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與嘴上裝飾

莫桑比克的馬孔德人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文身的習俗。他們的胸膛、背部等明顯部位都有花紋和圖案。

不過,他們並不是像現在都市青年那樣隨心所欲地文身,而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的。他們先在需要文身的地方,勾勒出簡單的花紋和圖案,然後按照圖案進行文身。在進行文身的時候,操作者要用鋒利的小刀,在被文身者的身上進行刺、割、紮等,然後用鍋底灰磨成的粉末塗在傷痕處。該做法有兩個好處:一是起到了裝飾作用,二是可以止血。而且在傷口愈合之後,在皮膚的表麵會出現一條條顏色很黑的疤紋,有時候也會出現一個個的蟹狀腫塊。馬孔德人以黑紋和蟹狀腫塊為美,像寶貝似的特別珍惜,他們認為黑紋或蟹狀腫塊顏色越深越美麗。

馬孔德人在進行文身的時候,會事先告訴操作者,自己喜歡的花紋和圖案。他們可以選擇動物圖案,如老虎、蛇、蜜蜂、獅子等,也可以選擇鍋碗瓢盆等生活器皿圖案。如果要想文上非常複雜、光怪陸離的花紋圖案也可以,這時候不僅操作者要技藝高超、刀法熟練,而且還需要被文身的人有極強的忍耐能力,不能害怕疼痛。

為了保證自己的工作順利完成,操作者在進行複雜文身的時候,常常要請一個人來幫助,其主要工作是牢牢地按住文身者的身體,這樣就避免文身者因為疼痛而掙紮。因為工作一旦開始了,操作者就不能停手,哪怕是文身者叫苦連天,他也要把工作完成,如果圖案達不到文身者的要求,那會影響到他的聲譽和生意。

由於文身所用器物的特殊性,因此會帶來一些危險。也就是說不管操作者的技藝多麼高超,文身進行得多麼迅速敏捷,都會有失手的時候,有時會導致被文身者的皮膚被深深地切開,造成大量出血,嚴重的還會導致感染,出現發燒、頭痛和肌肉局部潰爛等情況,最為嚴重的是死亡。盡管文身要冒一定的風險,但馬孔德人對危險不屑一顧,認為沒有什麼可擔心受怕的。在他們心目中,文身是本民族的傳統,如果因為害怕風險而拒絕文身,那不但是違背了族規,還會被人恥笑為膽小鬼。所以每一個馬孔德人都非常虔誠地遵守著文身這個族規,而且愛美的女人還把文身看成美的裝飾,這樣就會使自己在男子麵前顯得更加漂亮了。

馬孔德女子為了讓同族的人誇讚自己,不僅會在身上弄些漂亮的文身,還會在上嘴唇上插一眼又輕又小的圓木棍或者動物的骨頭。要想完成這種裝飾,她們要事先在上嘴唇上紮一個直徑大約一厘米的小洞,等到小洞附近的嫩肉長好之後,就插入一根小木棍或者骨頭。可是,在木棍和骨頭的墜力作用下,過了一段時間後,上嘴唇就會漸漸地被拉得很寬闊,結果倒使臉上失去了原來的自然美。不僅如此,為了不影響木棍或骨頭的放置,她們還會敲去一兩顆門牙。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較為“殘忍”的裝飾方法漸漸被年輕的女子所拋棄,不再往嘴唇上插木棍或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