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新搬來的是什麼人?一定是位可怕的人物。”他熱心地問著。他想,災難這時恐怕已降臨到隔壁,自己要是不搬,無疑會被卷入事變中去。

但是,對方的回答卻很意外。

“不,是位很和善的人。”

“真的嗎?”

“的確是。因為他非常愛貓,養了很多”

感悟心語

你可以信仰一種東西,是因為它可以給帶來短期的利益,但是它卻不是你長久依賴的對象。

生意人

如果你想要同時騎兩匹馬,那將會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你必須了解一件事:如果你渴望自由、自發性和活在當下,你就必須不像在做生意,你可以繼續那個生意,但是你必須改變你做生意的態度和方法,你無法妥協這兩者,你無法綜合這兩者,你必須犧牲其中的一個來照顧另外一個。

我想起我的祖父,我父親和我叔叔不希望他老人家在店裏,他們會告訴他說:“你可以去休息,或者是去散步。”但是有一些顧客一定要找他,他們會說:“當他回來的時候我們再來找他。”問題在於他不是一個生意人。

他會很直截了當地說:“我們進貨的成本是十塊錢,我隻賺你百分之十,換句話說,我必須賣你十一塊,你難道連給百分之十的利潤都覺得遲疑嗎?那麼我們要怎麼生活?”人們就會立刻跟他成交,但是就我父親和我叔叔的眼光看來,這是一項損失,因為他們會從二十塊錢開始叫價,然後一陣討價還價,如果客戶能夠還到十五塊的價錢,他會覺得很高興說他省了五塊,但是事實上他多付了四塊,所以很自然的,他們會把我祖父趕走:“走開,去河裏好好洗一個澡,或是去公園休息,你已經老了,不需要再看店。”

但是他會說:“有一些顧客認識我,也認識你們,他們知道我不是生意人,而你們是生意人,我告訴我的顧客說,如果你們來剛好我不在,那麼就等一等,我很快就會回來。我告訴那些顧客說:‘記住一件事:不管是西瓜掉在刀子上或是刀子掉在西瓜上,永遠都是西瓜被切開,而不是刀子被分開,所以要小心生意人。’”他有他自己的顧客,他們來的時候甚至都不提他們要幹什麼,他們就坐在那裏,他們會說:“等他老人家回來再說。”

感悟心語

生意也可以用真誠和真實來做,不一定要狡猾、剝削、或欺騙,所以一定要聽命於你的心,因為到了最後還是要由心來決定你本性的表現。

鑽井隊員

有一位年輕人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把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拿給在井架頂層的主管。年輕人抱著盒子,快步登上狹窄的、通往井架頂層的舷梯,當他氣喘籲籲、滿頭大汗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時,主管隻在盒子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又讓他送回去。於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給領班,而領班也是同樣在盒子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次送給主管。

年輕人看了看領班,猶豫了片刻,又轉身登上舷梯。當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頂層時,已經渾身是汗,兩條腿抖得厲害。主管和上次一樣,隻是在盒子上簽下名字,又讓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輕人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轉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來,可是,領班還是在簽完字以後讓他再送上去。

年輕人終於開始感到憤怒了。他盡力忍著不發作,擦了擦滿臉的汗水,抬頭看著那已經爬上爬下了數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艱難地往上爬。當他上到頂層時,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主管,主管看著他慢條斯理地說:“把盒子打開。”

年輕人撕開盒子外麵的包裝紙,打開盒子——裏麵是兩個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侶。年輕人終於無法克製心頭的怒火,把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對他說: “把咖啡衝上。”此時,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聲把盒子扔在地上,說:“我不幹了。”說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裏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發泄了出來。

這時,主管站起身來,直視他說:“你可以走了。不過,看在你上來三次的分上我可以告訴你,剛才讓你做的這些叫作‘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這就要求隊員們有極強的承受力,承受各種危險的考驗,隻有這樣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業

任務。很可惜,前麵三次你都通過了,隻差這最後的一點點,你沒有喝到你衝的甜咖啡,現在,你可以走了。”

感悟心語

當你的機遇就要來臨時,你能否再忍耐一下,成了你成功與否的關鍵。

生活是一種藝術

有一次,英國遊客傑克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和傑克同行的朋友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傑克發現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條鰭盆飛明尼蘇達去了。” “8隻蜂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傑克問當地的魚販:“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魚販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跡。

魚販說,大夥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 “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

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的離去,手中還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感悟心語

魚販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實際上,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尋找海洋的魚

有三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