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太學生景姓者流落他郡家有一子又被人拐去而景不知也傭書數年僅餘銀三兩偶見一窮人鬻妻慨然贈之夫婦得完感謝而去至明年送還猶念其貧堅不肯受夫婦心大不安以景生親自炊煮乃買一小廝送之景不得已勉強應允及攜入門乃即景生被拐之子悲喜不勝聞者莫不歎異【以上記警破人婚姻】

朱子讀書必循序而致精以為窮理之要嚐曰讀書須純一如看一般未了又要一般都不濟事某向時讀書方其讀上句則不知有下句方其讀上章則不知有下章又曰以我觀書處處得益以書博我釋卷而茫然又曰昔陳烈先生苦無記性一日讀孟子至求其放心一章曰我放心未收如何讀書能記乃獨處一室靜坐月餘自此讀書無遺

司馬溫公嚐言學者讀書少能自一卷讀至卷末往往或從中或從末隨意讀起又不能終篇旋光性最専猶常患如此從來惟見何涉學士案上惟置一書讀之自首至尾正校錯字未終卷誓不讀他書此學者所難也【以上記警讀書無序次】

謝上蔡初以記問為學自負該博對明道先生言舉史書不遺一字明道曰賢卻記得許多可謂玩物喪誌謝聞此語汗流浹背麵發赤及看明道讀史又卻逐行看過不差一字謝殊不解後來省悟毎以此接引博學之士又謝上蔡曰明道先生嚐教某曰賢讀書慎不要尋行數墨

程子嚐言作文雖不害道若一向専意則誌局於此安能與天地同大

朱子曰作詩間以數句適懐亦不妨但不用多作蓋便是陷溺當其不應事時平淡自攝豈不勝思量詩句

先正雲孔光不識進退字張禹不識剛正字許敬宗不識忠孝字栁宗元不識節義字又方遜誌先生謂門人廖鏞曰汝讀書幾年尚不識個是字【以上記警讀書不知要】

嚴君平賣卜成都與子言依於孝與臣言依於忠與弟言依於悌雖終日講學而無講學之名士大夫不可不知此意

朱子曰今日正要端本澄源以察事變之幾微豈可一向沒溺於故紙堆中使精神昏蔽失前忘後而可謂之學乎

朱子又曰目前為學隻是讀史傳說世變其治經亦不過是記誦編節向外意多而未嚐反躬內省以究義理之歸故其身心放縱意念粗淺於自己分上無毫發得力處今日正當痛自循省向裏消磨庶幾晚節救得一半

蔡虛齋曰若是真學問文章必有見於威儀之際與夫日用之常若是真道徳性命必有見於治家之法與夫當官之政【以上記警讀書不務實】

楊龜山曰學者須有所疑乃能進徳然須用力深方有疑今世之士讀書為學蓋自以為無可疑者故其學莫能相尚

許魯齋設教懇款周悉必使通曉嚐問諸生此章書義若推之自身今日之事有可用否書中無疑看出有疑有疑卻看出無疑方是有益

陳白沙曰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某初學時亦是如此更無別法【以上記警讀書不能疑】

程明道先生作字甚敬曰非是要字好隻此便是學

黃山穀見司馬溫公資治通鑒槁本雖數百卷顛倒塗抹訖無一字作草

陸象山曰寫字須一點是一點一畫是一畫不可茍

陳白沙曰予書法毎於動上求靜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動也得誌勿驚厄而不憂此吾所以保乎靜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剛而能柔形立而勢奔焉意足而奇溢焉以止吾心以陶吾情以調吾性此吾所以遊於藝也【以上記警書法潦草】

人有語導氣者問明道先生曰君亦有術乎曰吾嚐夏葛而冬裘饑食而渴飲節嗜欲定心氣如斯而已矣

富鄭公以邵堯夫年髙勸學修養堯夫曰不能學人胡亂走也後遇疾笑謂溫公曰雍欲觀化一巡疾革伊川顧曰願先生自作主張曰無可主張者

陸澄以多病從事養生陽明先生曰養徳養身隻是一事果能戒慎不睹恐懼不聞而誌専於是則養身之道在其中矣元靜但當清心寡欲一意聖賢不當輕信異道徒弊精神於無益耳【以上記警養生導氣】

右記百行考旋百事隻是一事學者能於一處打得徹則百事自然就理不然正所謂覷著堯行事亦無堯許多聰明那得動容周旋中禮也

作聖篇

書雲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述作聖第六

張子東銘篇曰戲言出於思也戲動作於謀也發乎聲見乎四肢謂非己心不明也欲人無已疑不能也過言非心也過動非誠也失於聲謬迷其四體謂已當然自誣也欲他人已從誣人也或者以出於心者歸咎為已戲失於思者自誣為已誠不知戒其出汝者歸咎其不出汝者長傲且遂非不智孰甚焉【千古而下埋沒卻東銘今特為表而出之止緣儒者専喜講大話也餘嚐謂東銘逺勝西銘聞者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