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的茅以升
茅以升5歲上私塾,後又進了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6年,南京成立了江南中等商業學堂,茅以升小學還沒有畢業,就考上了這所學校。他一邊在學校上課,一邊還在家中跟著父親、祖父學習。
茅以升祖父的藏書樓上有一塊橫匾,上邊刻著:“一家終日在書樓”。茅以升看見這七個字,心想:讀書人就是要終日藏在樓裏下工夫學習。
有一天,家裏人在吃晚飯時找不到茅以升了,大家都很著急,東喊四找也沒找到。夜晚,祖父見閣樓裏有微弱的燈光,上去看,才發現茅以升藏在樓裏,正聚精會神地讀書呢。
祖父問他:“你怎麼忘了吃飯?”
他說:“爺爺,你忘了神筆的事了?”
爺爺恍然大悟。
原來,他曾經給孫子講過一個神筆的故事,說的是古時候在東海的一座山上,住著一位白發老爺爺,他有一支神奇的筆。用它畫鳥,鳥能飛;用它畫魚,魚能在水中遊;用它畫樓,樓能平地而起;用它畫橋呢,橋梁就飛架在江河上……因此,許多人都渴望得到這支神筆,但是誰也沒有得到過它。
茅以升當時就問爺爺:“為什麼得不到它呢?”
“因為不知道它的秘訣!”
“那神筆的秘訣是什麼呢?”
爺爺在茅以升的手心裏寫下“勤奮”這兩個字,並且告訴他:“這就是神筆的‘秘訣’,隻要你掌握了它,什麼樣的高樓大廈、橋梁鐵路,都會從你的筆下設計出來。”
這不,茅以升正在以實際行動去尋找神筆的秘訣呢!
爺爺聽罷解釋,沒有責備他,反而誇他用功。並說:“抽時間我來教教你。”
於是,暑假中,祖父就給以升補習古文了。他在南屋放上一張長桌,自己坐在正中,讓孫子坐在橫頭。他取出一篇王勃的《滕王閣序》,一字一句地給孫子講解,講完之後,還讓孫子背誦、默寫、回講。他嚴肅地對孫子說:“讀業務求其通,光會背不行,還要會講,會寫。相傳王勃小時候念書時間長了,嘴都生了口瘡;寫文章時間長了,手指磨出了繭子。所以15歲那年他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閣序》。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絕句。”
茅以升把祖父的話牢牢記在心中。從此,他每日清晨到河邊背誦古詩文,並逐句理解其意。小船揚起風帆從眼前駛過,陣陣漁歌飄蕩在河麵上;小朋友們在河岸上追逐嬉戲,喊叫聲震耳欲聾。而勤奮的茅以升對這一切都視而不見,他一動不動地站在岸邊,專心致誌地讀書。有一回,他手捧書本,邊走邊讀,不小心撞在一棵大樹上,他還驚詫地問:“誰碰了我了?”過路人看見後,捧腹大笑,說:“真是個書呆子!”
有一回,他在祖父的書房裏翻閱一本有關數學史的參考書。書中說,有不少數學家為了求證圓周率的精確值,計算到小數點後麵幾十位。幾百位、茅以升想,用背誦圓周率的辦法鍛煉記憶力該是多麼有趣啊!於是,他便和這一連串的數字交上了朋友。最初,他隻能背到小數點後麵32位,以後進一步努力,竟能準確無誤地把小數點後麵100位數都 熟練地背下來。
有一年,學堂舉辦新年晚會,輪到茅以升出節目,他站起來說:“我既不會彈 琴,也不會跳舞,我給大家背個圓周率吧!”說罷,他就清晰地 、有節奏地 背起了圓周率,一直背到小數點後麵100位。
這種鍛煉記憶的方法,茅以升堅持了幾十年。直到他已年近90,仍能像青年時那樣,把圓周率小數點後麵的100位數,準確無誤地 背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