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嶺女傑

在明朝末年反對清軍入侵的戰爭中,一位出生於四川的苗族女英雄名震一時,她就是熱愛祖國、奮勇抗清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生於1574年。在她十七八歲的時候,在一次傳統的苗族婚配會期中,把象征著愛情的花兒扔給了一個小夥子馬千乘。這一對互相傾慕的青年男女,結成了美滿的夫妻,一時傳為佳話。

秦良玉自幼善歌舞、好武藝,聰明能幹、粗獷潑辣,是苗族女子中的佼佼者。馬千乘是當地土司馬震南的侄兒,飽學經史、能詩善文,富有才華。兩人結合後,在文武上互相幫助學習,夫妻都成了文武雙全的青年英才,深得叔父器重。不久,馬千乘擔任了石石主(今四川石柱縣)宣撫使,每次出征,秦良玉緊隨其身共同作戰,屢建功績。馬千乘去後,秦良玉被破格封為石石主宣撫使,接替了丈夫的職位,統率原班人馬。一個苗族婦女擔此要職,在封建社會裏是極為罕見的。秦良玉不負重托,操練部隊、整治軍紀,把這支隊伍訓練成了既有戰鬥力、又有嚴明紀律的優秀部隊,號稱“白杆兵”。

1621年,努爾哈赤率後金軍進犯沈陽。明朝政府派經略袁應泰率兵抵抗,同時,發布命令征調各地軍隊到遼東增援。素有愛國之心的秦良玉,接到出兵遼東的命令後,立即整頓兵馬,派他的哥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率一部分部隊先行,自己統率主力三千人隨後出發。秦良玉的軍隊軍容整齊、遵守紀律,一路上秋毫無犯,順利到達遼東前線。當時,由總兵賀世賢率領的部隊馳援沈陽城,到達城下時,後金軍已四麵合圍,城裏明軍堅守不出。賀世賢在城外與後金軍激戰,不幸失利,壯烈殉國。在渾河一帶與後金軍拚殺的總兵李秉誠所部,也死傷三千餘人,敗退中正遇秦邦屏兄弟率先頭部隊趕到,立即與後金軍交戰。因後金軍兵多勢強,在戰鬥中秦邦屏英勇犧牲,弟弟秦民屏也身負重傷。這時,秦良玉率主力到來,即令一部分士兵守住渾河大橋,準備迎接明軍退往東岸,自己率軍殺入敵陣,救出弟弟。此時,明朝各路援軍紛紛趕到,終於殺退了後金軍,退守渾河東岸,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不久天氣轉冷,明朝國庫空虛、軍餉匱乏,不少士兵無冬衣禦寒。秦良玉見狀慷慨解囊,捐出錢財,為士兵趕製冬衣1500套。兵部尚書張鳴鶴聞訊對秦良玉大為讚賞,認為渾河殺敵數千,是秦良玉與秦邦屏的大功勞。盛讚秦良玉有膽有識、智勇兼備,破圍救危,轉敗為勝,是巾幗英雄,立下千載奇功。又捐款製衣,分擔國家的困難,體恤士兵的饑寒,使堂堂男子都感到羞愧。張鳴鶴上書天啟皇帝為秦良玉請功,請求皇帝頒詔嘉獎,以勵三軍,以教臣民,天啟得到報告後,也對秦良玉的愛國行為十分感動,就下詔賜秦良玉二品官服,封為誥命夫人,授都督僉事總兵官。授予她的兒子馬祥麟宣慰使官職,追贈秦邦屏都督僉事,晉升秦民屏為都司僉事,並賞賜金銀絹帛。秦良玉受到如此嘉獎,十分感激,決心把自己的餘生全部貢獻給保衛祖國的鬥爭。

1630年,後金軍再次大舉入侵,一路所向披靡,直逼北京城。明朝政府立刻急令各地人馬火速趕到北京勤王,保衛京師。秦良玉接到命令時,已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了。但她愛國之心益堅,馬上率領侄兒翼明和本部人馬星夜北上。這次她吸取了前次北上時的教訓,準備了充足的寒衣和糧草,軍紀依然十分嚴明,受到沿途百姓交口讚譽。

當時北京城十分危急,崇禎帝命滿桂為武經略,統一指揮各路勤王人馬。當時明軍數量不足、裝備又差,麵對強敵,不宜輕易作戰。但昏庸的崇禎不顧敵眾我寡的嚴峻態勢,強令滿桂出戰。滿桂無奈,隻好出永定門列陣迎戰。後金軍大隊人馬立即殺將過來,勢孤力單的滿桂雖頑強抵抗,仍無法取勝,自己也以身殉國。主帥陣亡,明軍無力再戰鬥下去,隻得退守北京郊區。京師危在旦夕。正在這萬分緊要關頭,秦良玉援軍趕到,立即揮戈向圍城後金軍展開猛攻。秦良玉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士兵英勇善戰,勢不可擋,殺得後金軍無還手之力。先期到達的幾路援軍,為秦良玉“白杆軍”的無畏精神所感染,也紛紛投入戰鬥,打得後金軍心驚肉跳,不得不引兵退卻。京師之圍,終於被解救了。

在這場生死搏鬥中,秦良玉身穿男子戎裝,手提月牙刀,騎馬率先與敵軍展開激戰,血梁征衣而不後退。她還鼓勵手下將士在困難當頭之時殺敵報國、效命沙場,決不後退。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使將士們個個拚死向前、浴血奮戰,終於取得勝利。崇禎得知秦良玉的報國壯舉後,再次下詔表彰她,並親自召見了她,還賦詩一首贈給她。詩雲:

蜀錦宮袍手製成,

桃花馬上請長纓。

民間不少奇男子,

請肯沙場萬裏行?

秦良玉以自己的愛國報國行為,贏得了廣大軍民的由衷稱頌,她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傑出少數民族愛國女將領,英名與祖國同在。

公元1648年,這位巾幗英雄溘然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