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屹立在美國紐約港入口處的自由島上。這座銅像本來是由法國人雕塑的,在美國建國100周年的時候,法國人民把它當成一件隆重的禮物,贈送給了美國。銅像的設計者巴托爾迪在創作這個女神雕像時,經曆了這樣一件事情。據說在1851年,路易·拿破侖,發動了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政變,當時,一位忠於共和國政體的年輕女郎,手持火炬,站在巴黎的街頭上,與政變軍隊進行英勇不屈的戰鬥,最後不幸飲彈身亡。年輕的雕塑家正好在街上,目睹這一壯烈的景象,他胸潮澎湃,激情洶湧。這件事牢牢地銘刻在了他的心中,成為了他後來孕育和創作自由女神像的動力。整座銅像由120噸鋼鐵支架和80噸銅片組成。它們分段焊接,鍛造,一共有225噸重。銅像高46米,基座高47米,全高93米,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最高的人造紀念性建築。在銅像的內部,有電梯,遊客們可以乘電梯直達基座的頂端,然後從女神像的內部,攀登171級曲折的旋梯,到達女神的皇冠處。在女神的頭頂上,可以站三、四十個人,它的四麵開有25個小窗,每個窗口高1米,憑窗遠眺,紐約屹立在水天之間,氣勢壯闊,美麗迷人。自由女神頭戴金光四射的皇冠,看上去就像聖者的光環,她穿著寬鬆的長袍,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臂抱著一本象征法律的書板,上麵刻著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她的腳上,殘留著被掙斷了的鐵鏈,象征暴政統治已經被推翻。

在曙光朦朧時,這座銅像,看上去優雅、雄偉;在夜幕低垂時,她看上去又像是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自由女神像,曆來被認為是美利堅民族的標誌,以及美國千百萬移民的希望與新生活的象征。在雕像的基座上,刻著猶太女詩人拉紮魯斯的十四行詩的詩句:

“把這些無家可歸,流離顛沛的人交給我,我在這金色的大門口高舉著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