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得到了命令,粘杆處非常嫉妒。

他們等待上麵的命令已經太久太久,等待上麵的重視也太久太久。因為乾隆的忽視,他們粘杆處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老一輩的人漸漸老去,而下麵的人卻沒有培養起來,即便是他們這些老人們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可是有的地方還是鬆懈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這皇宮裏麵,他們還是不曾放鬆。

所以,一接到乾隆的命令,他們就把資料送了上去。

對於乾隆來說,比起身邊的這些牛鬼蛇神,他顯然更加信任自己老爹的粘杆處一點。

尤其是他剛剛回魂的現在。

畢竟他在另外一個時空裏麵已經八十八歲了,一個真正的老人,記性也不好了,對於年輕時候的事情自然也模糊了。

這個時候,自然是粘杆處的資料比較有參考價值。

但是,出乎乾隆意料之外的是,粘杆處居然將他自登基以來,所有有關後宮裏麵的事情都記錄了下來。

包括孝賢皇後和慧賢皇貴妃之間的明爭暗鬥、互相插釘子拔釘子、互相下藥、互相陷害又互相聯合給出身高貴的滿族妃嬪下藥的事情。

包括純妃和嘉妃在背地裏的事情。

包括令妃在孝賢皇後和慧賢皇貴妃之間左右逢源,又利用這兩個人留下來人脈做的惡。

包括愉妃在某人的挑撥下給自己的長子、三子下毒的事情。

而作為一個掌握了大清六十四年的實權的帝王,乾隆也非常敏銳地注意到了隱藏在那字裏行間的信息。

他注意到了令妃利用自己的父親在內務府的便利給後宮的女人們下藥的蛛絲馬跡,也注意到了曾經最得自己心意的第五子跟令妃的親近和兩麵三刀、挑撥是非、欺淩自己嫡子的事情,更注意到了自己生母的野心以及對自己嫡子下毒一事的默許。

作為一個君王,什麼才是最要緊的?

自然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利。

以前乾隆是極喜歡自己的第五子的,除了這個兒子是滿妃的兒子,除了這個兒子曾經被孝賢皇後抱養過,除了這個兒子身體康健等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這個兒子曾經救過自己的性命。

這才是乾隆賜了一個榮字給這個兒子的真正原因。

可是,現在看到這個報告,乾隆立刻就懷疑起這個兒子的用心了。

令妃的父親管著內務府,而永琪又跟令妃交好。當年的那場大火真的是意外,還是一場政治作秀?他們原來的計劃是不是燒死自己?而永琪救自己是不是為了更多的政治籌碼,才違背了雙方的約定,導致他們的聯盟的破裂,也為他自己的早死埋下了禍根?

身為君王,乾隆是個多疑的。

看完這些資料,乾隆的第一個反應不是心疼自己的兒子,也不是懷疑大環境的不對,而是直接懷疑自己的兒子是否有二心。

畢竟,無論是在那邊,還是這資料裏麵記載,自己給予這個兒子的,可是超過規格的信任、寵愛和待遇。

欲壑難填。

這才是人的本性。

看完這些資料,乾隆立即對令妃和五阿哥永琪之流提高了警惕。他決定靜觀其變。

對於那些已經死了的人,乾隆是惡心的。

他完全沒有想到這些女人是這麼的醜陋,相比之下,倒是一直不得自己的心的烏拉那拉氏還算過得去。

隻是這個女人,當初可是一個相當優雅而高貴的女人呢,要不然,自己也不會下了那麼大的力氣在皇阿瑪和皇額娘跟前表現,將這個女人爭取過來。

這裏頭是不是也有什麼原因呢?

要知道,任何一個人,如果能夠從十幾歲演戲一直演到三十幾歲才性格大變,那未免有些稀奇了。

至於自己的生母,乾隆也是滿心的厭惡。

貪得無厭的女人。

康熙年間,乾隆的確曾經被養在宮裏過,不過那個時候他也不過是一百多個皇孫中的一個。

當然,乾隆對於自己的生母其實並不親近。小的時候,他是養在雍正的正妻孝敬憲皇後跟前的,後來大了一點,就進宮養在了皇宮裏麵,再大一點,出來了,又是養在裕妃跟前的,根本就沒有跟自己的生母有太多的接觸。

說白了,這母子兩個其實也不過是麵子情分罷了。

看看這資料上寫的,再想想另外一個時空裏麵這個生母的舉動,乾隆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

不過是想讓她娘家的女人生的孩子坐上乾隆現在的位子罷了。

乾隆是個君王,他會放過惦記自己的位置的人麼?

不會,哪怕那個人是他的生母。

所以,乾隆給血滴子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命令就是:殺了愉妃,讓自己的生母重病,在五台山將養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