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石人之謎
在我國新疆的阿爾泰山腳下一片遼闊的荒原上,矗立著一堆黑色的巨石,這是一堆鐵隕石,用小鐵錘敲擊它,黑石頭能發出悅耳的音符。這可能是一種叫做閃長岩的含金屬量很高的石頭,是阿爾泰山的自然石。
黑石頭真正吸引人的,是石頭上刻畫著的人臉,因為正是這種石人,見證了亞歐大草原幾千年來的風雲變幻。
這裏還有很多地方都埋著黑石頭,而其中有的石頭上也隱隱約約能辨別出簡陋的人形。
沿著阿爾泰山繼續往北前行,在喀納斯風景區一個叫阿貢蓋提草原的地方,又有十幾座石人矗立在曠野之中。
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爾泰山,向東與之相連的蒙古國、南西伯利亞草原,以及我國的內蒙古部分地區,向西穿越中亞腹地,一直到裏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著石人,它們沒有國界的區分,成為北方草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由於現在生活在石人地區的民族,比如說哈薩克、維吾爾、蒙古族等都沒有立石人的習俗,因此石人的族屬必須到古代民族中去尋找。
在中國北方草原,曾先後生活過鬼方、塞種。匈奴、突厥等遊牧民族,這些民族長期處在頻繁的遷徙和戰爭之中,誰才會是這些草原石人的主人呢?鑒定石人身份的問題遇到了很大困難。
在野外尋找考古證據的同時,專家們也把目光投入到曆史資料當中。在《周書·突厥傳》中記載,突厥人死後,要“於墓所立石建標”。專家們對這一句文字如獲至寶,這說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風俗。同時在中國早期古籍《莊子·逍遙遊》當中,記述有一極北之國被稱為“窮發國”;同時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曆史》中說,阿爾泰山下居住著一種“禿頭人”,“禿頭”、“窮發”很可能就是指某個民族不留發辮的習俗,意思相近,不謀而合。
這樣聯係起來推斷,墓地立石之上刻畫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光輝形象?至今石人的身份仍是一個謎。
上個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阿爾泰荒原深處還有一大片古墓葬群,這一墓葬群根據地名被稱作切木爾切克墓葬群。在一處典型的墓葬前可以看到,有5尊石人立於墓的東麵,都是由黑色岩石雕成,有些地方因糊上泥水而發黃。石人的臉廓和眼睛都呈圓形,麵頰上還刻有三角狀飾紋,其中一尊還是一個女性石人。專家們一共在此挖掘了30多座墓葬,在出土文物裏,有一類陶罐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經過比較,他們認為陶罐屬於一種叫卡拉蘇克文化的範疇,卡拉蘇克文化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