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測試
日本社會關係學專家穀子博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富翁為了測試別人對他是否真誠,就假裝生病住進醫院。
結果,那富翁說:“很多人都來看我,但我看出其中 許多人都是為了分配我的遺產而來的,特別是我的親人。”
穀子博士問他:“你的朋友來看你了嗎? ”經常和我有往來的朋友都來了,但我知道他們不過是當作一種例行的應酬罷了。
“還有幾個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來了,我想他們肯定 是聽到我病重的消息,幸災樂禍來看熱鬧的。”
照他的說法,他測驗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一個人對 他有真正的感情。
穀子博士就告訴他:“為什麼我們苦於測驗別人對自己是否真誠,而從來不測驗一下自己對別人是否真誠呢?”
感悟心語
這個社會上誰都不傻,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人家虛情假意,怎麼會寄希望人家對你真心實意呢?
願望與成功之間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一位叫馬維爾的記者采訪林肯。
記者: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些偉業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這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
這段話發生在林肯去帕特森的途中,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獻出發了,因此,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
在信裏,林肯談到幼年的一段經曆: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麵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較低價格買下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麵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了,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外語。據說,1922年,他在廣州采訪時,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劉燕敏)
感悟心語
有許多困難是心裏想像出來的,盡管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必須去做,才可能有成功的機會。
貓頭鷹和它的孩子
貓到林中捕鳥,碰到一隻貓頭鷹。貓頭鷹問它:“親愛的大哥,你到哪兒去呀?” “我去林子裏捕鳥吃。”貓答道。 “啊,貓大哥,千萬別傷害我的小孩子。” “你的孩子長的什麼樣,這個你可得讓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長得最漂亮。” “知道啦。”貓認真地回答,貓頭鷹放心地飛走了。
貓在矮樹叢中找來攏去,鳥巢裏盡是些美麗的小鳥, 貓都怕是貓頭鷹的孩子而沒有下口,最後,發現一群長得非常難看的小鳥,於是,貓放心地飽餐了一頓。
貓回家的路上,又碰到貓頭鷹。貓說:“你放心吧,我吃的是最醜的鳥。” 貓頭鷹回來一看,它的“漂亮”孩子一個都不見了,窩裏還有幾根貓的胡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