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果然是兼修了儒家聖道!”法正此刻反倒不那麼威嚴,臉上的表情變得淡然起來,似乎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可是隻有法正自己心裏才知道,此刻他的心中有多麼不平靜!
“武道天賦妖孽無比,在新兵考核都是排名第二,戰鬥力之強,甚至在武士境就逃過三頭武師境妖獸的追殺。還將一資深老牌的李家武師境殺死在野外。修煉神魂一道不過兩月,就入幻化境第二層,丹靈還沒親自指點,全都是靠門下一師姐教導這葉軒,居然有這等成果,不但能夠入幻化境,而且還能夠越級斬殺幻化境第三層中的天才!魂武雙修不說,而且還兩個領域都妖孽無比,我法正坐鎮執法長老五十載,這等妖孽的天才,還沒見過幾個,僅僅隻有寥寥數人可以與他比擬……”
法正心中不斷翻騰著。
“可他毀了北門三個親傳弟子,又兼修儒家聖道,若是辛苦培育他,最後入了朝堂,歸與儒家,豈不是憑白為我軍方添堵?”
法正又皺起了眉頭。方才他聽葉軒說起儒家,便心中咯噔一下。
事實上,儒家和兵家,乃是兩條對立的道路!
儒家主張仁義禮智信,乃是養天地之間的正氣,存乎於心,走的是堂堂正正的路子,經世治國,被稱為聖道。因為儒家最得人心!
而兵家,則是主張殺伐果斷、利益至上,為了目的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當然,這個目的都是有利於人族或者國朝的,可是未必就是利於治世的!因為戰爭無論是在國外打還是在國內打,總會導致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甚至有可能還導致百姓流離失所。乃是走奇險之路。主,勇猛、險、利!
兩家除了智信這兩點有些許共通之外,其餘地方都有很大的衝突!
就比如在對待妖族的上麵,儒家的觀點大多都是以仁義對待,用談判、施恩等非戰爭手段來對付妖族。雖然裏麵也有一些少數儒家弟子主張以戰爭作手段,可是這畢竟是少數!
所以,乾朝的兵力雖然號稱有百萬,可是從未主動擴張過疆土,一直是采取被動防守的姿態。在儒家們看來,穩固國土,安定民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兵家的人並不這麼想,擴張疆域、建功立業、屠滅妖族,使人類成為大陸上的唯一主宰一直是各國兵家的最終目的!
文武相輕,且一直是儒家占據上風!因為普天之下皆為讀書人,就算是兵家的人,也都是從小就被灌輸了至少庠序級別的儒家治世的理念和知識。
這就導致了,兵家之中,即便再位高權重的人,也僅僅限於軍中或者朝堂之上,很少有舉國皆敬仰的將領。
而儒家,若是哪位大儒有著作出世,便會被朝廷的儒家學府印冊傳發各藩國,然後傳至各府各州,直至傳遍天下!
儒家的聲望,一直是超然於兵家之上的,再厲害的將領,隻要朝中大儒商議決定,立刻就要聽調聽宣,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
不僅僅是因為地位,還有實力!
儒家聖道,之所以被稱為聖道,就是因為儒家彙聚了一國之氣運!某一位大儒,或許手無縛雞之力,身子薄弱,神魂一道甚至也都沒入幻化境。可是隻要在某件事上占據儒家的道理,他們就可以借助心中修習出來的正氣,叱喝任何人,並且借助國運責難他人!甚至包括藩王和帝皇!
當年就一位在蠻荒邊境大戰立了大功的降臨,在凱旋而歸的時候誌得意滿,沒有管束好手下的悍奴,結果那悍奴駕車撞死了一普通老百姓。
事後朝中五位大儒輪番拜訪將軍府,詰問將軍為何縱仆行凶,言辭之苛刻,將那凱旋的將軍批了個狗血淋頭,爾後又奏上要嚴懲那將軍的奴仆,甚至還要暫緩將軍封侯事宜。
那將軍大怒之下便說錯了一句話,說取此賤命一條,何以論罪也?
此話傳至夫子耳中,夫子在那將軍說完此話之後,便在帝都的上方揮手招出了一條浩然正氣長河,爾後借助國運之威,一字一頓的數出將軍的過錯,並且直接決定不予將軍封侯。
那將軍一怒之下,失去理智,便提刀找夫子理論,一個武王級別的強者,在剛剛飛入半空中,就被夫子的一句話給震得吐血,跌倒在地。當夜便被貶到了邊境,奴仆也按刑法殺死。若不是將軍之前有防禦國土的功勞,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入獄。
結果就是封侯也沒封成,反而被發落邊境繼續戍守,那之後再也沒有人敢隨意踐踏儒家治世的理念。
而且每一個入伍的軍人,都必須要受過庠序的教育程度,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成為正式軍員,否則一律不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