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3)

註:古名大圓白天山。

授唐宏等三人《三五金鎖流珠經》一十五卷,躡步天綱地紀之法。各行修三年,得地真。

註:真是能行綱禁之法,救人疾病者多。太上後聖君大喜其道,真心內情,立即見再授。

行之十年,再下授此引訣一十卷。三人日夜修行,二年,果仙,得朝後聖君,補以充中元三大將軍之任,主領三天正一之法,以配鬥為衣,衣鬥,履鬥,飛鬥,戴鬥,順鬥,倒鬥,反鬥,橫鬥,低鬥,逆鬥,昂鬥,坐鬥,行鬥,臥鬥,

註:臥鬥,是安外眼未閉前,存鬥如被蓋身周遍,以隨月建所止之神鬥魒,亦同鬥建。

指鬥,魒鬥,務鬥,魁鬥,剛鬥,柔鬥,陰鬥,陽鬥,邪鬥,正鬥,收鬥,捕鬥,誅鬥,

註:是步鬥誅鬼斬鬼之步,亦轉展舒星鬥而斬之。

禁鬥,

註:存步七星而禁凶惡,作鬥正形為羅,蓋務魁之獄,禁繫鬼神而堅止下也。

含鬥,

註:含七星於心腹之內,明照五藏。

弘鬥,

註:弘滿天地,以去妖惡,

等法。並以禹步相添,正行正一之法,立能興動風雨,天地順心。太平金闕後聖玉皇上道君,給兵三千萬衆,隨正一三將軍籙及禹步籙等,二十四階多論步綱禁法之事,立能救濟之術,功滿拔宅昇天,如在洞府之間。得籙使之,如手應心,神力立驗。故能上可飛昇,得在太平金闕聖君左右,中部道將,助衛宮殿,追伏魔王,攝錄三官之用。細能佐護受籙法修行綱步之人。人能精修心念感用,妙在三圖。

註:二圖,一含身,二出用,三含影等圖,旨以存思,出入於心腎之中。用即身長一寸,從心腎中出,漸漸長八十一丈,領兵三千萬衆,或收捕凶惡之衆,或五藏中病疾,即從眉間入,身長一寸,心腎之中,安鎮五藏百脈也。

守之堅五藏。

註:誌人日夜精思,唐將軍入在左腎,葛將軍入在右腎,周將軍入在心中,鎮治五藏及百脈中,除諸邪妖炁疾病之根元也。

此即後三元始生也。

註:此是後聖君秦始皇時,更始二年七月七日,於降蜀太白山。

中元三將軍,本太平後聖君所置也。賜白日登仙將軍之位,上天入地,入水入火,大能包天地之極,細能入人身之中,護正破邪,如霜見日,故能常通威於善行之人。每執節於凶惡鬼神,保身助國,隨籙言功,定誌取仙,在心不失,故能堅剛於己,智慧生心。須在中元,同力度人。

註:人行符役使將軍吏兵,濟度危厄疾病,唇齒山海,毒蛇猛獸,龍蛟風水之難,皆與度之。此功則-以人神俱因符帖而獲功,

謂之同力。謂之得度。而今得度者生歡喜心,知有道化。謂之中元三將之功,施惠也。中元三將軍始生於人皇之世,而以道感天,賜授中元三將軍,保衛人皇也。後三將軍始置替者,即後聖上道君,請於太上大道君,將下授張天師,即言始於後聖君置也。

註:按《神仙太玄正經》雲:中元三將軍三人,上古人皇以前,太上大道之主虛皇元始天尊,賜授太一,下為主將,領主太一之府。後聖玉皇奏請下界合得道人,替前三人。此前人以昇天真之位下界三人,即替三元之位。後聖君請入下界,名籙正一,以佐護受道之身,並諸結心,用印掌訣,隨符籙驅使,今人授籙者,能使結法步綱,存之立驗。取道之子,受道之後,得訣依師行住坐臥,長如坐忘,結結撚訣也,印,存想如圖。一年,無病,能立去惡救人。二年,辟兵,惡鬼猛獸見伏。三年,去死籍,四年,補正一地真。五年,神通,神力無比,手指凶惡皆自伏。心不可妄行。行須是損己之害者,己避而不得者。須撚其本訣,而陰思鬥衣於身,鬥魒於手指之動,中元三將,軍領兵各三千萬人衆,水火獅子毒蛇,而一一擊之,必自心伏死,不犯於己。若不伏者,撚凶惡刀支,再使斬刺,應乎吐血而死。陰誦五行呪,金木相伐,水火相滅,雲雲。此是陰,而慎之勿行,道人不得已而行之。

