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8節如歌的友情

舒乙

“文革”後期,我和家人冒著風險打開被封多年的老舍先生的書房兼臥室。滿屋塵土,淩亂不堪,慘不忍睹。地下有不少紙片,隨手撿起一個舊信封,上麵有鞋印,顯然是被踐踏過的。抽出裏麵的紙,竟是一幅挺完好的中國畫。細看,是傅抱石先生送給老舍先生的一件禮物。橫幅,幅麵不大,未裱,題為《洛神圖》。畫麵上是一位古裝仕女,席地而坐,撫琴,端莊典雅,額上有一顆裝飾紅點,小嘴同樣猩紅,臉型和眼神很美麗,仿佛在冷峻平靜的外表下有一股熱烈的激情在心中搏動。

顯然,當時傅抱石先生在南京家中作畫,畫得意了,裝上信封,寄到北京,送給知己老友。沒有特殊的因由,幾乎是什麼也不為,甚至也不寫什麼多餘的話,寄去就是了。是一種問候?是一種惦記?是一種關切?是一種友情的延續?是一種自我陶醉?是一種急切的分享?我說不好,實在說不好。我隻是感覺到,這裏麵什麼都有,隻是沒有任何功利,無所求,無所需,也不要任何回報。朋友嘛。

在老舍先生的畫櫃中,這樣的畫並不止此一件。

還有一件,比這件更精,更絕,堪稱是傅抱石先生的一件重要代表作。

這一幅叫《銅蔭圖》。立幅,非常之長,四尺有餘。畫的是抗戰中傅先生住了七載的重慶金剛坡舊居。巨銅之下一茅廬,窗內一小古裝人在作畫,實則抱石先生自畫像。完全是一幅寫實主義加浪漫主義的傑作。傅先生很喜愛它,帶回南京,常常掛出來欣賞。1953年傅先生來京,閑聊中老舍先生談到此畫,深表愛慕。傅抱石先生聞言,大為感動。回到南京,他立刻將此珍藏藝術品托人帶到北京,贈給老舍先生,還在綾子框上寫了長跋,說明始末根由,竟是一篇美麗動人的散文,共計百餘字。

又是一次饋贈,又是一次毫無功利,又是一曲純情的友誼之歌。

如此珍貴的禮物出手得越是平常,越是隨意,反過來,越顯其傳奇,傳遞的人間情誼有如水一樣清淡透明,有如歌一樣美妙動人。

這兩件事深深打動了我。我覺得在這兩張美麗的傑作後麵藏著的友情是了不起的典範。

現如今,一切似乎都被金錢淹沒了,恐怕再也不易找到這種不帶金錢味兒的交往了。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的這種中國古代文人優雅行為的翻版,也許真成絕唱了。

寫出這些故事時,我仿佛聽到世界遠方的槍炮聲、廝殺聲、爆炸聲和報仇的咆哮聲。

於是,我從這些故事中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偉大精神,是它創造了我們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是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世界震驚的人間奇跡。

所以,我一點也不以為它小。不。這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大到或許會改變世界的命運。

人類啊,本該如此生活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彼此幫助,而且不要求回報。

【與你共品】

世間每一個人無不對友情深深地在意,無不渴望天空般高遠、大海般深邃的友情。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謂友情的絕唱;而現代作家王蒙則說:“友誼不用碰杯,友誼無需禮物,友誼隻不過是我們不會忘記。”是啊,孤單時,你會想起朋友;煩悶時,你會想起朋友;高興時,你又會想起朋友……然而,在現代這個商品社會,友情也往往抵擋不住金錢的衝擊。夾雜了物質利益的友情卻絲毫也不能給人帶來溫暖。讓我們一起來祈禱吧:願我們的友誼能像雄鷹一樣經得起風吹雨打;能像水晶一樣,永遠純潔剔透!你極需要從心裏開通與另一個人心靈的路,而在這個夜晚使你心緒不寧的,就正是要從你這裏開辟一條通向另一個人的路徑,為的是讓你們能在一起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