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
腕間的千金一笑——關於名表
關於手表,奧裏弗·斯通的電影《U型轉彎》裏有這樣一個情節:主人公巴比的車壞了,停在一個小鎮上修車,可是不巧錢在一次打劫裏全被打成了蜂窩,因此付不起修車的費用。巴比一著急,摘下自己的金表,說:“我有隻手表,值7800元,拿去賣。”誰知道修車的是個二百五,看了看說,你這表沒數字,沒日期,誰會要。然後指指自己的塑料電子表,看我這隻,什麼都有,才花了三塊七毛五。
確實,電子工業的發展使我們真的有理由相信,發條裝置的機械鍾將逐漸走向消亡。一個01組成的數字世界是這麼容易虛擬現實,一個隨便的小東西都可以具備計時功能。這也就難怪前幾年手機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有個時尚類的雜誌也像電影裏這位修車的戴爾一樣,大聲叫道,現在流行不戴表!
但這喊聲過去好幾年了,鍾表似乎並沒有真的消失。Swatch300多塊錢的小塑料表還是很多剛剛開始小資的人的最愛,而CK等時尚界的大牌也湧入這一行列,據說 CK表推出幾年之間,已經賣出100多萬塊,這又是何故呢?隻因為鍾表似乎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就像電影永遠不可能被電視取代一樣。當一個時代結束的時候,這個時代的某些東西就會浴火重生,上升為經典。如老爺車,如爵士。而鍾表,這一機械時代人類智慧的極致,自然更不會退出曆史舞台。
當然,在這一點上,鍾表評論家曾士昕的話的更能道出鍾表受人喜歡的原因。他說:“男人最能拿來炫耀財富的,有三樣東西:房子、車子與手表。但房子又不能帶著到處走;車子也隻能停在停車場。唯獨手表,能隨時隨地顯示自己的財富與品位。”
所以,鍾表的最大作用,就在於炫耀。
說起炫耀,其實倒不是什麼壞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甚至可以說,炫耀是人類的美德。如果沒有炫耀的本能,誰會想到藝術會怎麼樣?如果畢加索的一張《拿煙鬥的男孩》不能拍上1億美元,誰還會對藝術品收藏趨之若鶩?我們的藝術家吃什麼啊?所以,真正的藝術家都窮極一生極盡炫耀之本能,比如翹著小胡子的達利。
當然,炫耀還是有高低之分的,真正有錢人的炫耀方式,是不動聲色的。比如奧黛利·赫本拿著小金人來當浴室的門。真正的炫耀是需要藝術和想像力的,絕不是土大款們摔XO、燒錢就能達到的。
而名表其實恰恰就是這樣一種不動聲色的炫耀。有本雜誌在提到奢侈品消費的時候說,花幾十萬買一塊表,不過在於真正識貨的人的相視一笑,這可真是一笑千金了。單是這氣魄,就炫耀得不動聲色。戴Swatch的自然與戴百達斐麗不一樣,手表顯示的是舉手投足間的財富與品位。你斷然不能張口閉口地就說我那輛勞斯萊斯或者賓利怎麼樣,但是不經意間地看看你那塊陀飛輪的手表總是可以並且很自然的吧?
當然了,我並沒有說,非要帶幾十萬的頂極名表才是彰顯品位的,Swatch之類的小東西同樣可以露品位於無形之間;如果,有人傻傻地以為你腕上那塊花花綠綠的小塑料表是幾塊錢的小東西,這種人物,跟他不談品位也罷。
名表裏的精致宇宙——名表何以為名表
記得幾年前有一個人談到名表的時候說,如果你用純金來打造一塊手表,其價值肯定也比不上一塊瑞士的手表。言下之意,名表之所以有名,可不在材料上。也是,就算手表那麼大的一塊金子能值多少錢?就像一張名畫你不可能按畫布和顏料來推算價值一樣,手表,這件機械時代的極致之作,早已成為一件藝術品。
手工製作
記住,在這個自動化的年代,越刀耕火種的東西越值錢,賓利車為啥值錢,人家全是一錘子一錘子敲出來的。因為手工有很多機械化大生產所不能代替的細膩與精致,所以,手工製作自然價值不菲。
在名表的行列裏,3000美元以上的可以稱之為高檔表,但它的機芯還是機器製作的。真正的手工製作的機芯,價值都在 8000美元以上。想一想吧,幾百個零件都被一點一點按到那個比硬幣大不了多少的小東西裏,其難度之大,難以想像。
複雜功能
在高級機械鍾表的製作當中,有一個專屬於鍾表大師的獨特領域,那就是“複雜功能”的製作。
下麵我們一一來詳細介紹:
計時碼表
一般的計時碼表上,最長的那根指針不是秒針,而是計時用的。而秒針則在它的一個小表盤上,和我們常見的計時表一樣,按下一個按鈕,計時開始,再按下,計時結束。將秒針計時的時間和另外兩個小表盤上的分針和小時的計時累加起來,便得到所計量的時間段。再按下按鈕,計時器回零。
除此之外,還有的計時碼表上有兩根秒針,平時兩根針一起運動,一旦開始計時,其中一根回歸零後開始計時功能,計時結束以後,再趕上原來的針一起運動。
計時碼表的內在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柱輪和計時杆的機械精度,他們啟動、停止和歸零時,都不能引起絲毫的搖晃和震動。
陀飛輪裝置
一直以來,陀飛輪代表著最高的製表技術,隻有少數廠家才具備生產它的技術和能力,而且每年的產量很少,因此陀飛輪腕表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和收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