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太上老君,教三皇條之上上條
第二條陰功,常以慈心,救人濟物。
註:人有疾病在身,被鬼祟所害,以符藥術救之,令人得疾。差鬼得輕放,使人鬼相離,不為冤對。此為大柚功於人,大恩赦鬼,各得相一去離,不為患害,名曰大功於人鬼者也。
解敵釋對,陰行止諫之心。常以得前一人言之定。訖於夜後,陰與某人解某怨對,令其二人各自退悔其過,不相謀恨。即須禹步,專大山隔斷二魂神,不相恨念,毒炁各自消散。後日月稍多,自能彼此消惡。如此之功微妙,為上上妙極。
註:老君喻此陰功者,本是一人知有道,能製解江舌怨對,而法師領一人之言,便解諫,而人不相對怨,此名無上功德。
步天綱圖,躡地紀圖,順、倒、反三遍。訖言曰:今有某州縣鄉裏某官人,
百姓止言百姓某乙。
與某處
州縣鄉裏。
姓名,與某相加謀,欲以相敵,敵卻相
謀殺。臣今行陰綱,與隔解之。咒曰:
令被此不嗔,各歡相代,阻膈山海俱難。吾轉天關,各指指後。欲前舉心者,心身自寒,各須伏心獲安。犯吾此令者,魂魄守天盤。
盤訓伐罪也。
右鬥上十二步,盤上三十四步。
舊說雲:順、倒一反於綱上,便為之。今之是順、倒、反三遍。今按後聖君授方諸小童君及王君口訣雲:順、倒兩遍,畢,向陽星綱頭起,右散行三遍。訖,上綱左足躡陽明星。次右足躡陰精。又先前右足躡玄冥,左足躡丹元。次右足躡北極,左足躡天關,右足次前,與左足並,乃通氣祝曰:
金木相剋,木日相伐。水火相滅,銅口鐵舌。前舉者折,二心各退。兩舌無說,二心俱伏。不相誅滅,吾出陰兵,製汝二人,心怨休歇。急急如律令。祝訖,各撚左右刀支少間。
註:刀支,上卷具註訖。此更雲:在左手第五指第三節右邊是訣。
此法為人修行,令怨對不相加伐,並被人謀害,自身為之。或彼人有心,此人不對,常恐來責伐我身,求請阻隔,令永不來者。以與三夜為之,不令人見之。見之即不神驗也。
註:夫人行陰功陰德,其陰功陰德未成,便被陽人知見,見便即一口發言,千口動舌,卻為陰過。更敢望修行其陰功助人,而復被陰官所責也。
若自行陰功,助國護身救人者,前從地紀三遍。訖
順倒反三遍是也。
即飛天綱三遍,訖即散變三步九跡禹步,擊止之。如恐不止,即十二步禹步一遍,又步十五步。存上中下三將軍,領兵各三千萬眾,及六甲諸神,一一存如含弘圖,及《流珠》中元下元等三將軍圖。擊之三度,萬事自消,亦不苦損彼人。若六度為之,彼人病,不可妄行,損己陰功。九度為之,彼立殞。
註:不可妄行之,損己陰功,以成陰過也。
禹步三等,並以圖在上引中。訖今此禹步,以存作山隔斷相敵之人,陣法訣步圖。
右轉一轉,存為九重山,隔此人魂神,畏而不來也。
此名地軸禹步,存二十四地軸神,開一寸之地,而為萬裏江山,或萬裏江山,攝為一寸步之地。此禹步微妙,能伏攝於人身,騰空而不知遠近也。訣在左手第一指根三橫文中,是地心訣也。
註:亦得師示文理之極,露處得真訣。
步綱三遍,訖即以右手撚左手中訣,訖又踏地,舉足下地心訣,及地裏訣。即咒曰:
天清地平,日月順行,人物俱泰,國得君貞。今有某人逆天喧呼,臣履禹綱,隔斷常為。千山萬坑不得過,過者全軍身不生。以取本色石,擲之便止。
本色石,在六甲籙中看取,即得也。
此步綱非但作陰功救人,而常行之,三年立可縮地脈,往往甚速於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