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典故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滿臉怒氣,要殺為他養馬的人,旁人沒有一個敢替養馬人說話的。這時,長孫皇後走過來,看見丈夫的臉色不好,知道又有了不愉快的事,於是柔聲問道:“皇上為什麼事在生氣呢?”

李世民告訴她說:“我的那匹最心愛的馬好端端的突然死去,一定是養馬人不負責任,讓馬吃了什麼東西。你知道這匹馬跟著我南征北伐,立下赫赫戰功。現在無病而死,叫我怎麼不傷心呢?因此,我一定要殺死這個養馬人,看誰以後還敢不負責任!”

長孫皇後很不滿意李世民的做法,想說幾句好話救下養馬人,可是握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丈夫正在氣頭上,恐怕幫不了這個忙了。她突然想起曆史上發生過類似的事,不妨講給丈夫聽聽,也許能讓他回心轉意。

“陛下,你聽說過齊景公殺養馬人的故事嗎?”長孫皇後的第一句話就把李世民的注意力拉過來了,他饒有興趣地聽著皇後說下去:“齊景公的一匹馬死了,要殺養馬人。有個叫晏嬰的臣子站出來說,養馬人有三條罪狀。齊景公高興地催著晏嬰快說哪三條?晏嬰說:“第一條罪,養馬人失職,沒有養好馬而被殺;第二條罪,養馬人使國王因馬死而殺人,全國的老百姓知道了,必然會埋怨國王把馬看得比人還重要,這會損害國王的聲譽;第三條罪,諸侯知道了這個消息,必然會看不起齊國,降低齊國的威信。”齊景公一聽,殺一個養馬人會帶來那麼多的麻煩事,那不殺就是了。”

李世民聽到這裏,知道皇後是在借說故事批評自己,想想也確有道理,於是改變了主意,釋放了那個養馬人,仍任用他為自己養馬。

自此以後,養馬人更盡心盡職喂馬,再沒有發生過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