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抗敵
10~11世紀初,生活在中國北方地區的契丹族逐步強盛,並建立了遼國。北宋初年,遼統治者不斷侵擾中原地區。宋太宗在位時,宋、遼間曾發生過兩次大戰,宋軍損失慘重。宋軍的失利,多年來就如同一塊巨大的陰影,時時籠罩在宋朝朝野上空。在朝廷中,有些人一提起“遼”來,便談虎色變,嚇得戰戰兢兢。
宋真宗繼位後,遼軍的騷擾更加頻繁,1003年,遼軍直抵定州,俘虜了宋朝大將王繼忠。此事震動了滿朝大臣。次年九月,遼聖宗率二十萬大軍,從幽州出發,又向南進逼。
消息傳到京城,朝廷中那些嚇破了膽的官員們,亂作一團。參知政事王欽若和陳堯叟,慌忙找到真宗,他們繪聲繪色,把遼軍描述得非常強大,勸說真宗千萬不要硬頂。陳堯叟見真宗臉上露出一副恐懼發愁的樣子,就進一步威脅真宗道:“遼軍很快就要殺到都城汴梁了,我看為了皇帝您的安全,還是把都城遷到四川成都吧!”陳堯叟是四川人,因此他極希望真宗把都城定在他的家鄉。王欽若呢,是江南人。他一見陳堯叟建議把都城遷到四川,很不樂意,就向真宗吹噓了一番江南的美好,建議真宗把都城建在金陵。於是兩人為遷都的事,在真宗麵前爭執起來。
王欽若、陳堯叟的勸說,使抗遼決心本來就不堅決的宋真宗,更加害怕遼軍了。他急忙召集大臣,想商議一下遷都的事。這天,在參加議事的大臣中,有一位氣宇軒昂的中年人,他就是新任宰相寇準。寇準一向痛恨那些投降派,他力主抗遼。此刻,他一聽說皇帝有遷都的意思,知道一定是有人在暗地裏搞了小動作,因此十分氣憤。
那些投降派聽說皇帝要遷都,都忙不迭地稱讚這個主意好;有些不同意遷都主戰的官員,本想陳述一下自己的主張,可由於畏懼皇帝的威勢,站在一旁不敢吭聲。這時,寇準從班列中站了出來,他環視了一下各位大臣,把目光落在了坐在角落處的王欽若、陳堯叟身上,然後厲聲喝道:“是誰給陛下想出的這個計策?這樣的人應當殺頭!現在雖說遼兵大軍壓境,情勢緊急。可是我宋軍百萬將士正頑強抵抗,我大將魏能、石普曾挫敗遼軍前鋒,這說明遼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可是在這個時候,竟有人鼓動逃跑,讓陛下把都城遷到金陵、成都。如果這樣做了,人心將不可收拾,敵軍將乘虛直入,天下難道還保得住嗎?”
寇準的話,對遼宋雙方作了正確的分析,理直氣壯,堵住了那些投降派的口。王欽若、陳堯叟被寇準威嚴的目光,刺得滿臉通紅,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那些主戰的官員們,一方麵覺得寇準真有膽量,替他們講出了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另一方麵,又都替寇準捏把汗,要知道,宋真宗實際上是向著投降派,主張妥協的。
寇準的話講完後,殿內一片寂靜,人們都在等待著皇帝作出最後的抉擇。真宗見寇準說得句句在理,一時不好回駁,就隻好同意不遷都。寇準趁此機會,向皇帝建議親征。他說:“陛下,現在宋軍大兵在外,已征戰了很久,正需要陛下親自去督戰,邊境的勇士見到陛下的龍旗,一定會士氣更高,那時遼軍一定會被擊退。”
真宗聽了寇準的話,雖然嘴上同意親征,可內心仍猶豫不決。10月初從汴京出發,過了半個月才走了一小段路程。到達河南一帶的韋城後,私下裏仍不時地向寇準商議遷都南方的事情。寇準見真宗對抗遼還是這樣三心二意,就聯絡前線勇將高瓊等人,迫使真宗親征。後來,真宗把軍事大權交給了寇準,寇準親臨前線,率眾軍浴血奮戰,終於使遼軍退卻。
寇準不惜個人生命,勇敢地同投降派作鬥爭,招致了那些投降派的嫉恨。後來,他們跑到真宗麵前陷害寇準,說他有謀反之心。特別是那個王欽若,對寇準更是懷恨在心,在真宗那裏屢次誣害寇準。1022年,六十二歲的寇準終因受誣告,被罷官發配。第二年秋天,病死在遠離中原的廣東海康縣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