又告使訣,在左手大指第二節近左取之。

註:近左,是當節須近左邊是也。但是三元三部九將軍,總管於第二節也。上元正心中,及下元在左,常存用之出如圖。左右男女,男左手是訣,女右手是也。

常以存用,不惑不妄,

註:不幻惑於心,不妄惑加於忠良也。

立取天真,邪毒

註:邪,魔王妖氣也。毒,蛇龍鬼獸也。

畏敬,惠施

註:誌道之人,常以符術,濟惠貧病困乏,慈力度人厄難,行惠恩德,教授賢人是也。

通神,目長堅身。

廣成子授黃帝曰:帝欲求真,莫過堅身。帝欲堅身,莫過通神。神通之後,

註:欲得見神者有六等,一授籙法。二清心寶祕,莫泄非人。三得真經,真師傳付。四得綱紀具足。五須得此引,修行誌人,入門見道。六既見門戶,修行事,得訣,所用無失錯。此六等修行之法,唯訣為一,不得此訣,五事俱用不通。今世人得授籙法極於上清,兼聲教修齋念道,香火不絕,清心不退,全前四等事,俱修老一生者至多,不見有一人得者。皆須求明師,兼傳引訣印,方始神通。既得神通,未得道,得道須是明師再訣,得度心神。心神不起妄想, 忘加備人物,隻可度道,得道白日拔宅上昇者亦多。至如天師、許遜、王長、尹子兄弟,上古三皇之徒,皆拔都城宅而去,皆莫不因此上中下三元九將軍,五德六紀等將軍,及七星精五鬥衆星,但天地水三官,合《金鎖流珠》一十五卷中所部者,衆神眾真仙靈,將軍吏兵,極通之法,即得白日而上昇,或拔宅俱去也。昔周時西國胡神成道者,是太上老君為務成子之時,教胡王。再託身綱訣之法,得為右玄真人,師事大平金闕玄元後聖玉皇帝上道君者,亦因此法訣得度。平等心,不非不妄之德。

子名地理,力可千夫。三子地皇,五子地王,等兄弟三人,有力勇猛精進,智慧強人,無名君,故封為下元三大仙官將軍之位,領兵衛護得度法籙之人。

註:後聖今替三人,故取以姓,應前將軍名為號。今下元三將軍,姓李,姓黃,姓王,應前三人名也。今下元三將軍之始生也。人學道不知上中下三元大將軍始生之因,萬無一人得成道也

而令見道,劫億以滿。

註:滿前三將軍,得替後李黃王人,後聖君封為三將軍,替前位始生也。

前人遷昇天真,後替依前,部領衛護有誌修行之士,並主下元人地水中,惡人神龍,鬼精祟妖等,不正道生行。

註:夫有炁之物,皆好生而畏死,常欲取生道而行其中。有凶惡之徒,妄行妖祟,以禽獸蛇龍之物,皆須誅剪滅絕。不論人神龍鬼之物,皆依法行律誅滅,即此上中下三元九大將軍,行軍之令。令有六條;一降伏天魔。二製止凶人,不行邪道,不逆君師。三常護法與法,救人疾厄貧乏。四攝龍鬼精妖,不為妄祟,妄者誅之。五感通誌心求道之人,貴賤男女。

註:大道不問貴人賤人,但有道性,誌心傳學,得法籙修行,便與言功,當令九等將軍,保護此等人身家。永無魔難之厄。

永令無厄難,厄難皆與度脫。六常衛護至人,行住坐臥,身家無有外魔所惑,並急疾關奏,章表啟告,允達上聞,令合天心,言功賞善,無失科儀,功滿扶誌道之人,與依功,白日上昇,拔宅神通,神仙得者,上住三清。上中下三元九等將軍,各加遷太清太極大真仙上品,各依三皇世三元大將軍遷替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