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高人點化(1 / 2)

孟仙兒來進修學習的機會非常好,正好碰到廣播係統舉辦全省新聞培訓班,邀請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教授們來講課。孟仙兒也順理成章地參加了培訓,她絕沒想到自己竟如此幸運,能碰到這樣好的機會,參加檔次規模如此盛大的新聞培訓。

共有來自全省各地三百多人參加培訓,有兩男兩女四位教授前來講課,最吸引孟仙兒的就是王慧教授,她雖已五十多歲了,氣質仍極其高貴典雅,她講課的聲音就像慈母一般,非常的和藹可親,講課語言豐富,生動感人,理論與實踐緊扣新聞內涵。四位老師講課各有所長,每人主講一部分,全麵係統地將新聞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新聞各種文體寫作知識、要點傳授給了學員們。

培訓時間僅有半個月,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培訓結束前進行了一次考試,孟仙兒的文章受到了王慧教授的讚賞和幾位教授們的好評。很快就到了結業的時間,會餐後全體師生照了合影相,之後大家便和老師們告別各奔前程了。孟仙兒臨走前特意去幾位教授的宿舍和他們話別,特別感謝了老師的栽培之恩。

參加完培訓班後,全體學員都返回了各自的單位,孟仙兒則跟隨記者老師下基層進行采訪實習。同去的還有幾個男學員,其中一位是艾賽克縣縣委宣傳部派來學習的年輕人,他叫孫萬霖,比孟仙兒早幾天來電台,在專題部實習,這次也跟隨記者老師一起下去進行實地操作。電台為老師專門配備了一輛新聞車及錄音器材。

一名大記者帶了一群小記者,要宣傳這個不被世人所認識的偏遠農場,對場領導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這是他們平時想請都請不來的貴客,今天居然親自送到了家門口,哪有不接待的道理呢?

到這裏的第一件事就是場黨委書記魏國華和場長楊永欽一班人馬為老師和弟子們接風洗塵,他們在場部食堂擺了一桌豐盛的菜肴,除了吃菜就是喝酒,當然喝的最多的就是他們自釀的各類葡萄酒。宴會一直進行到了半夜,直到一個個喝得人仰馬翻時才終於散席。

新的一天開始了,這一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召開座談會。一上班,場領導班子全體人員、下麵各連隊的連長和武裝部的人都集中到了一個大會議室裏開始座談:座談內容就是談建場幾十年來走過的艱難曆程和幹部職工拚搏創新、奮戰戈壁的創業史。

上午場領導和部分幹部職工發了言,下午接著談。第二天又叫了部分當年建場的創業元老和老職工,讓他們接著回憶。采訪共持續了三天時間,經過詳細采訪,孟仙兒終於從紛繁複雜的素材中理出了該廠發展的軌跡和他們所走過的艱難曆程。一幅人類在荒野中戰天鬥地、奮戰不止的偉大曆史畫卷在她眼前浮現出來,一首流淌著生命奇跡的讚歌從她的心中噴湧而出。

孟仙兒根據座談會上全體幹部職工介紹的情況,她又在私下裏找了幾位元老了解了當年建廠時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後,孟仙兒和幾位學員們都根據素材分別寫出了幾篇各種題材的文章交給老師修改。

稿件發出後大家都焦急地等待著新聞部采用,都希望能錄用自己的稿件,但在幾天後他們終於聽到了一篇很簡短的消息,原來他們幾個學員寫的內容類同,編輯們不好顧此失彼,就為他們合發了一篇消息。盡管如此,大家心裏還是很高興,總算大家的心血沒白費,這也是對大家在寫作的道路上邁進的一次鼓舞和鞭策。

孟仙兒每天在招待所裏獨自寫作,看書的時間比較多。有一天招待所來了一個陌生人,住在孟仙兒隔壁的房間。中午,她去食堂吃過飯回到招待所時碰到了他,僅交談了幾句,孟仙兒知道了他是某雜誌社的一位主編。沒想到這位大主編和孟仙兒交談了幾句後,就馬上追問她:“你是幹什麼的?做什麼工作的?”她笑著很幽默地說了一句:“無業遊民,剛剛漂流到此,還不知將來要幹什麼。”主編不信,硬是緊追不放,問急了她隻好告訴他:“自己目前正在學習新聞,還不知能否從事這項工作,正在努力呢。”

主編聽了她的話後搖著頭,一本正經地、用一種審視的目光看著她說:“不像,你不像一個搞新聞的人。”孟仙兒聽了頓時驚呆了,她忍受著疑惑和詫異的心情好奇地反問道:“那你說,我能是幹什麼的?”主編毫不含糊地說:“我說你不是搞新聞的,就意味著你不應該是一個搞新聞的人,你懂嗎?我認為你應該是一個搞文學創作的人才,一個搞文學創作的人為什麼要去搞新聞呢?你如果去搞新聞,那你就被徹底地毀了,你知道嗎?新聞會禁錮一個人的思維,會抹殺了你頭腦想象的空間,你豐富的形象思維就會完全被破壞,如果是那樣你就完了,你的大腦就會處於僵化狀態,你懂嗎?”

孟仙兒在此之前對新聞和文學的概念完全不清楚,她從未認真地去想這二者有什麼區別,總以為它們都是一回事。這時她聽完了主編的一番話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新聞和文學之間有如此大的區別。她開始對這位陌生的大主編有了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她終於忍不住向這位主編承認,自己從小就希望能當一位作家的強烈願望,但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去實現這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