記·項羽本紀》:“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钜鹿。戰少利,陳餘複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