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易才知道,那是他的名字,“易”。父母之所以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做起事來容易一些,更順利一些。
後來易很好奇,難道自己的名字沒有姓字嗎?母親無奈的解釋道,平民是沒有姓字的。
當易快要一歲大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們尚不會走,而易卻已經能跑起來了。鄰居家的人說易很有天賦,而易隻不過是微笑著搖了搖頭,然後便開始修煉少林洗髓內功易筋經了。
當易兩歲多大的時候,別的孩子們都在外麵跑跑跳跳,瘋玩瘋鬧的時候,而易卻成天到晚的鍛煉身體。
當易三歲多大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易已經鍛煉出了頗為結實的肌肉,以及頗為敏銳的感知神經。那時候的小孩子們都尊稱易為大哥,而易隻不過是搖了搖頭,微笑道,“你們要叫我‘老司機’!”
當易四歲多大的時候,易筋經已經略有小成。那時候的易可以將一片葉子當做飛鏢來打擊二十米內的任何事物。孩子們都大驚小怪,易隻不過是微笑著搖了搖頭。
當易七歲多大的時候,易用了三年的時間將易筋經煉至大成,並且各種拳法已經相當熟練。村子裏的一些大叔不服氣,想要跟易試試身手——結果卻被易蒙著眼睛吊著打!
當易九歲多大的時候,易已經用自己做成的木劍,努力練習了兩年的劍術了。後來易感覺這把木劍太輕,便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鍛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柄劍——一柄隻不過是沉了點的破鐵劍。
於是乎,易每天就拿著這柄破鐵劍削風切竹,運籌帷幄,好不痛快。
木葉脫落了一代又一代。當易十一歲的時候,進城回來的父親帶回來了一個失憶的孤女,這便是易的妹妹了。後來家人們與她相處融洽,便給她取了一個新名字——唱。
唱是“唱”歌的唱,是希望她開開心心沒煩惱,無憂無慮的過著一輩子——這也是易作為哥哥的重擔與責任。
直到今天,易已經十四歲了。平時練劍的空閑時間裏,也會像一名男子漢一樣,去森林裏打一些野物給家人吃。
就像今天一樣,打了隻野兔子吃。
或許自己的家境並不好,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土房。夏天漏雨冬天受凍,而且如果收成不好,還有著時刻餓肚子的準備。但易卻並不想失去這個小而美滿的家。父親,母親,唱,易——這是易心中最為寶貴的四個人。
因為在上一世,易是被孤兒院的人養大的。後來拜入少林寺學藝,也算是半個和尚吧。
……
後來,成天練劍的易引來了一位城裏大人物的目光。他叫天飛,是駐梵城的天下武盟的分會長。梵城是離這個村子最近的一座城,但起碼也要走兩天的路程。
而天下武盟,乃是德瑪西亞帝國實力最為強大的武者聯盟。幾乎每一位實力強勁的武者,都會加入天下武盟。
天飛是一位劍客,意氣風發。他測試了一下易的身手後,竟然被易三劍敗之。天飛大驚,認為易是不出世的絕世天才。便向易發出了邀請函,希望易能夠去梵城入學。但易並沒有立刻接受,而是打算與父母們商討一番。
天飛欣賞易的目光不禁欲濃。做事沉穩,三思而後行,很少能在一個小孩子的身上展現出來。但他還有些事情要做,便匆匆忙忙的走掉了。
而今天晚上,就是決定易去不去入學的最後一點時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