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真界第一古籍《仙魔記》中記載:“鴻蒙太古,混沌不分,因盤古氏辟天地,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下凝為地,遂遺神斧。複有女媧氏煉五彩石,聚萬物之靈炁,補天闕,遺其一,後世謂之玲瓏石。逾千載,有鑄劍師偶得兩物,大喜,熔斧鑄為劍,洞穿節刃,嵌入靈石。鑄成,可禦天地風雷之變,神鬼不測之威。鑄劍師甚悅,喚之弑神。……”
該書詳實地記錄了“弑神劍”的由來。書中同時還記錄了,大約一千年以後,該劍流傳到一位洪雲真人手中。恰逢當時妖魔橫行,生靈塗炭,哀鴻遍野,洪雲真人便手執弑神劍,誅妖除邪,肅清四方魔障,天下民心大快。
當時修真一道,有正、魔之分,正道之輩正氣凜然,魔道之流邪僻怪謬。當時魔道中人十分垂涎禦神劍,上下其手,翻雲覆雨,詭計層出不窮,終於觸怒正道之士。雙方的仇怨與日俱增,終於天下大亂,雙方廝殺不止,修真武林迎來從所未有的浩劫。但自古邪不壓正,魔道之流,久而久之,終究不是敵手,故而往邊陲蠻荒之地逃遁,自此幾乎消聲覓跡。
然而腥風血雨,卻並未因此止息。有正道中奸佞宵小之輩,也無時無刻不渴望獲得此劍,各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刀光劍影,使得正道同門亦有不少自相殘殺,導致天下正道元氣大傷。未幾,洪雲真人一夜間人間蒸發,而弑神劍也從此不知所蹤。市井間有傳言:或許弑神劍已經封印於昆侖山某地了。
雖然真假難辨,但千百年來,總有無數人士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地加入到尋覓此劍的人流中,卻一直沒有發現任何線索。這到底是傳言是假,還是昆侖山綿延千萬裏,尋找此劍如同大海撈針,也就難以分辨了。
——2——
方今之世,妖邪遠遁,神州大地人氣昌盛,物阜民豐。修真風氣盛極一時。正道三大支柱依次為“淩霄派”“波若寺”“丹陽門”。淩霄派以道入修真,波若寺以釋入修真,丹陽門則以儒、道結合入修真。三大正派雄踞神舟浩土,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捍衛正道。
凡人修真另有魔道之流,派閥主要有“禦鬼堂”“魔音穀”“百藥門”“觀音派”四派。其修真方式無所拘束,更不顧天理人道,常為正道人士詬病。正魔之間,自古隔閡,仇怨諸多。
這個故事,還得從淩霄派說起。
——3——
中原大地,望江以北,渭川以南,群山綿延,巍峨千裏。而在這蜿蜒起伏的群山之中,又有一道巨大無比的溝穀,寬約十餘裏,長約三十餘裏,成蜿蜒蛇形,名字叫做神龍穀,穀深萬丈。神龍穀上方,又有無數浮空山體,參差錯落,猶如諸多,若即若離,世人稱為浮空山脈。
浮空山群不知何因,千萬年以來便懸浮於神龍穀上方,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更不向四方偏移。平日時常雲氣繚繞,霞光道道,清風流轉,白鶴翱翔,為世間罕見美景,也是世人尊崇的道家仙山。
浮空山脈中心處,有山喚作淩霄山,這便是當今修真武林第一門派淩霄派之所在。淩霄山主體為太清、上清、玉清三大山峰。太清峰為長門氣宗所在,上清峰為劍宗所在,玉清峰為符宗所在。
淩霄派,自天鼎祖師創派以來,已逾兩千載光陰。門脈之深厚,世澤之綿長,在當今之世,實屬罕見。
淩霄派在當世雖然是正道支柱,卻也有過諸多起起伏伏,興衰罔替。真正讓淩霄派一崛而起,成為修真界中響當當的一流門派的變革,卻是緣於千年之前,彼時淩霄派掌教洪雲真人偶然得到弑神劍。天下皆知,洪雲真人得到弑神劍後,劍下誅邪無數,威震四海,同道驚駭,魔道之輩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使得曾經一直僵持不下的正魔之戰,以正道勝利而告終。魔道派閥紛紛遠避至蠻荒之地,中原大地,重獲安寧。
自此之後,淩霄派後輩紛紛效仿,修煉法寶惟劍是尊,也由此而發展起了諸多與劍相關的道法功訣。所以這淩霄派,便是叫做淩霄仙劍派,也無不可。
雖然洪雲真人失蹤,弑神劍也隨之下落不明,但是淩霄派後輩卻在瞻仰先輩的風氣之下,立誌光耀門楣,弘揚先輩遺風,是以勤加修煉,形成了淩霄派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也因此,使得淩霄派一躍而起,成為與波若寺、丹陽門兩大老牌名門並列的“修真三聖門”。